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案_国学教案免费
国学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学教案免费”。
国学教案
[日期:2011-12-12]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国学教案
第一周:《大学》之道。
教学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大学》之道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学》,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二周: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教学内容:《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三周:大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教学内容:《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四周:中庸《诚之者,人之道也》 教学内容:《诚之者,人之道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诚之者,人之道也》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做人要诚实。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诚之者,人之道也》,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诚之者,人之道也》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诚之者,人之道也》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五周:中庸《道不远人》 教学内容:孔子《道不远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道不远人》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如果人坚守的道离大家很远,那就不能称为道了,并能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的《道不远人》,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道不远人》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道不远人》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六周:中庸《兄弟既翕 》 教学内容:兄弟既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兄弟既翕》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兄弟互敬又互爱,和睦相处乐无穷。好好对待家中人,妻子儿女都幸福。”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平时我们应该怎样和家人相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兄弟既翕》,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兄弟既翕》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兄弟既翕》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把你知道的古今中外《兄弟既翕》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七周:中庸《天下之达道五》 教学内容:孔子《天下之达道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天下之达道五》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的《天下之达道五》,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天下之达道五》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天下之达道五》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八周:中庸《好学近乎知》 教学内容:孔子《好学近乎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好学近乎知》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修身的道理。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平时,如何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规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的《好学近乎知》,相信你能从中受到教育。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好学近乎知》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好学近乎知》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平时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规范。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九周: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教学内容: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平时做事情预先是否做好准备。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当你平时做任何事预先是否做好准备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十周: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教学内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学了,就尽力去学,不到融会贯通,不停止学习。”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平时的学习中,你下了多大的功夫呢?你是否会坚持到底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了,就尽力去学,不到融会贯通,不停止学习。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国学教案:第2课 道虚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诵读和背诵课文内容。2、理解字词句的基本意思。初步理解“道虚”的含义。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道虚”的......
第9课燕王复仇教学目标:1.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2.依据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能够复述燕昭王求贤的故事。 3.初步了解乐毅指挥作战的才能。 课时:3......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二讲一、授课目标1.朗读、讲解《三字经》第一段3-4句内容2、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3、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4.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二、授......
修文县扎佐第二小学五年级上册《国学》《民族常识》教案开阔视野 含英咀华 ——《朱子家训》《论语》原文教学目标:1、通过初读,知道大概意思。2、学生自读,互相学习。3、了解......
“走进端午,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鼎湖中学 符晶晶肇庆鼎湖中学 526070 ***一、活动目标:1、通过端午节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来历、传说故事和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