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热门17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活动而制定的一份详细计划。在编写教案时,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效实用的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一
1、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耳塞d、市区里汽车禁鸣喇叭。
2、处的人减话,喊话的人用手做成一个喇叭形状,放在自己的嘴上,这样可以()。
a、提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小声音损失b、提高声音频率,听得更清楚。
c、减少声音分散,听话人处响度增大d、减少声音分散,使各处响度都增大。
3、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db就是没有声音。
b、雪后的街道上格外寂静,是因为松软的雪可以吸声。
c、特种兵使用的微型冲锋枪射击时,声音很小是因为采取了消声措施。
d、城市高速公路两旁放置的隔声板是为了阻隔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噪声。
4、某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右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此处有车队出租b、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禁止大声喧哗。
5、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c、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d、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种花。
6、衣机洗衣服时,衣服没放好引起洗衣机的剧烈振动而发出噪声,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关上房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把衣服重新摆放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停下洗衣机用手把衣服洗干净。
d、戴上耳塞,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参考答案:
1.b2.c3.d4.c5.d6.b。
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二
1、人们用______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人的听觉下限是________。
2、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发出的声音。它的波形是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和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4、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得超过______分贝。
5、环境的角度看,下列情况中属于噪音的是()。
a.非常大的声音b.杂乱无章的声音。
c.干扰休息、学习的声音d.不和谐的声音。
6、声音强弱人们以为单位,符号是。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db。
7、车上加消声器是在处减弱噪声;把门窗关紧是在减弱噪声;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是在处减弱噪声。
参考答案:
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三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l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l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三、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闹钟、纸盒。
四、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
(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
(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
(3)认真阅读p26的噪声分类表。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三)情感体验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1)分辨乐音、噪声。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1、课型:新授课。
2、基本教学思路:通过实验、讨论或社区调查的方式,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切身的体会。
三、教具学具准备。
示波器、学生电源、铁钉、玻璃、音又、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等。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潺潺流水、喳喳鸟语、唧唧虫鸣,它们和万紫千红的自然景色配合在一起,形成了优美的环境。
学生讨论:优美的声音。
2、多媒体课件:嘈杂喧哗声、高音喇叭鸣叫声、机器轰鸣声。
学生讨论:令人讨厌的声音。
(二)进行新课。
1、整体感知。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了解不同的噪声源。噪声的等级由声强级的单位分贝数表示大小。噪声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很大的危害。控制噪声是强调减弱噪声为最终目标,因此应从发声处、声音传播过程、人耳处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
2、教学互动。
互动1:观察噪声的波形。
比较音叉发音时和铁钉刮玻璃时声音的波形:音又发音时波形有规律,铁钉刮玻璃时波形杂乱无章。说明了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互动2:夜深人静时,你被邻居家响声的流行歌曲惊醒了,这是乐音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噪声外,凡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互动3: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噪声源。
学生讨论,老师归类:
(1)交通运输噪声。
(2)工业噪声。
(3)施工噪声。
(4)社会生活噪声。
互动4:我们在街道会见到教材图1.1―2所示装置,你知道是什么吗?
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数大小表示,图示装置就是测量交通噪声等级的装置。让学生体验不同声强时的感觉。
互动5:噪声有哪些危害?
噪声的危害是多方面,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会使听力下降甚至致人耳聋,还能造成其他疾病;噪声还能损伤建筑物。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噪声的危害。
互动6:体验控制噪声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发声处、声音传播过程、人耳处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可以通过实验(用闹钟为声源,用泡沫塑料垫起、放在空纸盒中、用棉花塞住耳朵)感受噪声减弱了。
3、达标反馈。
(1)物理学中把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身心健康有损害的声音;都属噪声。
(2)人们以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马路边和住宅附近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而且还能起吸收噪声的作用。
(4)洗衣机由于衣服没有放好,发出较大的噪声,应该(d)。
a、买台新的。
b、关闭门窗。
c、拔掉洗衣机插头d。将衣服重新放匀。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这节课我们从物理学和环保角度认识了噪声,噪声对人的危害很大,通过学习使大家认清控制噪声关键在于人们的认识和重视,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有环保意识。
(2)方法归纳。
本节课运用了实验、讨论的探究方法,体验噪声危害,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布置作业。
2、实践活动。
观察你自己居住的环境,存在哪些噪声源?它对你有哪些妨碍?你能采取什么方法减弱它。
(四)板书设计。
1、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角度上的噪声。
1、噪声的等级用声强的分贝数来表示。
三、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产生。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
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五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引言:
介绍当代四大污染,引入噪声污染,那么什么是噪声,噪声对人有什么危害呢?
