哲学一二单元_哲学一二单元理科
哲学一二单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哲学一二单元理科”。
期中复习卷
1、(12天津卷9)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12上海卷17)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B.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C.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D.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3(12江苏卷25)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4、(12课标卷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12安徽卷9.)“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图2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6、(12安徽卷10.)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7、(12安徽卷11).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12福建卷35)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9、(12广东卷32)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12天津卷4)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这种现象反映了A.人的主观随意性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C.真理的条件性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11、(12山东卷24)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于的研究不断深人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12、(12上海卷30)1936年柏林奥运会,欧文斯创下10.3秒的百米世界纪录。之后,医学界研究断言,百米赛道上人类所能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但是32年后,海固斯创造了9.95秒的新纪录,打破了这一断言。这表明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科学的认识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3、(12江苏卷27.)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
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14、(12江苏卷)28.图3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 A.分工协作B.勇于创新 C.尊重规律D.依靠群众
15、(12浙江卷27.)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6、(12浙江卷28.)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7、(12海南卷21.)2011年9月,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测量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但随即发现实验存在问题,测量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最新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由此可见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③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④认识联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8、(12四川卷28)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的可知
19、(12四川卷34.)顺应“网络微时代” 对 “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益智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就能顺手晚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时间里赚进500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
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②人得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③认识过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2重庆卷31)明朝《医有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晋从善,是药饵也。这说明
A、人的善恶观念决定其善恶行为B、道德教育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式
C、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其身心健康D、善恶相对,有恶方有善,有善才有恶
21、(12重庆卷32)科学理论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买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
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2011高考安徽卷9)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 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23、(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0)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 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4、(2011高考江苏卷24)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得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5(2011高考浙江卷26)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6、(2011高考安徽卷11)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7、(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1)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8、(2011高考上海政治单科卷17)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9、(2011高考天津卷6)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30、(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2)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由人脑决定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31、(2011高考海南卷17)“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重要条件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①②B.①③c.⑦③D.②④
32(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28)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3(2011高考福建卷3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4(2011高考山东卷25)2010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759.39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
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 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35(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0)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 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一二单元测试题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经常跟试题打交道,借助试题可以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一二单元测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六年级数学一二单元测试题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7.9立方分米=()升8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980立方分米=()立方米9.4立方米=()立方分米2、小明今年X岁,妹妹X-3岁,再过5年,他们相差()岁3、一个......
新安职高综合部10月份月考高二政治试卷命题人:杨丽娜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 分)1、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A、哲学就在我们身边B、世界观......
荻港 殷家汇 溃退 锐不可当 签订 歼灭 二十八宿 绥靖 阻遏 泄气 消耗 高屋建瓴 气势磅礴 阌乡 逃窜 杜聿明 区域 鄂豫区 芜湖 要塞 业已 督战 浸在水里 竹篙 白洋淀 疟子 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