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案_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从军行
教学目标:使学生背诵古诗,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守边战士思乡之情和誓死杀敌的誓言。
教学设计过程:
一、以诗会友,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们来以诗会友。“秦时明月汉时关,(),(),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是哪位爱国诗人写的?(王昌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王昌龄笔下的另一首边塞诗《从军行(其四)》,领略一下边塞风光,了解一下守边战士的生活状况。
二、欣赏录音,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想象画面。
2、《从军行》是边塞战士守边生活的诗歌形式。
3、请同学们交流课下收集的资料简介王昌龄。
三、品读古诗,体会意境。
1、请学生自由读诗,读出韵律美。
2、齐读古诗,了解内容。(本诗首联写了边塞的奇特风光,颔联写了守边战士爱国誓言。)
3、小组内围绕问题读诗,体会意境。
(1)首联写了哪些景物,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起到渲染作用,烘托出边塞环境恶劣,守边战士戍边之苦。)
(2)、“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含义是什么?(战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了,体现战争之苦。)
(3)、战士的誓言是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不破楼兰终不还。”体现战士爱国热情。)
4、全班比赛读古诗,读出战士誓死戍边的决心,交流诗意。
四、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看图背诵古诗,体会守边战士的爱国热情。
五、拓展作业,做爱国卡。
伴着《精忠报国》这首歌,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想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让我们把“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发奋读书”作为我们的誓言,回家后制作一张“爱国卡”上面默写《从军行》这首古诗,让我们以守边战士为榜样,从我做起,为国争光吧!
咏柳
教学目标:
1、会人“咏”、“柳”、“碧”、“垂”、“似”、“剪”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识字。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步骤:
一、激情入境,引趣揭题,认识美。
1、同学们,万物复苏的春天你们喜欢吗?
2、动画展示春景,定格河边垂柳婆娑的画面,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树给这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浓浓的春气。唐代大诗人贺之章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不禁吟咏作诗,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古诗《咏柳》。
板书:咏柳
3、读题释意。指名学生读题识字咏(yǒng)柳(liǔ)。咏柳就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么赞美的呢?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感受美。
1、打开书借助横条里的拼音自由读古诗,遇到不会读是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都可以。
2、请同学再读一遍古诗,争取把字音咬得更准。
3、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读了,同学们在心里和我一块儿读好吗?
4、让同学们把古诗读给同桌听听,相互提提意见。
5、教师从诗里请出了这些词,你们一定觉得眼熟吧,自己读一读,你一定能读准。
6、抽读词卡:碧玉、垂柳、丝绦
7、再读古诗,这一遍要争取把每句诗读通顺。
8、指名读,互相评议。
9、齐读
三、细读诗文,深入领会,品味美。
1、图文结合,远近对照,品悟第一、二句。
①看柳树远景图。
②想象表达:你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③诗人发出的感叹是什么?图下出示两句诗。
④你觉得这两句诗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谈自己对字词的初步理解。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
(1)碧玉,翠绿而晶莹,很美。而随风轻拂的柳枝就像千万条丝带。诗人比喻的多好啊,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可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呢?(2)学生自主试读,体会感情及语气。
(3)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4)激励赛读。
2、探究协作,读中悟情,品读第三、四句。
①过渡,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接下来咱们读第三、四句。
②出示柳树近景图,观察柳树叶子的形状。
③根据观察到的树叶的样子,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明白了什么?指导学生理解裁:裁剪。
④小组交流各自理解。
⑤指名说:这两句除了赞美柳叶的精致,更主要的是赞美什么?
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表现美。
a、自由读。
b、指名读、互评互议、教师相机指导。c、齐读。
1、过度,学了这首诗,柳树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们可以美美地把它读出来,还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把你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呢?
