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机器人6上教案_认识机器人教案

2020-02-27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认识机器人6上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认识机器人教案”。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3课 认识机器人

教学目的:

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2.了解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

3.以知识普及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机器人的涵义。

4.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机器人技术及其发展方向。5.接受高科技的启发,学人所长,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感受。6.感悟机器人与普通信息技术手段的不同之处。7.独立思考,理解机器人的特征。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起源。2.难点:理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嘛?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部电影,请同学们欣赏。(播放《终结者》片断)这就是我们平时听说过的“机器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机器人的世界,研究有关“机器人”的知识。

(学生回忆有关机器人的印象,讨论并感受机器人的魅力,领略其中的涵义)(板书课题)

二、确定主题

师:通过初读教材,你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①什么是“机器人”?和人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②机器人有哪些分类?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③机器人有哪些应用?

④你的生活中,有机器人吗?请举例说明。

⑤(可将学生的原话,板书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讨论(结合实物机器人或图片进行讨论)。

三、小组讨论

教材中提供了很多机器人的内容,同学们想想,你认为机器人有哪些种类呢?

教师参与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的学情,采用弹性的方式,可以研究一个问题进行一次全班交流,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最后交流。

(2)着重引导大部分同学进行发言。

(3)正确处理讨论中出现的争论,随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给与表扬鼓励。

方向一:以应用为导向。方向二:以功能为导向。方向三:以原理为导向。

四、展示结果 教师进行总结:

(1)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2)分析讨论结果。

(3)对于不统一的问题,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4)认真倾听、分析研究学生发言中的实质,把讨论引向深入。(5)控制好讨论的时间。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让学生分步走,给学生以梳理知识的过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最大的效益。

五、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关于“机器人”的话题,同学们都非常认真,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其实,“机器人”就在我们生活中。一切技术的产生,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就像20年前,我们不可能会想象到今天手机的普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出现,他们会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更加丰富多彩。作为本次研究的结束,老师留给大家一个问题思考,你能大胆地想象一下,20年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呢?

作业:与语文学科整合,想象作文:《我希望的的“多拉A梦”》。教学反思: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2课时

1、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师:请同学们把老师上节课布置的想象作文《我希望的的“多拉A梦”》展示一下好吗? 学生展示。

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师生评价。

2、巩固与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机器人很多内容,这些看似简单的机器人,凝聚了很多高科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研究。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4课 机器人的组成教学目的:

1.学习机器人的组成。

2.能够掌握机器人组件的知识。

3.学会理解机器人“器官”与人类的相同和不同点。4.通过交流,了解每一部分组件的主要原理和用途。5.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6.感受机器人的工作特点。

7.尝试将机器人的各组件与实物对应起来。8.观察机器人实物,体会机器人的组成特点。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机器人的组成知识。

2.难点:学会将机器人实物与相应的组件联系起来。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师:上节课中,我们体验到了机器人的魅力,同学们能说说你最喜欢的机器人有哪些嘛?为什么喜欢呢?

(学生发言)师: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机器人应用的例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机器人的组成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一:播放相应的图片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师:打开一幅机器人的“解剖图”。(学生观察)师:机器人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呢?下面,同学们可以通过看书、或与旁边同学小声讨论的方式,并参考教材中的内容来学习。(教师巡视辅导)(学生自学教材中内容,并研究)生:回答机器人的组成。

师:归纳并总结,给机器人的组成确定概念,并鼓励学生朗读巩固。

三、巩固一:画线图

师:(播放机器人的结构图。)谁能为它们连连线?(学生练习)(注意:不能看书,凭印象作为判断标准)师: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看你的连线对不对。师:同学们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讨论)

四、新授二:认识部件

师:机器人的内部有很多的部件,它们像我们人的器官一样,共同组合起来,完成很多种复杂的动作。

(教师打开一个机器人,请学生观察内部的组成,并范例演示)(学生观看老师的讲解)提醒:注意分组的结合,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五、总结与回顾

师:今天我们讨论了机器人的组件和主要器官的组合,机器人是个复杂的个体,在复杂的器官中,最主要的就是这些部件了,当我们了解到原理以后,我们就可以跟机器人做朋友了,欢迎大家继续走进机器人的世界。

