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_11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11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1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①识记:拜上帝教的创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西征、东征、《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基础知识。
②理解:太平天国的背景、《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③运用:探究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的区别,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社会进入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1.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学会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从而理解和掌握历史。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理解农民领袖在近代化冲击下观念转变及其对后人继续探索道路的借鉴意义;认识到农民必须在先进的力量组织领导下和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参加民主革命和建设,才能恰当地发挥农民的力量。通过历史的学习,学会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主要历史事件、《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2.2 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终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新知介绍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反封建
2、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加深,人民灾难深重 反侵略的时代特点
3、自然灾害严重(直接)
4、西方宗教的影响,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号召人民群众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1、前期发展过程:
(1)兴起:1851年初,洪秀全在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就此开始。
(2)发展:不久,洪秀全称“天王”。之后,太平军北上,9月攻克永安,在永安整顿建制,永安建制的主要内容便是分封诸王,初步建立起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大家请看这张图片,主要是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这五个王。
(3)1853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大家看这张地图,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役和长沙战役中牺牲。之后太平军继续北上,相继攻克武昌、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
(4)全盛时期:为了巩固太平天国的政权,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军事行动。①北伐: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它的结果虽然失败了,但它深入清朝腹地,牵制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西征:则是巩固天京大本营,结果是成功的。那么这两次征战的意义都是巩固了天京大本营,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国也由此进入全盛时期。
在北伐西征的时候,太平军也遇到了非常厉害的对手-----曾国藩的湘军。
2、后期发展过程:
在1856年的时候,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盛极必衰啊,也就在这个时候,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了历史性的转折,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天京变乱的过程。
(1)由盛转衰:1856年,天京变乱。
(2)后期防御战(1856——1864):大家看地图,为了解决天京危机,太平军先破江北大营,再取得之后又攻破江南大营;但是在这个时候,上海的英法联军、李鸿章的淮军、曾国藩的湘军以及清军联合起来绞杀太平军,最终安庆失守,天京岌岌可危!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文件
1、前期制度建设-----《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是什么?
学生: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天朝田亩制度》详细的来说分为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土地分配问题,它的原则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分配方式是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第二是产品分配原则,它的分配原则是“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分配方式是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它具有空想性。而且,圣库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也容易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最后必然是国库空虚。
2、后期制度建设-----《资政新篇》 在《天朝田亩制度》已经实行不下去的情况下,又颁布了一个新的制度,也就是《资政新篇》。
首先,我们把《资政新篇》的内容分成三个方面:在政治方面,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在经济方面,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在教育方面,开放新式学堂。
从它的内容来看,我们首先就可以发现它进步的一点,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同学们请看这个以法治国、发展工商业,这些内容都是带有了资本主义性质的,而在1859年以前,中国还没有哪个政权提出要发展资本主义。再加上,这个时候,太平天国同清军还处于后期防御战时期,根本没有将过多的心思放到新的制度上,所以,《资政新篇》到了最后,也只会变成一纸空文。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及其评价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前面已经讲到了安庆失守,天京岌岌可危,在此之后,中外反动势力更是加强攻势,天京也于1864年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至此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我们来对太平天国运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1.失败的原因
(1)主观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是分散性的小生产者,无法克服自身的狭隘、保守、自私、散漫的阶级弱点,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和彻底的反封建瓜分侵略的革命纲领。
(2)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的结果。2.太平天国的评价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积极性:沉重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统治者,是农民战争最高峰,加速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崩溃。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首先,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一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农民阶级本身存在很大的封闭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均无法在中国实行。到了后期,领导阶层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一度导致领导阶层席位空缺。另外,太平军都是由农民组成,并没有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纪律性不强,组织松散;再加上领导阶层都是由农民组成,将领作战无法兼顾大局,比如北伐军孤军深入,就是犯了兵家大忌。
【课后小结】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仍是农民起义,带有明显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但是新旧交替的时代赋予它既要反封建又要反侵略的新内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救国的道路仍在探索中。
复习总结和作业布置 复习总结
1、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往历次农民运动相比较有何新特点?
(1)背景新:以往的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太平天国则是增加了外国的侵略,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2)起义的形势新:以往利用的宗教是中国自身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是外来宗教,吸收了西方的“平等”思想;
(3)斗争任务新:太平天国主要是反封建但也具有反侵略的性质;
(4)治国方案新: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特别是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资政新编》;
(5)失败的原因新:除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封建势力的镇压外,太平天国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
(6)所属范畴新:即进入旧民主主义时期。
2、《天朝田亩制度》是不是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这里要从两方面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因为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主张平均分配土地,满足了农民的一些愿望,所以它实际上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农民希望这个政权能够维持并长久下去,所以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很高。但又因为它在产品分配方面主张留足口粮后其余要全部归“圣库”,又损害了农民的小农阶级的属性,即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天朝田亩制度》调动的是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并没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蒋介石:太平天国之战争,为19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19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历史学家胡绳: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取600多座城市,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不予承认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4、哲学家冯友兰: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马克思: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5、毛泽东: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
孙中山: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课堂练习
1、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这是因为 A、担负起反专制、反侵略的斗争 B、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D、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2、“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土地纲领 B.打击了本国专制统治势力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
课后习题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曲靖一中历史组 欧小兰导入:央视在2001年太平天国运动150周年时拍了一部电视剧《太平天国》,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反响。而就在150多年前,中华大地上爆发......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太平天国运动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如何将它教授得既让学生有新鲜感,又能符合高中教学和考试的需要?作为一个历史事件,我们一般都是从原因、过程、结果......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新标必修1第三单元[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要求:掌握洪秀全创立......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知识方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 ②能力方面: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阎虎亮 教学目标 识记理解 能力目标 情感教育目标拜上帝教创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东征、西征。《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