2、让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
①开朗读会。②绘画。③写话。④当解说员。
3、学生根据自己不同喜好,自由组合自己表现。
五、古诗表演大看台,群英聚会展示美。
1、组织各小组展示各组不同的表达赞美的方式,并适当讲解点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内化情感。
2、指导背诵古诗,师扮演角色创设情境。
①扮演耳背的奶奶。②扮演不懂事的小妹妹。③扮演严格的妈妈。
其中有意设置语音、语意障碍以纠正学生读音,强化学生理解,增强学生记忆。
3、激励学生课外多读经典诗文。
塞下曲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3、由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训练重点是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这个训练从预习开始,学生要认真思考。预习题的要求与内容。课堂上要启发学生自己去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要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要动手查找字典,在重点字词旁作注释,写写自己的理解、体会。更要动口回答问题,出声朗读,背诵课文等。2.古诗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难点,教学时要抓住前后诗句的内在联系。应从理解内容入手,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怀,并指导朗读和背诵。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飞将军李广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李广诗篇《塞下曲》。诗中李广是一位武艺高超,力大无比的将军。这首诗通过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描写,赞美了这支卫国部队,使人感觉到这支队伍有着充分的信心和力量击败敌人。
二、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注意停顿。)
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
3.指名读。
三、学习《塞下曲》。1.解题,介绍作者: 《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纶:曾经参过军,它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逐句讲解: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
(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夜晚的森林里,光线暗淡,辨不清楚,一阵风吹过,草丛突然动起来,就以为有野兽在活动。那天夜里,飞将军李广听到
草间有响声和动静,马上拉弓射箭。
(2)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在天刚亮的时候,去寻找他夜晚时射出去的箭,发现自己由于拉弓时用力过猛,箭射进了石头棱里。
3.思考:《塞下曲》描写了怎样的一位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三、作业:
1.抄古诗。
2.练习朗读课文,背、默《塞下曲》。
游子吟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品悟情感。
2、通过反复吟诵,想象品读,合作研悟,结合相关资料理解等方式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3、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从而让学生更体谅母亲,热爱母亲。
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同学们,相信你们最亲最爱的人就是你们的父母了,他们给予了你们很多很多。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这首歌也饱含了浓浓的母子之情,请大家在听的时候动耳,听听旋律;动眼看看歌词;动心感受歌曲的内涵。如果会唱,也可以轻声随唱。听过之后,把你的感受和大家说说。(播放歌曲《母亲》,听后学生各抒己见)
二、讲授新课:
1、刚刚的一首歌使同学们深受感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游子吟》也向我们展示了浓浓的母子之情。大家想不想听听老师读读这首诗。(范读)
2、看到同学眼神,我感觉你们也想读一读,那么就自己读读这首诗吧。(自由读诗)
3、我感觉大家读得很认真,第一遍读大家就已融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大家一定想把这首诗学得更好。那么怎样学呢?根据你们以往的经验,学习古诗应该完成什么目标。(出示学习目标:①理解诗意;②品悟诗情;③熟读成诵。
4、我们怎么才能实现以上的目标呢?你准备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朗读、结合搜集的资料、结合注释、朗读品味)
5、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次自学古诗的机会,你自学完之后可以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老师提醒大家,在你们合作交流的时候可以将自己学懂的地方告诉大家,还应该将自己不明白之处提出来以求大家的帮助。如果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儿可以提出来。(开始自学探究)
6、全班交流:大家在自学和合作交流时了解了哪几句诗意,还有什么不懂之处?(学生交流前四句,引导补充)
7、前四句大家已经读懂了,那么大家再读读这四句话,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描述画面,各抒己见。之后引导学生再读)
8、这就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这针针线线里缝进了多少挂念与嘱托,让我们再读读这四句话,走进这位母亲的内心世界,我在缝衣服时会想些什么呢?(出示插图,结合诗意展开想象)
9、此时,你再读读这四句话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指名朗读,读出母子之情。出示画面)
10、此情此景真令人感动。那么后两句诗又讲述了怎样的内容呢?(引导学生汇报后两句)
11、为什么寸草心不能报答三春晖呢?(各抒己见)
12、是啊,母亲自从我们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为我们付出很多很多,就像歌中唱到的: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多富有,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咱的妈。
13、此时,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两句诗呢?(感激、赞颂之情)
14、我们已经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及情感,我想大家一定想饱含感情地读一读,我们举行一场小小的赛诗会,让我们把对母亲的感激与赞颂之情读出来好吗?(小组合作准备)
15、展示吟诵。
116、这首诗是一篇千古佳作,它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我想你们在平时阅读时也一定积累了许多这样的赞美母亲的诗文,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
17刚才大家读的都是他人笔下的母亲,我想你们对妈妈也一定有很深的情感,让我们也拿起笔写下自己对母亲的爱吧。(拓展写)
18、你们小小的心中溢满了对母亲的赞颂,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地将这首诗背诵一遍好吗?(熟读成诵)
19、最后,老师想听你们由衷地喊一声:妈妈,我爱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揭题,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
2、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3、这首诗是谁写的呢?(板书:杜甫)出示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对,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激情创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晚年的遭遇吧!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
忽然,传来了喜讯,“忽传收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诗——
二、初读,读通顺
1、配乐范读。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生字。这句诗能读准吗?“却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三、再读,明诗意。
1、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2号同学把同学们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2、交流:(1)交流了哪些读懂的地方?(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3)谁
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过渡:看来,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板书:明诗意)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
四、细读,悟诗情。
(一)从哪里看出“喜欲狂”?