教学反思: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2课时

一、巩固二:加深理解

师:下面我们来看段视频,看看我们的学生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他们都能干什么。

师:尝试着来给机器人的“器官”命名,看看它的“学名”和你起的“小名”有哪些相似和相异的地方

(学生观看学习后讨论)师:打开书本,看看你还希望知道哪些有趣的部件,在机器人的身体上找找它们。

二、总结与回顾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接近了神秘的机器人,这些组件帮助机器人成为一个能干的小帮手,我们领略科技的神奇,感受这位朋友的力量。请同学来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5课 学生机器人

教学目的:

1.了解学生机器人工作的基本原理。2.了解学生机器人的构造特点。3.掌握学生机器人的主要部件。

4.初步理解学生机器人编程软件的功能和作用。5.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6.鼓励学生从新事务中体验乐趣,为今后的学习激发兴趣。7.尝试接触实物,并能够感受其中的原理。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生机器人的基本工作原理。2.难点:学生机器人的主要部件的学习。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展示与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机器人的组件和主要器官,同学们来回顾一下吧。(简单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师:这些是机器人身上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共同配合,组成了机器人,我们的机器人才能动起来。除了以上的部件器官以外,机器人到底是怎样运动起来的呢?大家来猜一猜。

(学生讨论:机器人运动的原理)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机器人的内部世界,看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板书课题)

二、新授一:机器人工作的基本原理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师: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学们关于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有以下意见:(板书意见)方向一:电池提供动力。方向二:计算机程序控制。方向三:芯片控制。

(讨论:这三个主要方向里面,谁更加贴近机器人工作的原理呢?)途径一:到教材中找寻答案。途径二:到课件中找寻答案。(老师自由选择合适的方式)师:我们来总结一下,到底机器人工作的原理是什么呢?

(展示一次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结合课本知识,讲解工作原理)

三、总结与回顾

师:观察教材中的机器人,看看它们像什么?和人类相比,有哪些区别?再思考一下,机器人的这些部件和平台软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一、新授:机器人的构造特点

师:我们看见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这些原理是需要一定的特殊构造来配合的,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来“解剖”机器人,看看它是怎么样来完成这些工作的。

(教师打开实物机器人,讲解内部的结构)(学生尝试观察,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分学生进行实践、触摸等体验)注意:本内容教学时,要进行分组,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接触机会。

二、总结与回顾

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构造,这些就是机器人的一部分秘密,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让我们的机器人按照我们的意愿运动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吧!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6课 学生机器人平台

教学目的:

1.学习“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2.初步了解流程图的设置方式。3.理解软件的概念。

4.能够运行“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5.帮助学生建立软件与机器人之间的知识链接。6.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尝试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手段理解“编程”的意义。8.尝试运行、设置编程软件。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2.难点:流程图的设置方式。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与导入(第一课时)师:同学们,我们经过了四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了哪些机器人的知识啊?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感受吗?

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讨论自己的学习心得。

师:在上节课的讨论中,有的同学曾经提出,机器人的工作不但依赖传感器,也要依赖于计算机的编程,这样机器人才能“健康”地成长。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机器人编程。

(板书课题)

二、了解“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师:机器人的运动,不是在机器人本身所制定完成的,它必须要有强大的“后援团”,这个就是“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打开相应的图片,介绍几种机器人平台)生:了解新界面。

师:“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和我们过去学习过的哪些软件有相似的地方呢?

(1)FrontPage中网页的编写。(2)Word中的流程图。

师: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1)界面类似。

(2)流程图的方式相似。

师: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阅读课本,寻找答案)

(教师最后引导总结,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关键词)教学反思:

三、运行编程软件(第二课时)

师:实战开始了,我们要为学生机器人编程了,首先得让它知道我们的意图,请观察以下得流程:

(学生观察教师操作并总结)(1)打开软件

教师介绍主要的界面。(2)新建程序

和原有软件类似之处。(3)设置系统

讲解传感器和串口的设置方法。(4)加载图形控件 讲解图形控件的概念。(5)设置属性

以“计算”控件为例。(6)修改程序

移动、删除、复制、粘贴等操作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7)编译程序

先保存程序,再编译程序。(8)下载程序

将机器人主板的接口与计算机接口相连,下载程序,注意“写入成功”的字样。

四、尝试并交流

教师参与注意事项:

(1)讲解要详细,速度可调整,可以就共性的问题全班交流,也可以放手让学生互相交流。

(2)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讲课的频率,保证教学效果。有条件时,让学生参与到实际过程中去。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小组合作,完成了一个程序的编写过程。部分同学还进行了展示。我们还对这些展示的作品进行了交流。大家有什么收获?