新课:咱们一起来听几段声音。
谈谈你的感受。
一、噪声。
1.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观察乐音和噪声的波形。
2.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1.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噪声强弱的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我们知道,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课后习题。
过节燃放鞭炮是我国的传统。近年来,许多大城市采取了一些禁止性的办法。从环境保护以及喜庆的角度,发表你对此事的看法,并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合理的建议。
板书。
1、噪声的来源。
(1)物理学角度:(2)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db。
3、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的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六
课题。
执教。
教学。
目标。
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认识什么是噪声?
(2)为什么有时乐音也是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是从哪里来的?
(5)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
(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2.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纲阅读课文、读图,并进行讨论。
(1)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噪声的来源”后,按四人一组讨论提纲中的(1)、(2)、(3)、(4)问题(讨论时不限于课文中已提到的事例,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然后全班发言,教师进行补充。(板书: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地杂乱无章地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阅读。
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2)演示:用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板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人们感到非常不舒服。讲述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喇叭鸣叫声,商店内招揽顾客收录机大声播放音乐声等,这些都使城市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干扰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干扰学校正常教学。
(3)讲述“分贝”,分贝是计量噪声强弱的单位。讲述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图3-13和第三段课文。读后连续组织学生讨论提纲中的(5)和讨论“为什么非洲北部农村70岁老人的听力比美国20多岁的城市青年还好?”
教师归纳后板书: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4)阅读课文“怎样减弱噪声”,请同学们说出减弱噪声的途径。引导学生根据城市建设情况,政府部门采取了在一些街道禁止汽车鸣喇叭的规定,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播放高音喇叭、禁止燃放鞭炮、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计量仪表等措施,都是为了减弱城市噪声,使人们正常地进行工作、学习和有安静的休息环境。(教师板书: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三、小结本课内容。
1.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噪声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损人们的身心健康。
3.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政府部门采取控制减弱噪声的措施。
-->
-->
-->
-->
-->
-->
-->
-->
-->
-->。
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七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引言:
介绍当代四大污染,引入噪声污染,那么什么是噪声,噪声对人有什么危害呢?
新课:咱们一起来听几段声音。
谈谈你的感受。
一、噪声。
1.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观察乐音和噪声的波形。
2.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1.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噪声强弱的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我们知道,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课后习题。
过节燃放鞭炮是我国的传统。近年来,许多大城市采取了一些禁止性的办法。从环境保护以及喜庆的角度,发表你对此事的看法,并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合理的建议。
板书。
(1)物理学角度:(2)环境保护角度:
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db。
3、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的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八
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噪声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3.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不是没有声音);。
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4.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5.控制噪声的办法: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l防止噪声产生——城市内禁鸣喇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l阻断噪声的传播——马路两侧的隔声板、植树造林、夹层为真空的双层玻璃。
l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耳罩。
6.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九
噪声这节课课本中的内容是学生能通过阅读看得懂的东西,老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就基于这个思考。在示波器上观察噪声的波形在上一节课实验中已经涉及,因为学校班级多,实验资源有限,所以在上节课教学中已经伏笔。感觉学生这样学习还是兴趣很浓,参与热情高,自主学习的程度还是较高。而且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得到了培养。
课后整理起来觉得在教学上,比较空谈,联系实际进行sts教育做得不够。这本是物理与科技社会联系的好教材。这样做,不知道会不会把学生引进以知识为本的思路中去了。
