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案_国学礼教案
国学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学礼教案”。
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开阔视野 含英咀华 ——《朱子家训》《论语》原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知道大概意思。
2、学生自读,互相学习。
3、了解《朱子家训》《论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大概意思。
2、了解《朱子家训》《论语》的重要意义。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朱子家训》原文
一、读一读
请同学们开火车接读。
二、说一说 找人起来说一说。
三、议一议
分小组讨论,看看你自己理解了多少。
四、师小结
今天大家读、说、议了《朱子家训》,请大家回去后再读一读,加深印象。
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第二课时 《论语》原文
一、读一读
请同学们开火车接读。
二、说一说 找人起来说一说。
三、议一议
分小组讨论,看看你自己理解了多少。
四、师小结
今天大家读、说、议了《论语》,请大家回去后再读一读,加深印象。
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第一单元 礼运大同篇 第1课 礼运大同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自觉诵读的习惯,掌握文言文重点字词。
2、通过朗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理想社会的实质。
3、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特征,引导学生树立乐于奉献、诚实守信、与人和睦相处等观念,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读一读、学一学
读一读
(一)诵读目标:
1、读准字音,尤其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2、读准节奏,要注意断句。3、读出感情。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诵读方法
1、播放音频示范朗读 2、教师示范配乐朗读 3、学生自主诵读 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4、教师指导朗读 5、吟诵 学一学
(一)目 标:
1、理解原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推举,选拔。
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分:职业。
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2、基本掌握文(句)的主要意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 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 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当大道得以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文:所以,每个人不只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单爱护自己的子女;使社会上的老人的以安享天年,壮年能发挥所长,贡献社会,幼年人能好好地得以成长起来,使老而无妻、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的人得 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到照顾;使得男子都有适当的工作,女子都有归属。人们不让财货资源白白浪费在地上,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据为己有。
(二)方 法:
自主学习:借助文中注释或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教师侧重指导、点拔。
合作探究学习:联系实际 分组讨论。
第二、三课时:说一说、背一背
说一说
(一)目标:
1、能结合书中的故事说出陶渊 明所描述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
2、能联系实际说出学习课文后的感悟。
(二)具体学习方法
1、依托课后练习 进行交流。
2、联系实际,谈感悟。第三课时:背一背
(一)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正确摘抄课文中的句子。
(二)方法
1、分组背诵。
2、竞赛背诵。
3、摘录名句。
4、抓重点词句背诵。
大道之行也。选 与,讲 修 故人,使。矜、、、废疾者,皆有所养。男,女。货恶其弃于地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是故。故,是谓大同。
故事链接
桃花源记 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第1课 《礼运大同篇》
主题 理想社会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2、通过朗读,理解其中的含义。
3、知道美好生活是我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教学重难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明白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有美好的生活。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师朗读
三、学生自读
四、学生分组读
五、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六、学生讨论
七、完成学一学
1、字词学习
2、文句理解
八、故事链接
完成说一说、评一评。
九、课后延伸
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请写一写。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第一课 中华大家庭
民族花园
教学目标:
1、知道祖国的全称,知道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了解祖国面积和人口及在世界的位置。
3、了解少数民族的集聚地。
4、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
教学重难点:
少数民族人民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爱我中华》学生聆听。歌中唱到了什么?你知道些什么?
(爱我中华)那么你了解我们的国家吗?好,这几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伟大的中华民族。
二、指导阅读,了解祖国。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在世界的东方,太平洋的西岸,她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其中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俄罗斯、加拿大)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最多,(11.6亿),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1亿多),由于这些民族相对于汉族来说,人口较少,所以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汉族占全国总数的91.59%,少数民族占全国总数的 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2、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其他省份也有数量不等的少数民族居住。
3、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
中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语言、多为主的国家、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回族、满族通用汉语和汉文。
三、教师展示图片
引导观察人民币:图案
领会祖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民族间的平等。
四、学生自学
五、教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为了更好的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十分必要的。下一节我们就分民族的了解一下。
1、填空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
*我国世居民族数量最多的是()省(自治区、市),有()个民族。
2、回家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父母亲属听。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第二课 华北地区的民族
民族花园
教学目标:
1、知道华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华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汉族的相关知识 揭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
1、蒙古族 人口4806849 分布区域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河北,河南,青海,甘肃,云南,民族特色,生读书画出来,交流
2、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最有代表性的服装是什么?
3、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主要分布、人口
4、开放空间 了解、朗读
三、交流
四、总结
作业:调查锡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的知识 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第三课 东北地区的民族
民族花园
教学目标:
1、知道东北地区的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 教学过程: 导入
1.复习汉族的相关知识 2.朝鲜族 人口1920597人 分布区域
特点: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 非常注重礼节 3.满族
问题:满族人在生活习俗上有什么特点? 自己读文,圈画
1、赫哲族 赫哲族最有代表性的服装是什么?
了解赫哲族的捕鱼方式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交流 总结
作业:调查锡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的知识 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第二单元《朱子家训》
(节选)第2课 行为习惯篇 主题 勤劳谨慎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能够正确吟诵原文,理解原文大意。教学重点:
1、学习理解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2、能够正确朗读原文,读准字音。教学难点:
1、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吟诵。
2、学会吟诵,提高语文素养。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
1、同学们,请看图片,他们在做什么?
