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尼卡讲课教案(新)_格尔尼卡教学教案

2020-02-27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格尔尼卡讲课教案(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格尔尼卡教学教案”。

题:

格尔尼卡 课

时:

1课时 课业类别:

欣赏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

教材分析:

学生从对《格尔尼卡》的欣赏,来探索作品背后所包含的历史背景,看画家如何以画笔为武器揭露战争的罪恶及法西斯的暴行。通过对画作的艺术分析,来认识毕加索以及他的艺术风格,感受立体派艺术的别样魅力。

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能初步了解毕加索和立体派艺术,感受艺术大师的魅力。

2.通过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而了解作品背后所蕴藏的历史,形成公正的审美观,反思战争,珍惜和平.教学重点: 作品风格,作品所运用的象征手法,立体派艺术.教具准备: 教材,《格尔尼卡》欣赏范例,毕加索其他的代表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 问好,确认学生进入角色。

(二)创设情境,引导思维。

教师引言: 同学们,有谁听说过毕加索,能否说出一两幅他的作品呢? 展示准备好的图片,让学生对这幅作品进行初步的感受,认识和了解《格尔尼卡》这件作品

我们今天要赏析的就是毕加索的代表作品之一——《格尔尼卡》,大家仔细欣赏这幅作品,看在这幅画中能看到哪些形象呢? 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冲向画中心;

左边一个母亲与一个死孩;

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手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

画中央是一匹老马,为一根由上而下的长矛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的站着的牛,牛头与马头之间是一只举头张喙的鸟;

上边右面有一从窗口斜伸进的手臂,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全画用黑、白与灰色画成。

(三)讲授新课

1.我们要来欣赏分析《格尔尼卡》这幅画,首先要先来认识他的作者——毕 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o,1881~1973)出生于西班牙,1904年定居巴黎。他从19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立体派的先驱代表, 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他最初的画比较写实,绘画的主题主要是对乞丐、流浪艺人、演马戏者等人物的深切同情;后来他从形式上求奇异,成了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和平鸽》《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等。

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受他的艺术风格:

2.创作背景: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使馆所作的一幅大型壁画.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 1937 年被德国法西斯炸为平地.画家对法西斯的暴行极为愤慨,于是画了《格尔尼卡》用以表示对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抗议.

我们在这件作品中感受到一中强烈的不安和恐怖情绪,而这种情绪的来源也与毕加索幼年的一段经历有关——1884年,毕加索3岁的时候,在西班牙马拉加发生了地震.那天晚上的尖叫.惊恐.毁灭.火焰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爸爸背着他走出房间,母亲举着灯照路.那场自然灾害带来的印象,成为他描绘战争灾难的基础。

毕加索的母亲便是死于这场地震,而在这里出现他母亲的形象显然也是为了纪念母亲。

当我们初见这幅画是会有这种感觉:世界级的美术大师怎么会画出如此难以认同的艺术形象?我们是否会觉得“画得孬”、“形象难看”、“像儿童画的” ?但其实并非如此,为创作《格尔尼卡》,毕加索前后共画了25张草图。

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可见,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

3.艺术手法:画家采用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这种打破空间界限的绘画形式,使画面失去错觉性深度的效果,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

整幅画用黑白灰三色绘成,具有很强的记实性;错综复杂的黑白灰色块造成画面阴郁、恐怖的效果;不规则的线条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错,给人一种支离破碎和*的感觉;构图饱满,以不安、强烈、破碎的形象、冲撞的动势、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混合于一体。画面沉重又压抑,充满了悲剧气氛。

立体主义:二十世纪法国的主要流派。它打破传统的时空概念,在艺术中表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物象,要在平面上表现长度 宽度 高度与深度,表现正常情况下视力看不到的结构,他们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几何切面,从二度空间变成三度空间,制造出一种特殊形象,使画面极具个性化和表现力。

这幅画被称作“声讨暴行的檄文”,它是与战争相关的。而画面中却出现了牛、马、灯这些形象,它们是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灯是比喻光天化日或一只眼睛在浓重的黑暗中注视着这幕惨剧.1944 年画家本人作了解释: 公牛是残暴和黑暗, 那匹被长矛刺穿了躯体的马代表人民.

4.作品意义: 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这一切使《格尔尼卡》成为上世纪少数几件真正具有大众意义的作品之一,也是20世纪世界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对此我们可以联想另一法西斯暴行:南京大屠杀。同样都都发生在1937年,格尔尼卡被世界铭记,而南京却被人肆意否认,世界上其他国家对这一时间也并不了解。那么,如果当时同样有像毕加索一样的画家创作出与《格尔尼卡》一样的作品,来揭露这一暴行,是否会不一样呢?

5.作业布置:

《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也与地震有关。而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那么同学们也以这场自然灾难为题材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要求:形式不限,单色、着色、抽象、写实、手绘或材料拼贴都可以,8开纸大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欣赏学习,我们了解毕加索从多个角度来 观察物象,并在平面作品上营造错觉性深度的空间.立体主义是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的,立体主义绘画并非把描绘对象画得如我们的眼睛所见般的真实,夸张象征等手法的运用更是增强了画面的效果,是我们更能感受到作品带来的冲击力,从而也能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欣赏教案广丰县壶峤镇中学郑殿菊教学目标:1、通过对作品内容形式的分析,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作品的内涵,从而接受《格尔尼卡》并与之产生共鸣。2、通过对作品的解读......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一、教材分析:本课多采用了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语言。油画《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一、教材分析:本课多采用了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语言。油画《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教案课时:1课时课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尔尼卡》这幅名画的艺术特色。2、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3、培养学生发......

《格尔尼卡》教案解读

《格尔尼卡》教案大连市第五中学李丽一:教材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

《格尔尼卡讲课教案(新).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格尔尼卡讲课教案(新)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格尔尼卡教学教案 格尔 教案 格尔尼卡教学教案 格尔 教案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