生:讨论学习心得。

师:在烟波浩淼的信息技术中,机器人的编程是应用较多的技术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常常接触到它。它是非常可贵的技术,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身边多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从今天起,让我们好好学习,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不断充实我们的生活!

教学反思: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7课 学生机器人行走

教学目的:

1.认识和了解机器人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2.学会编写机器人前进、后退和转弯的程序。3.学会编译、下载程序。

4.以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编写机器人行走程序。5.让学生学会观察、交流体会。

6.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精神。7.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8.利用所学的机器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机器人前进、后退、转弯程序。

2.难点:机器人左右转弯,将程序写入机器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机器要,但是如何使它进行行走呢?

二、教学新课

1、机器要的前进。

(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2)师讲解:

a.打开“学生机器人平台”窗口,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新建(N)”命令,新建一个程序。

b.单击“直流电机”控件按钮,在工作区中单击,生成“直流电机”控件。拖运它到“Main“控件的下文,使得它与”Main”控件相连。右击“直流电机”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控件,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直流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中进行设置。庙宇直流电机

1、直流电机2的“运行方式”为“0—正转”,“设定速度”为“10”。

c.单击“保存”按钮,保存程序。

2、机器要的转弯。

(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2)师讲解: a.新建程序。

b.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右击“直流电机”控件,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直流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中进行设置。设定直流电机1的“运行方式”为“0—正转”,“设定速度”为“10”;直流电机2的“运行方式”为“1—停止”。

3、机器人后退

(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2)师讲解: a.新建程序

b.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右击“直流电机”控件,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直流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中进行设置。设定直流电机

1、直流电机2的“运行方式”为“2—反转”,“设定速度”为“10”。

c.添加“昝”控制,打开“昝属性设置”对话框,将“昝时间”设定为“1000毫秒”。

4、机器要的停止

(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2)师讲解:

a.继续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右击“直流电机”控件,选择“属性”命令,设定直流电机

1、直流电机2的运行方式为“1—停止”。

b.单击“保存”按钮,保存程序。

(3)问:为什么要在程序中加入延时?

5、下载程序。

(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2)师讲解:

a.单击“编译”按钮,进行程序编译。

b.用下载线将计算机与学生机器人的主板接口连接,打开学生机器人的电源开关,将学生机器人置于复位状态。

c.单击“程序下载到主控芯片”按钮,将程序下载到学生机器人的主板芯片中。完成后关闭电源,拔下下载线。

6、启动机器人。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1)打开电源开关。

(2)当等待执行指示灯闪烁时,按下运行键,学生机器人运行。

提示:如果学生柚木人在运行中出现错误,请重新检查程序是否有错,更改后再次保存、编译、下载。

三、全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对学生机器人对待编程与下载,使学生机器人能前进、后退和转弯。请同学们在课后再自己进行测试。

四、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实践园”

编写一个程序,让学生机器人按“Z”字形路线行走。

2、完成课本上的“成果篮“。

教学反思: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8课 生机器人跳舞

教学目的:

1.认识伺服电机,了解伺服电机的组成结构。2.了解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3.学会编写控制伺服电机的程序。

4.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精神。

5.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6.利用所学的机器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会编写控制伺服电机的程序。

2.难点:计数循环控件的设置,学会编写控制伺服电机的程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使学生机器人前进、后退、转弯,今天我们看看能不能使机器人跳舞给大家看。

2、要实现机器人跳舞,要作用伺服电机。

3、伺服电机是一种能根据指令到达特定位置的专用电机。伺服电机由一个直流电机、一个齿轮减速单元、一个轴位置传感器和一套控制电机运转的电路组成。

二、教学新课

1、编写程序。

(1)打开“学生机器人平台”窗口,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新建(N)”命令,新建一个程序。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2)添加“流程控制”模块中的“计数循环”控件,并连接“Main”控件。右击“计数循环”控件,选择“属性”命令,在“固定次数的循环设定”对话框中将“循环次数”设定为“5”次。

(3)添加“伺服电机”控件,打开“伺服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选定“伺服电机1”,将“转动角度”设为“180°”;选定“伺服电机2”,将“转动角度”设定为“100°”。

(4)添加“延时”控件,打开“延时属性设置”对话框,将“延时时间”设为“1000(毫秒)”。

(5)添加“电机”控件,打开“伺服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选定“伺服电机1”,将“转动角度”设为“140°”;选定“伺服电机2”,将“转动角度”设定为“130°”。