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十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本节教学内容由“噪声的来源”“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三部分内容组成。本节的物理知识不多,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历探究防止噪声各项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止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联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噪声的等级和危害、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本节设计从物理学的角度说明了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又从与生活联系更密切的环保角度对噪声做了说明,实际教学中不要纠缠于有关概念的辨析上。在本节的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也可通过社区调查,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切身的体会。同时还要对如何防治噪声的途径有所了解,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
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十一
一、知识目标。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引入新课。
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二、进行新课。
(一)噪声的来源。
请你们阅读书上关于噪声的来源的描写,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观察我们的周围噪声的来源,总结一下。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总结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下面我们用示波器离开观察以下噪声的波形。
活动一:用示波器观察噪声的波形。
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让学生仔细观察两种波形分析波形规则。
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观察噪声的波形可以看出,噪声是由众多的频率组成的并具有非周期性振动的复合声音。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
总结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例如: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
总结3: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
(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总结4:
(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不小心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
(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隆隆声。
(3)生活区里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发出的声音。
(4)家里电冰箱起动时的声音。
(5)小商贩的叫卖声。
(6)在家里穿着高跟鞋走动时发出的声音。
(7)生活区里人们的吵、闹、哭、笑声。
(8)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
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decibel,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
(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
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首先我们看下面的问题:
学生阅读并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
总结: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
(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3)鼓膜的振动。
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教师播放录像“降低噪音危害的方法”:
生活中,当我们不可避免的处于噪声环境中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2.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
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
四、布置作业。
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在活动课上和班里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十二
学好知识就需要平时的积累。知识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小编编辑了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期中复习要点整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欢迎参考!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
-->
-->
-->
-->
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十三
(一)知识目标。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三)情感体验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1、重点、难点、疑点。
(1)分辨乐音、噪声。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1、课型:新授课。
2、基本教学思路:通过实验、讨论或社区调查的方式,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切身的体会。
示波器、学生电源、铁钉、玻璃、音又、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等。
1、多媒体课件:潺潺流水、喳喳鸟语、唧唧虫鸣,它们和万紫千红的自然景色配合在一起,形成了优美的环境。
学生讨论:优美的声音。
2、多媒体课件:嘈杂喧哗声、高音喇叭鸣叫声、机器轰鸣声。
学生讨论:令人讨厌的声音。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了解不同的噪声源。噪声的等级由声强级的单位分贝数表示大小。噪声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很大的危害。控制噪声是强调减弱噪声为最终目标,因此应从发声处、声音传播过程、人耳处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
互动1:观察噪声的波形。
比较音叉发音时和铁钉刮玻璃时声音的波形:音又发音时波形有规律,铁钉刮玻璃时波形杂乱无章。说明了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互动2:夜深人静时,你被邻居家响声的流行歌曲惊醒了,这是乐音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噪声外,凡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互动3: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噪声源。
学生讨论,老师归类:
(1)交通运输噪声。
(2)工业噪声。
(3)施工噪声。
(4)社会生活噪声。
互动4:我们在街道会见到教材图1.1—2所示装置,你知道是什么吗?
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数大小表示,图示装置就是测量交通噪声等级的装置。让学生体验不同声强时的感觉。
互动5:噪声有哪些危害?
