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图教案_地图一节的教案

2020-02-29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第三节地图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地图一节的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

教学目标: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3.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等。4.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5.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6.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2.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3.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地图

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直尺、圆规、米尺、计算机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第三节

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提问:比例尺有几种表示呢?地图上的比例尺用文字表示?用数字写出来?线段式?(由学生回答)

板书: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提问:如何辨别比例尺的大小呢?

比较“台湾省地图”和“世界地图”,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在那些方面的表现不同? 2.活动:比较下列三种比例尺的大小。1/10000,1/10000000,1/100000000000 比较“台湾省地图”和“世界地围”内容的详细程度。(小结):通过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特性:

(1)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2)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比例尺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比例尺愈小。

小结:地图的比例尺一方面反映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量算距离。

板书:2.地图上的方向 引入一般地图的定向方法,无指向标的地图,面对地图,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基础上,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

板书:无指向标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那么有指向标的地图呢?

板书: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讲解: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举例:教科书第14页“地图上的方向”。

板书: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总结: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讲解: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由于空间的限制,必须把它们缩成符号,所以,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和注记。

板书:3.地图上的图例

过渡: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板书:

二、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多媒体演示:课本P16图1.27“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补充:我们如果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地形,这个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就是一条等高线。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层次等高线,再将它们转绘到平面图上(实质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图上)。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地图册第11页“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多媒体演示:《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 借助课件,并做一定的讲解。板书: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读课本第17页“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看图:课本第17页“分层设色地形图”,讲解:陆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颜色?表示什么地形?

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浅绿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浅黄色,表示丘陵

2000~3000用深黄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黄色,表示山地

读课本第18页“地形剖面图”,回顾做法。小结:海拔、相对高度 等高线、等深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第三节地图教案

第三节地图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地图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1、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2、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3、填绘常用的图例和注记。教学重......

第一章 第三节 地图复习教案(整理)

第三节 地图 (复习课) 复习目标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及其大小.如何在地图上辨方向?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如何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知识点回顾1、地图的三要素......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案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2、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3、会比较并计算比例尺;过程和方法 通过引导......

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教案

第三节地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能在地图上量出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出实际的距离。记住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长第三节 地图教案

第三节 地图(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能在地图上量出两地间......

《第三节地图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第三节地图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地图一节的教案 第三节 教案 地图 地图一节的教案 第三节 教案 地图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