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三单元教案_三数学下第三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三单元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数学下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乘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关键:
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第一课时 课题: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教法:引导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课件,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5×3= 3×4= 14×4= 15×2= 10×3= 50×8= 40×2= 50×4=
2、说一说。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1、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2、揭示新课题。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板书课题:乘法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找规律”。交流算法。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第二: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3)小组发言。4)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40×30 140×30(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 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课本第30页“试一试”的第1题。
四、反馈交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个别辅导。
五、当堂训练:
课本第30页“的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六、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七、作业布置:
课本第30页“练一练”的第1,5题。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教学反思
找规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法,探究法 学法:练习法 教具:课件,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5×3= 3×4= 14×4= 15×2= 10×3= 50×8= 40×2= 50×4= 40×40= 30×80= 24×30= 15×50= 60×20= 50×20= 130×20= 18×50=
二、新知探究
1)活动一:探索3×20的算法
1、学生交流讨论算法
2、教师揭示算理:把20先看成2,2×3=6,3乘的这个2表示2个十,那么6就表示6个十,6个十就是60 2)活动二:探索5×20的算法
1、集体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喜欢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3)活动三:10×20 这道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整十数,用什么方法计算,同桌相互交流 4)变式运用
既然找到了规律就要会对上面所学的算式会运用规律
三、巩固提升:
1、根据每一组第一个算式填空 12×3=36 5×13=65()×30=360 5×()=650()×30=3600 5×()=6500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汇报,着重引导学生观察乘数和积的关系变化
2.填一填。(看谁填的多)
()×()=800()×()=1260 3.1盘能装下28个鸡蛋,那么10盘能装多少个鸡蛋?20盘呢?30盘呢?
四、总结 板书设计
找规律 3×20 5×20=100 10×20=200 教学反思
队列表演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 多样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表格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难点:表格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 法:引导法,提问,讲解 学 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 具:课件,小黑板 学 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负责给全班排列方阵,他邀请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32页以上内容,解决一下所给出的问题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三、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同学们根据图中所给的数学信息
(1)独立思考列式,如:列出算是:14×12 或12×14(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2、探讨算法: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14×6×2=84×2=164 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12×14=12×2×7=24×7=168 讨论:比较三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值 要对齐的道理。
四、交流反馈:
做练习题,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同 学之间相互帮助。
五、当堂训练:课本第32页的“算一算”。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 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
六、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33页“练一练”的1-4题)
七、课堂总结:
(一)两位数乘一位数可用()计算,也可用()计
算,它们都是分三步计算,只不过竖式是把三部综合起来更简便。
八、作业布置:
20×30= 30×40= 140×20= 150×30= 10×30= 50×80= 40×120= 50×40= 板书设计
队列表演
(一)列出算式:14×12 或12×14
笔算:14×12=168 教学反思
队列表演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 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 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 法:引导法,提问,讲解 学 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 具:课件,小黑板 学 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淘气的问题解决了,可他运用了另一种方法,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结合队列表演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34页以上内容,解决一下所给出的问 题
1、仔细观察32页主题图并说出图意。
2、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三、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14×12=168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 对应位值要对齐的道理。
三、交流反馈: 做练习题,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 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四、当堂训练: 课本第34页的算一算。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 竖式进行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
五、巩固练习(练一练1-5题),学生独立完成。
五、总结:
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位 数,积的末尾就要和哪一位对齐。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电影院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教法:引导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课件,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16×11 12×14 32×21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知探究
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去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1)出课本主题图。
(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一共有500人来电影院; 电影院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 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什么?