噪声的危害是多方面,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会使听力下降甚至致人耳聋,还能造成其他疾病;噪声还能损伤建筑物。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噪声的危害。
互动6:体验控制噪声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发声处、声音传播过程、人耳处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可以通过实验(用闹钟为声源,用泡沫塑料垫起、放在空纸盒中、用棉花塞住耳朵)感受噪声减弱了。
(1)物理学中把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身心健康有损害的声音;都属噪声。
(2)人们以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马路边和住宅附近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而且还能起吸收噪声的作用。
(4)洗衣机由于衣服没有放好,发出较大的噪声,应该(d)。
a、买台新的。
b、关闭门窗。
c、拔掉洗衣机插头。
d、将衣服重新放匀。
(1)内容总结。
这节课我们从物理学和环保角度认识了噪声,噪声对人的危害很大,通过学习使大家认清控制噪声关键在于人们的认识和重视,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有环保意识。
(2)方法归纳。
本节课运用了实验、讨论的探究方法,体验噪声危害,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实践活动。
观察你自己居住的环境,存在哪些噪声源?它对你有哪些妨碍?你能采取什么方法减弱它。
1、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角度上的噪声。
3、噪声的来源。
1、噪声的等级用声强的分贝数来表示。
1、防止噪声产生。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
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十四
(一)知识目标。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三)情感体验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1、重点、难点、疑点。
(1)分辨乐音、噪声。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1、课型:新授课。
2、基本教学思路:通过实验、讨论或社区调查的方式,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切身的体会。
示波器、学生电源、铁钉、玻璃、音又、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等。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潺潺流水、喳喳鸟语、唧唧虫鸣,它们和万紫千红的自然景色配合在一起,形成了优美的环境。
学生讨论:优美的声音。
2、多媒体课件:嘈杂喧哗声、高音喇叭鸣叫声、机器轰鸣声。
学生讨论:令人讨厌的声音。
(二)进行新课。
1、整体感知。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了解不同的噪声源。噪声的等级由声强级的单位分贝数表示大小。噪声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很大的危害。控制噪声是强调减弱噪声为最终目标,因此应从发声处、声音传播过程、人耳处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
2、教学互动。
互动1:观察噪声的波形。
比较音叉发音时和铁钉刮玻璃时声音的波形:音又发音时波形有规律,铁钉刮玻璃时波形杂乱无章。说明了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互动2:夜深人静时,你被邻居家响声的流行歌曲惊醒了,这是乐音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噪声外,凡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互动3: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噪声源。
学生讨论,老师归类:
(1)交通运输噪声。
(2)工业噪声。
(3)施工噪声。
(4)社会生活噪声。
互动4:我们在街道会见到教材图1.1—2所示装置,你知道是什么吗?
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数大小表示,图示装置就是测量交通噪声等级的装置。让学生体验不同声强时的感觉。
互动5:噪声有哪些危害?
噪声的危害是多方面,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会使听力下降甚至致人耳聋,还能造成其他疾病;噪声还能损伤建筑物。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噪声的危害。
互动6:体验控制噪声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发声处、声音传播过程、人耳处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可以通过实验(用闹钟为声源,用泡沫塑料垫起、放在空纸盒中、用棉花塞住耳朵)感受噪声减弱了。
3、达标反馈。
(1)物理学中把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身心健康有损害的声音;都属噪声。
(2)人们以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马路边和住宅附近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而且还能起吸收噪声的`作用。
(4)洗衣机由于衣服没有放好,发出较大的噪声,应该(d)。
a、买台新的。
b、关闭门窗。
c、拔掉洗衣机插头d。将衣服重新放匀。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这节课我们从物理学和环保角度认识了噪声,噪声对人的危害很大,通过学习使大家认清控制噪声关键在于人们的认识和重视,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有环保意识。
(2)方法归纳。
本节课运用了实验、讨论的探究方法,体验噪声危害,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布置作业。
2、实践活动。
观察你自己居住的环境,存在哪些噪声源?它对你有哪些妨碍?你能采取什么方法减弱它。
(四)板书设计。
一、噪声的来源。
1、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角度上的噪声。
3、噪声的来源。
1、噪声的等级用声强的分贝数来表示。
三、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产生。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
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十五
1、知识与技能。
l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l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l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三、教学器材:
多媒体电脑、闹钟、纸盒。
四、教法与学法:
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
(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
(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
(3)认真阅读p26的噪声分类表。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学生活动。
(1)观察书本p26图1.4-4,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
(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观看录像。加深对噪声的了解。
课堂小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怎样防治噪声?
