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案_国学教案免费

2020-02-26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国学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学教案免费”。

《山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山中》古诗中生僻的字 2.了解这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检查《登幽州台歌》

二、简介王维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这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山中》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活动:背一背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听弹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听弹琴》古诗中生僻的字 2.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检查背诵《山中》

二、简介作者:刘长卿

刘长卿 中国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文房。宣城(今安徽宣州)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听弹琴》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活动:

1.读一读

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乌衣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乌衣巷》古诗中生僻的字 2.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检查背诵《听弹琴》

二、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 更多介绍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的《听弹琴》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人日思归(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三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检查背诵《乌衣巷》

二、简介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陕西渭南县附近),生於唐代宗大历七年,卒於武宗会昌六年。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贬江州。长庆时,累迁杭、苏二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缘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於洛阳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晚年放意诗酒,号醉吟先生。初与元稹相酬咏,号为「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称为「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等。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写作背景。

七、拓展活动:比一比

把自己读过的诗积累起来,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国学教案

国学教案[日期:2011-12-12]来源: 作者:[字体:大 中 小] 国学教案第一周:《大学》之道。教学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

国学教案

国学教案:第2课 道虚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诵读和背诵课文内容。2、理解字词句的基本意思。初步理解“道虚”的含义。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道虚”的......

国学教案

第9课燕王复仇教学目标:1.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2.依据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能够复述燕昭王求贤的故事。 3.初步了解乐毅指挥作战的才能。 课时:3......

国学教案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二讲一、授课目标1.朗读、讲解《三字经》第一段3-4句内容2、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3、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4.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二、授......

国学教案

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开阔视野 含英咀华 ——《朱子家训》《论语》原文教学目标:1、通过初读,知道大概意思。2、学生自读,互相学习。3、了解......

《国学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国学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国学教案免费 国学 教案 国学教案免费 国学 教案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