过渡:诗人欣喜若狂呀!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
1、学生自由体会。
2、集体交流。
A、“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指导朗读。)
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放”字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做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三峡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归心似箭、喜欲狂)
3、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4、指名读。
(二)为什么会“喜极而泣”
1、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
2、学生谈理解。
3、诗人这样欣喜若狂仅仅是因为个人吗?(板书:爱国)
4、这其中也包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呀!看课件,齐读。
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到诗人的强烈的情感了。(板书:悟诗情)
五、古诗拓展
1、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学学吗?
2、出示《春望》。
3、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4、交流学习体会。
六、总结
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就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菜根谭·求学励志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激发学生对中华丰富语言文化的兴趣。
2、通过故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句的意思。
3、让学生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点析 教学过程:
一 由简介《菜根谭》导入:
《菜根谭》是明代的洪应明所著,这是一部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菜根谭》中有关求学励志篇1-10则。
二、诵读原文
1、师范读原文
2、学生自由读。(自己读一遍,同桌互读一遍。)
3、指名读。(一男一女)正音
勘kǎn 邃suì 杵chú 蹴cù 毋wú 恃shì
擢zhuó 槁 gǎo 诀júe 诣yì
4、.齐读理解原文
三、简析第3则
1、思考:这段话主要说了什么?
2、重点理解: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
3、师说故事。李白小时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4、师小结: 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成就大业。
5、再齐读这段
四、让学生齐读剩下的原文,结合注释、译文、析论理解原文。
1、分组研讨
2、师小结
3、.再次齐读原文
五、学后延伸
学了这10则后,说说今后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事时打算怎么做?
六、齐声诵读
解读《大学》章句
一、生齐呼诵读口号:
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
二、走进昨天的记忆
1、记忆中的古诗句
(1)师宣布竞赛规则:每组一首绝句,一首律诗、汉乐府、词,均可。(2)分为4个小组,自报组名,呼出挑战宣言。(3)4个小组赛诵。
2、师生共同评比出优胜组
3、记忆中的《大学》章句
(1)由领诵者李文林领诵此期所学的《大学》章句(2)生谈从中的收获
三、新授《大学》章句
1、PPT展示所学内容
2、听录音,要求心到、口到、手到、眼到。(1)第一遍,只听,初步感知内容
(2)第二遍,据录音,用“/”划出节奏;用“_”标出不认识的字(3)第三遍,据录音,拼出拼音
3、PPT展示带拼音的内容,生对照纠正有误的拼音,再与录音一起齐读内容。
4、诵读此段内容
PK赛 个人PK,小组PK,师生接龙读
四、知晓大意
1、PPT出示注解,生结合注解自己理解含义(抽几个学生接龙试讲解)
2、再看译文(1)生齐读译文
(2)默看译文,领悟你读懂了什么?(3)小组合作探究
3、师过渡: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俗语也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贤明的人士都有宽容向善的美德。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唐朝“贞观之治”,使得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而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虚心纳谏,亲贤臣远小人”,这样的人则利于子孙黎民。
人的胸怀应该像大海一样宽广,像蓝天一样高远,学会称赞别人的优点、长处,而不能因别人比我好而心怀妒忌。待人处事要真诚,言行一致。这些正是我们应该从这则大学中领悟的人生哲理。这也正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千古流传!