布置作业: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第五节声音的利用。
课题名称§1.5声的利用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
内容分析本节是对前几节的总结,学习了声音关键做到学以致用。本节课介绍声与信息,声音与能量。
学情分析学生对声音熟悉,但对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虽然就在眼前但从未认真考虑过。对于声音也可以传递能量也较为陌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方法与过程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使命感与责任感;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放弃和修整自己的错误观点。
重点难点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策略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并用透镜式教学。课前准备课前预习预习本节课,查阅书籍找出超声波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教学媒体投影设备收音机,酒精灯,带橡皮膜的罐头盒。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出示、课题、声与信息。
讨论举例噪音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危害和利用?举出一个合理的例子。
学生计算。
5声的利用。
学生讨论:
铁路工人利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丝;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跳的情况。
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蝙蝠靠什么绝技在夜间捕捉昆虫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
引导提出问题、引导举例子。
蝙蝠靠回声定位的方法,根据这种方法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可以做些什么?
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利用超声波我们知道可以为孕妇的胎儿作检查,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用途?
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体后会返回,利用这一点人们可以利用它来检测病人的肝脏等有无病灶。
用超声波。
那么这么说超声波应该具有很大的能量了。
如何能设计一个实验演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呢?
演示:将去掉盖子的可乐瓶的底部切掉,并在其上盖上一块橡皮膜,用它对着点燃的酒精灯敲橡皮膜,观察火焰的跳动情况。
通过上面的实验证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那么它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应用呢?
作业布置的震动,震动将物体上的污垢都震动下来,而且不会损坏物体,使用超声波他的震动比可闻声波更加强烈。
阅读28页最后一段,看看超声波还有什么用途?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的振动祛除人体的结石,向人体内发送超声波,结石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随尿液排出体外。
教师引导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完成目标检测。
学习声现象这一章后结合着学过的知识写一篇无声的世界的科学文章。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文档为doc格式。
-->
-->。
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十六
联系实际,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启发式教学,播放录像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
课前播放一段轻音乐,创设情景。
一、噪声。
1、引入课题:播放一段有所损坏的磁带,发出吱吱声,并歌声严重走调,由此说明:此声是一种噪声。
2、让两位学生分别吹口琴、短笛,发出刺耳的高低不平的尖叫。
3、组织学生说出以上活动的共同特征并加以讨论:什么是噪声?
教师总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4、噪声的来源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引举。(分组讨论,看哪个小组说出最多,主要从环保角度考虑。)。
5、观看部分录像,了解噪声的来源。
教师归纳为以下几点:
a、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b、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c、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声等。
d、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等。
进一步提出:教室里有无噪声?主要来自哪里?
大家刚才都说到噪声以及它的主要来源,现在听一段录音,(播放一段有所损坏的磁带)调节不同的响度,大家听起来有什么感受?进而提出:噪声的等级由声强级的单位--分贝数表示大小。
1、分贝是计量声音强弱的单位。
2、提问:我们身边都有噪声,你对它的感受如何呢?
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十七
本节教材的物理知识较少,教学中要从保护环境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方法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了人耳听声的原理,理解了声音的三种特性。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过噪声,受过噪声的一害,因此,通过本节教学后学生应该较容易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噪音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点明了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保护意识。随后教材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明了噪声的形成,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了什么声音属于噪声;紧接着指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来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过大量数据及各种分贝声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据,阐明了噪声对人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材针对听到声音的条件,提出了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教材最后的“想想议议”,目的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改造自己的环境。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互相讨论进行探究,形成感性认识,在教师的不断提问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踊跃发言。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是简单地评价对与错,而是鼓励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讨论探究,形成理性知识。在联系实际过程中学习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种方法,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立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本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zuowen/17618756.html】
课题: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际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通过自身体会并实际操作,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体验、探究实验,了......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二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一、教学目标1......
有效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的反思和总结是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这是一些优秀教师总结的教案,它们在教学实践中经过验证,具有一定的实用......
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确保教学效果。教案应该充分利用评价和反馈手段,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二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