(4)想一想: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1×26 或 26×21(5)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6)探索笔算。第一种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 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 第三种方法:笔算,26×21=546 2 6 × 2 16 ………1排有多少座位。2 ………20排有多少座位。4 6 ………21排有多少座位。
再次强调:
第一: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这里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即20。)
第二: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这里的52,是表示52个十,即520。这里是把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算法中,哪一种简单、方便。容易掌握,为了今后能解决较复杂的乘法计算,一般情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用竖式计算方法。
三、交流反馈
1、打开课本,看书,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2、课本第36页练习。
四、当堂训练,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37页“练一练”的1-4题)第1题,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结果。
第2题,用竖式计算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交流。第3题,注意“第17届”中的“17”,预防学生拿来列式计算。
第4题,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这一题的难点在于时间单位的统 一,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1时转化为60分,才能进行列式计算。还要注意时间的进率。
五、作业布置
小黑板题,与“口算”对应的练习。板书设计
电影院
列出算是:21×26 或 26×21 笔算,26×21=546 6 × 2 16 ………1排有多少座位。2 ………20排有多少座位。5 4 6 ………21排有多少座位。教学反思
练习三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2、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难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练习法 教具:课件,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1)20×10 30×20 40×30 400×30(2)13×20 15×10 18×30 120×402、计算。
(1)32×23 26×42 要求:
1)提倡多样化计算方法。2)展示各种计算过程,学生汇报。3)提问说明每一层计算的算理; 4)发现问题,即使纠正。(2)2 4 5 2 4 6 ×1 3 ×3 1 ×2 2
要求:
1)用竖式计算,格式规范;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3)展示个别同学计算过程。4)出现问题,及时评讲。
二、专项练习
1、出示计算题:54×36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检查;
3)提问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
4)抽选部分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评奖。5)强调连续进位时的处理方法。
2、课本第38页第5、6题。
第5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之间互相检查、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第6题:这是一道探究的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先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解决步骤:
3、利用所发现的规律,算一算。
12×25和16×25 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 12×25=300 1200÷4=300 16×25=400 1600÷4=400 接着再让学生完成课本第6题的第(2)题。
4、总结谈话。
着重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程序,注意点。
三、巩固练习
小黑板的作业。
四、作业布置
与“口算”对应的练习。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
练习三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法:引导法 学法:练习法 教具:课件,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课本中练习三的第1题。
教师运用口算卡片出示题目,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算式计算结果。回答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1)20×20 30×50 12×30 40×7(2)15×30 25×40 16×50 80×152、补充计算。
(1)28×24(2)42×353、用竖式计算。8 5 2 6 3 ×2 3 ×4 1 ×4 2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请3人上台板演;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3)教师讲评,及时纠正错误。4)提问学生,计算过程的注意点。
二、专项练习
1、练习三的第4题。
“选数填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其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学生自己先填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策略。归纳出:把题中各数的0先暂时省略,再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补上0。最后,汇报结果。全班进行订正。
2、练习一的第6题。
这是一道判断题,同样引导学生不必计算,运用估算进行判断,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把因数进行取舍成整十数,然后把结果进行比较。如54×24=4526(错),想:把54看成60,24看成30,60×30=1800,正确结果应该小于1800。
三、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练习一的第3、8题,第9、10题。
第3题:主要是时与分的单位换算,这一问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遇到,没有困难。
第8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9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先计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一共有多少箱,再算它们一共有多少瓶;二是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分别有几瓶,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这两种算法都可以,且不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第11题,共有2个小问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今后碰到类似的要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决。
2、小黑板的选用作业。
四、作业布置
与“口算”对应的练习。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付玉宁,今年10岁。我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大大的耳朵。我是一个小小的男子汉。我有一个缺点,嘴馋,妈妈刚刚从市场上买来的冰杨梅,我就要就地解决,一滴都不剩。......
1.乐于助人的我大家好,我叫郭俊,今年十岁了,在小学三年(1)班读书,我的性格比较文静。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每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我都会主动地去帮助他。平时,同学们忘了带文具,......
1、燕 子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燕子、偶尔、聚拔、掠过、荡漾、演奏、赶集、稻田、一圈、音符、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
29 古诗两首【学习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
13.和时间赛跑【教材分析】《和时间赛跑》一课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朴实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文中“我”因外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