五、拓展延伸
1、学生就生活实际谈谈感受。(1)抽签定题(2)分组研讨
A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个人而言,你该怎样做?
B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班级而言,作为一个班长,你将怎样带领你的同学?
C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一个学校而言,作为一校之长,你该怎样做?
D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再大到一个国家,你准备怎样做,有何好建议?
生合作探究,积极发言,师适当小结。
2、再回到原文,齐诵、背诵。
六、结束语
(由一些读书名言引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孩子们,希望你们多读书,读好书,让经典美文伴你一生!课末,让我们再次喊亮我们的诵读口号
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
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
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读会背。教学难点:背诵课文。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孝顺的名人名言和故事。教学过程:
一、学前幸福两分钟。
二、幸福学习: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投影1)
2、第一次幸福学习——对照拼音读课文。(投影2)
(1)明确学习任务:对照拼音读课文。(组织语言:我学习,我快乐!)强调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学生在小组内研讨、交流。(组织语言:我交流,我愉快!)
(教师巡视指导朗读的方法:停顿长短,声调高低,语速快慢,声音强弱;要求朗读展示的时候,方式新颖。)
(3)学生在班上展示。(组织语言:我展示,我幸福!)(投影3)A、顺序:班级——小组——个人——班级
B、边展示,边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表达感受,教师提供奖品(参与、精彩)。(4)教师指导:
*读的要求:正确、通顺、有感情。
*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朗读示范。
(5)巩固练习:全班一起再次朗读。(放背景音乐)
3、第二次幸福学习——参照注释明道理。
(1)明确学习任务:参照注释明道理。(组织语言:——)(投影4)
(2)学生在小组内研讨、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明白的道理。)(组织语言:我交流,我快乐!)
(3)学生在班级展示。(组织语言:我展示,我幸福!)(顺序:小组——个人)
(引导学生评价,引导学生表达感受,教师提供奖品)(4)教师指导:做,比知道更重要!
4、第三次幸福学习—— 又好又快会背诵。(1)明确学习任务:又好又快会背诵。(投影5)强调要求:正确、快速。(2)学生在小组内研讨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展示的方式新颖)(组织语言:我交流,我快乐!)
(3)学生在班级展示交流。(组织语言:我展示,我幸福!)(顺序:班级——小组——个人PK)
(引导学生评价,引导学生及时表达学习感受,教师提供奖品)(4)教师指导:背诵的方法;(5)巩固背诵:全班再次集体背诵。
5、拓展延伸: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孝顺的名人名言及故事。(投影6)
6、教师统计评价学生学习表现:(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学生获得的奖品,从参与、精彩、成功的角度评价)
三、表达幸福感受:
1、学生主持:我们今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你们学的开心吗?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投影7)
2、学生主持;今天,我们的学习有收获,有感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王老师的辛苦劳动表示感谢!(教师表达感谢)
3、学生主持:下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诵读教学设计教学设想: “诵读·品析·积累”,是诗歌学习的要诀。本课教学可以创设情境,以“读”为线,在读中品析,在读中背诵课文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
诵读教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说明经典诵读课是德慧智国学教育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塑造道德心灵,传承中华文化,启迪慧智头脑。在国学经......
诵读技巧:两课时1、美文诵读技巧朗读是一项再创造活动,除了理解作品,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读音准确、吐字清晰这些基本要求之外,成功的朗读还应该善于运用一些朗读技巧,即能掌......
诵读教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目的: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介绍......
诵读赏析:革命烈士诗二首 晋城九中 张艳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有感情的朗读两首诗歌。2、能力目标:能说出两首诗不同的艺术风格。3、情感目标:感受革命先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