(6)添加“延时”控件,打开“延时属性设置”对话框,将“延时时间”设为“1000(毫秒)”。

(7)单击“保存”按钮,保存文件。

2、下载程序

(1)单击“编译”按钮,进行程序编译。(2)用下载线将计算机与机器人主板接口对接,打开学生机器人的电源开关,将学生机器人置于复位状态。

(3)单击“程序下载到主控芯片”按钮,将程序下载到学生机器人主板芯片中。完成后关闭电源,拔下下载线。

3、启动机器人。(1)打开电源开关

(2)当等待执行指示灯闪烁时,按下运行键,学生机器人开始动作。

三、全课小结

1、现在让我们来欣赏我们的机器人跳舞给我们看吧!

2、思考:如何使得学生机器人跳舞的动作幅度更大呢?

四、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实践园”。

编写一段程序,使得学生机器人边行走边跳舞。

2、完成课本上的“成果篮”。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9课 传感器

教学目的:

1.学习学生机器人的“主要器官”。2.能够了解传感器的主要功能。

3.平等交流,掌握各“器官”的作用。4.能够建立正确的机器人整体概念。5.学会正确对待传感器的工作方式。

6.激发对学生机器人这一信息媒体的学习热情。

7.尝试用人的“器官”概念理解机器人的“器官”概念。8.为传感器的学习建立合适的实践渠道。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学生机器人的“主要器官”。2.难点:理解传感器的功能。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机器人也能像人类一样灵活地动作吗?

二、教学新课 A、认识传感器

师:机器猫非常灵活,它是小主人公的好朋友,请你观察下它,看看它是怎么样让小主人

知道它的喜怒哀乐的呢?(播放机器猫的视频片断)(学生讨论)师:请回答下面一组问题: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1)机器人的“表情”部件有哪些?(2)机器人的“感觉”部件有哪些?

(3)在机器猫的身上找一找,它们都藏在哪里了呢?

传感器使得机器人认识外部环境,它们与人的眼睛、鼻子、耳朵和皮肤等器官起着相当的作用。传感器将从外界获取的信息转换成电子信号,传递到机器人的微控制器中。

目前,用于学生机器人的传感器主要有光感传感器、触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

B、了解传感器的主要功能

师:机器猫可以完成很多复杂的工作,神奇极了,在现实的学生机器人身上,也能有这样的神奇。不过,它们运动的时候,可不是像我们人类一样,用手脚来运动,而是通过一个特别重要的器官来实现的,它就是――传感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神奇的器官!

知识小问答:

(1)传感器相当于人类的什么器官呢?(2)传感器分为哪几种类型呢?

(3)每种类型的工作动力是什么呢?(4)为什么机器人一定要有传感器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

C、实物进行详细的讲解。(1)灰度传感器

灰度传感器主要根据不同颜色的攀沿面对光的反射程度不同,光电三极管阴值也随之变化的特点进行检测。

应用实例:机器人沿线行走。

三、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机器人的传感器,它能够帮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灵活的运动。

教学反思: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2课时:

1、新授 测光值

a.单击“系统设置”菜单中的“传感器设置…”命令,设置通道1为“灰度传感器”。

b.单击添加一个“条件循环”控件。

c.添加一个“灰度传感器”控件在“条件循环”控件中。设置属性为“灰度传感器(1通道)”。

d.添加“液晶显示”控件,右击选择“属性”,“第一行设置”的“显示变量”设置为“灰度传感器械(1通道)”。

e.单击“保存”按钮,保存程序。(3)下载程序

a.单击“编译”按钮,进行程序编译。

b.用下载线将计算机与学生机器人主板接口连接,打开学生机器人的电源开关,将学生机器人置于复位状态。

c.单击“程序下载到主控芯片”按钮,将程序下载到学生机器人的主板芯片中。完成后关闭电源,拔下下载线。

(4)启动机器人。a.打开电源开关。

b.当等待执行指示灯闪烁时,按下运行键,学生机器人运行。D、学习知识屋

学生机器人的“大脑”同许多电阻、电容和半导体等电子元件给成。机器人的嘴和感觉传感器就是机器人与外界通信的“器官”。

2、巩固与思考 师生讨论:(1)通过传感器测光值的实践,你有什么收获?你还希望让机器人做哪些动作?