2、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语句,它出自《朱子家训》。出示课题:勤劳谨慎
二、简介《朱子家训》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朱子家训》。出示《朱子家训》图片: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吟诵 内容: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4、学生初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四、通过吟诵理解句子含义
1、教师一字一句示范吟诵。
2、学生尝试吟诵: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列举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师讲解吟诵的基本方法,出示幻灯片。
六、学生练习吟诵。教师指导。
七、故事链接
完成:说一说、做一做、背一背。
八、作业: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第3课 勤劳节俭篇
主题 勤俭节约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能够正确吟诵原文,理解原文大意。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节约,宴客切勿留连。能够正确朗读原文,读准字音。教学难点
1、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吟诵。
2、学会吟诵,提高语文素养。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
1、同学们,请看图片,他们在做什么?
出示农民在田地劳作(插秧、种小麦)图片。师质疑:看了这些图片,你们会想到哪些恰当的诗句来?
生举手发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语句,它出自《朱子家训》。
出示课题:勤俭节约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吟诵
内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四、通过吟诵理解句子含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俭约,宴客切勿留连”的意思。
1、教师一字一句示范吟诵。
2、学生尝试吟诵: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的意思。
意思: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简单,待客吃饭切勿无休无止。
4、列举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的意思。
五、教师讲解吟诵的基本方法,出示幻灯片。
六、学生练习吟诵。教师指导
七、拓展:了解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
1、为什么要节约粮食?师出示课件(非洲儿童缺食图片)
2、世界粮食日的由来。
3、我们提出倡议----节约粮食 从我做起
八、故事链接
完成:说一说、做一做、背一背。
九、总结:
同学们,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正如那诗所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第4课 自省自律篇 主题 学会自律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鉴赏能力。
2、理解古人的家庭教育。
3、提高学生概括、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疏理文意,文章的教育意义。教学过程
一、出示原文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1、学生练读
2、学生领读
二、【注释】
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评说):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
三、学生背诵
四、链接故事
完成:说一说、做一做、背一背。
五、课堂练习
1、文中句子对你的启示(讨论交流)
2、你家长如何教育你做人 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第5课 交往处世篇 主题 处世之道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鉴赏能力。
2、理解古人的家庭教育。
3、提高学生概括、分析能力。重点难点
疏理文意,文章的教育意义。教学过程
一、出示原文
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1、学生练读
2、学生领读
二、【注释】
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三、学生背诵
四、链接故事
完成:说一说、做一做、背一背。
五、课堂练习
1、文中句子对你的启示(讨论交流)
2、你家长如何教育你做人 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第四课 西北地区的民族(上)
教学目标:
1、知道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知道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揭示本节课主题
二、探究学习
1、回族主要主要聚居在哪个自治区?饮食有什么特点?
2、东乡族与哪几个民族生活习俗基本相同?
3、土族的节日是世界上最长的节日,你知道有多长吗?
4、撒拉族人民将什么动物作为吉祥物?
5、保安族一直沿用什么样的捕猎习俗?
6、裕固族使用几种语言?
三、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全班汇报刚才的问题
四、总结 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第五课 西北地区的民族(下)
教学目标:
1、知道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知道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揭示本节课课题
二、探究学习
1、维吾尔族居住区有哪些特色的水果和美食?
2、哈萨克族的分布和语言文字
3、柯尔克孜族的分布和语言文字
柯尔克孜族哈萨克人最喜欢什么乐器? 冬不拉
柯尔克孜族人爱戴什么样的小毡帽?
4、锡伯族的分布和语言文字
5、“塔吉克”在民间传说中指的是什么意思? 王冠的意思
6、乌孜别克族人喜欢弹什么琴? 斜格乃琴,三角形的6、俄罗斯族人的盛大节日叫什么?你知道是哪一天吗?
7、塔塔尔族人的小孩出生后要举行什么样的仪式?
三、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全班汇报刚才的问题
四、画一画柯尔克孜族的小毡帽
五、总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作业:
调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资料 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第六课 西南地区的民族(上)教学目标:
1、知道西南地区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知道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白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服饰 调查学生对白族的了解
揭示本节课课题:西南地区的民族(上)
二、探究学习
1、白族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三月街
2、哈尼族擅长耕种什么?梯田
3、你知道傣族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吗?
4、傈僳族过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溜索
5、佤族人喜爱什么样的装饰品?筒帕
5、拉祜族素有什么样的美称? “虎猎民族”
6、纳西族有什么特色食品和服饰?
7、景颇族象征家庭财富的动物是什么?
8、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全班汇报刚才的问题
三、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
第七课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
教学目标:
1、知道布朗族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知道布朗族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布朗族的知识,揭示本节课课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
二、探究学习
1、布朗族主要分布、传统节日
2、阿昌族人制作的道具称为什么刀?
3、普米族居住的房屋叫什么?(擎天柱)
4、怒族的鲜花节古时候称什么节?(仙女节)
5、德昂族妇女有什么样的生活习俗?(系腰箍,扎裹腿的习俗)
6、独龙族至今保留着什么样古老淳朴的社会风尚?(披毯)
7、基诺族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乐器叫什么?(七柯)
三、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全班汇报刚才的问题
四、总结
你知道了哪些少数民族的知识?
国学教案[日期:2011-12-12]来源: 作者:[字体:大 中 小] 国学教案第一周:《大学》之道。教学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
国学教案:第2课 道虚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诵读和背诵课文内容。2、理解字词句的基本意思。初步理解“道虚”的含义。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道虚”的......
第9课燕王复仇教学目标:1.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2.依据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能够复述燕昭王求贤的故事。 3.初步了解乐毅指挥作战的才能。 课时:3......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二讲一、授课目标1.朗读、讲解《三字经》第一段3-4句内容2、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3、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4.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二、授......
“走进端午,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鼎湖中学 符晶晶肇庆鼎湖中学 526070 ***一、活动目标:1、通过端午节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来历、传说故事和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