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教案_大洲和大洋教案

2020-02-27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大洲和大洋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洲和大洋教案”。

大洲和大洋

吉林省磐石市明城中学 高飞

一、说教材特点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

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说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六、说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七、说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设计)。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读教材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设计)3.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设计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谈感想。

设计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互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绘图: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

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

设计目的:采取对比的方式,学会识别海陆分布的不同形式,重在读图识别,避免死记概念,同时注意及时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2.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1)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2)读图册P14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3)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4)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设计目的:观察图的同时,了解大洲的命名,使形象记忆(轮廓)与意义记忆(名称由来)相结合,以加深印象。

《热力环流》说课稿

第一部分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是“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第三课时,在介绍了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后引入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但却是理解本章“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以及锋面系统的理论基础”的重要基础。可以说如果不能理解热力环流,第二单元的学习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同时它也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历年高考中多有考查,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它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即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城市热岛效应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通过对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三、说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地表冷热不均造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对《印度》说课的点评

1.张老师《印度》这节课是获市教委高度评价的一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新课标为依据,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反映了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实施。

2.在教学设计的项目上,重视了对课程的解读分析和学情分析,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确定了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设计智慧小屋、分角色活动等,以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勇于开拓,大胆改革,转变学习方式,把两课时的内容,在一课时内完成,最为突出的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

4.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探究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通过读图、识图,学生自主学习,建立空间观念,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从现象入手,以“质疑—激趣”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5.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实施教学,通过视频、资料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平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中,提高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技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在课件制作上非常认真,精益求精,不只是从网上下载,还有自己的东西结合在里边。

大洲和大洋教案

新课标第一网(www.daodoc.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

《大洲和大洋》教案

大洲和大洋 第一节一、背景与意义分析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从自然地理的《地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建立初步的世界地理基础知识为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作......

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一 世界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真正的水星) 提问: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半球:陆地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西半球。二、......

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 一、课程标准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二、教学要求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2.从地图中认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

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一、说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

《大洲和大洋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大洲和大洋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大洲和大洋教案 大洋 大洲 教案 大洲和大洋教案 大洋 大洲 教案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