(2)你能画出机器人运动的流程图,并进行说明吗?(3)如果请你设计、你会给机器人设置哪些传感器呢?它们各有哪些作用呢?

3、作业

1、完成课后的“实践园”。

2、填写课本上的“成果篮。

教学反思: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20课 学生机器人比赛

教学目的:

1.了解沿线追踪比赛的规则。2.了解灰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学会在系统设置中添加灰度传感器,学会设置灰度传感器。4.学会设置单分支控制控件。

5.以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的程序。

6.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精神。7.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8.利用所学的机器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在系统设置中添加灰度传感器,学会设置灰度传感器,学会编程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的程序,学会设置单分支控制控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控制机器人,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机器人沿线追踪比赛。

规则:沿线追踪是指学生机器人从比赛场地中的起始区出发,在规定的时间内沿着指定轨道到达停止区。

二、教学新课

1、任务要求

(1)学生机器估规定的时间内,从起点出发,沿着一条封闭的轨迹环线行走,最后再回到起点。

(2)学生机器人出发前,其身体不得超过起始线。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3)机器人必须沿着轨迹线行走,一旦机器人身体完全脱离轨迹线即为任务失败。

(4)当裁判宣布机器人脱离轨迹线或机器人不能通过终点线时,操作员必须立刻停止机器人。

2、编写程序

(1)打开“学生机器人平台“窗口”,新建一个程序。(2)测量场地和轨迹线的感光值。

(3)自定义两个变量Black,Max.变量Black表示场地和轨迹线感光值的中间值,并设定其初始值;变量MAX表示机器人在线的左侧(MAX=0)、右侧(MAX=1)或线上(MAX=2),并设定初始值为“2”。

(4)添加一个“条件循环”控件,使得学生机器人不停地重复“检测——前进”。

(5)单击“系统设置”菜单中的“传感器设置…”命令,设置通道

1、通道2都是灰度传感器。在工作区添加两个“灰度传感器”控件,代表控制学生机器人行走的两灰度传感器,设置属性为“灰度传感器(1通道)”、“灰度传感器(2通道)”。

(6)机器人在轨迹线上。添加一个“单分支控制”控件,打开属性对话框,设置属性为“条件1:灰度传感器(1通道)的值

(7)机器人向左偏。(8)机器人向右偏。(9)机器人完全左偏。(10)机器人完全右偏(11)保存并编译程序

3、下载程序、高度机器人

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机器人上,并高度机器人。

三、评比

每个小组将机器人放在指定的比赛场地上,看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四、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将自己的学生机器人与其他同学的机器人进行比较,你能发现哪些优点和缺点?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五、全课小结

六、作业

填写课本上的“成果篮”。

教学反思: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2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机器人向左偏或向右偏的情况。但由于惯性的作用,会使机器人的传感器完全脱离轨迹线,一种情况是完全左偏,另一种情况是完全右偏。那么机器人该怎样调整呢?

2.、新授

(1)完全左偏调整。

同学们思考一下,当机器人的传感器完全脱离轨迹线时,它的值是什么情况?如何知道机器人完全左偏呢?

学生回答。

当机器人检测到两个传感器的值大于black,并且max=0时,表示机器人完全左偏,这时可以让左边直流电机加快速度,右边直流电机倒转,调整机器人在轨迹线上行走。

学生看书自学。

学生操作。

(2)完全右偏调整。

当机器人完全偏向右边时怎样调整呢?大家还记得当机器人向右偏时,max设置的值吗?对了,当机器人向右边偏时,max=1。那么当判断到两个传感器都在白色区域,并且max=1时,就表示机器人是完全右偏了。那么怎么调整机器人呢?对比完全左偏的情况,也许你会受到启发。

学生看书自学。

学生操作。

下载与调试

将编好的程序保存,下载到机器人中,并在测试场地进行调试,如果机器人存在问题重新调试程序。

4、回顾与总结

(1)这节课上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2)这节课还有那些内容你没有理解?

教学反思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认识机器人教案

教案: 认识机器人(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概念、产生、发展、种类与应用。 技能目标:熟练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和处理信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

认识6的教案

认识6的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6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

认识6的教案

认识6的教案......

认识6大班教案

认识6大班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6大班教......

认识数字6教案

认识数字6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数字6教案,欢迎......

《认识机器人6上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认识机器人6上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认识机器人教案 机器人 教案 认识机器人教案 机器人 教案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