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教学设计_别董大教案

2020-02-27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别董大》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别董大教案”。

《别董大》教学设计

晋江市灵源街道林格小学 吴玉婷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古诗教学更离不开读。“七分诗三分读”,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读是学生对诗词理解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由于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加之古今汉语的差异,因此对于古诗的读可分为多个层次,大凡有五重境界:一是字正腔圆,关注文字本身;二是抑扬顿挫,关注诗的声韵;三是读出画面,关注诗的内容、意境;四是声情并茂,关注诗的情感;五是积累延伸,关注学生的积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诗的大意思能自已理解,但综合背景、作者等深一层地理解能力还要培养。表达情感的方式——朗读,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没有自觉吟诵积累的习惯。对于挫折,更是缺乏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作者对先烈、英雄的怀念与赞美,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结合写作背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理解中体会,在画面想象中激发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珍惜人间美好的感情。【教学说明】

本课主要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古往今来,离情别意,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肝肠寸断,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不朽之作。依依惜别的深情,我们体会过很多,但像这样以“乐观向上、豪迈激励”的送别写法较少,我希望借这首诗带给学生“深入感悟的学习态度”以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一首简短的古诗,有的寄托着诗人投身报国的壮志,有的咏叹祖国山河的壮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想要抒发的又是什么呢?读完课题,或许你就能猜到了。

二、读懂诗题,了解背景(3分钟)

1、板书课题:别董大——齐读课题——指名回答:你认为是什么呢?你从哪看出来的呢?所以“别”是什么意思?——(生:离别——师:那你补充一下题目——你发现用离别不合适了,那怎么理解更合适?——送别)理解了“别”的意思后,你再读课题,你会怎么读?为什么?(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2、“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们读过李白送别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还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读出的是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

3.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一下另一种不一样的送别深情。不一样在哪呢?一会你们就会明白了。

二、读准读顺,整体把握(10分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把难读的字音读3遍,把难写的字写3遍 ——指名说(xun 写曛)——齐读全诗,检查读音

2、董大,在家排行老大,所以叫董大,原名叫董庭兰,是当时的音乐高手,琴艺高超,旋律美妙动听。可是那时盛唐流行另一种音乐,能欣赏董大的七弦乐的人不多。伤心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好友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3、小组合作说说诗的大意——指名分享——你是怎么理解的?(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评: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补充(“曛”日光昏暗)——同桌复述 4.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意思画出正确的停顿——生朗读——补充说明:古诗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七言绝句一般是按“二二三或者四三”,这样划分更能读出声韵的悠扬——齐读。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13分钟)

(一)品读

1.闭眼听范读第一二句——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生1说是独雁,因为送别一般都是孤独的;生2说是一群,因为高适想安慰董大。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不同的心情、不同心态的人,看东西会有不同的理解,我允许你们保留自已的看法。)、雪。——满天的黄沙弥漫,使得日光昏暗,你会这样读——呼呼的北风,纷杨的大雪,断雁独飞,你会这样读——这会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样的景象?(雄浑苍凉),大地昏黄,天寒离别,让人冷在脸上,更寒在心里,你会这样读——

2.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董大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三角号把这个字标出来。

3.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眼前这凄凉的景吗?你认为还愁什么?——指名回答?(结合写作背景是理解的一种好方法。)——谁来读一读三四句——你体会到了作者的用意吗?——想一想,写一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劝董大?

生:你的琴艺高超,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

师:是啊,面对失意的朋友,我们给他点力量,所以,诗人豪迈地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是一代琴师,边当朝宰相都非常赏识你,你还担心什么呢? 师:嗯,自信的语气也能带给朋友自信,所以,诗人乐观地激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4、现在我们回头想想课题《别董大》,此刻,高适希望董大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真棒,你不仅读懂了诗的大意,你还读懂了作者的内心。

6、说到这,再来感受这首诗,我们除了感受到景色苍凉,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作者的?乐观向上——正像冰心奶奶说的“文章常读常新,让我一起带着新的理解齐读——

(二).小结吟诵(8分钟)

1、学完这首诗,哪几句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齐读——为什么呢?——所以这首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2、如果你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积极情感。)

生:充满了自信。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生:我不再发愁。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生:我有了力量。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3、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直到快50岁了才受到重用。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吧!

4、让我们同桌合作吟诵这首诗,看谁背得最快最有感情。

5、默写

四、小结学习方法:(5分钟)

1、读准字音——理解大意——反复品读——感悟诗情——吟诵积累

2、用小结的方法自学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

五、作业: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别。在分别之时,你会对你的朋友、亲人说些什么呢?请大家试着创作一首诗,并配上插图。

板书:

别 董 大

送别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雄浑苍凉

深厚的友情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慰激励

教学反思: 亮点:

1、本节课围绕课题,设计“读准字音——说说大意——反复品读——感悟深情——吟诵积累”来一步一步进行朗读的指导。

2、通过教师过渡启发的语言创设朗读情境,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劝劝友人来创设情境,来实现“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朗读指导,效果不错。

3、对课堂上学生突然出现的争论,能够机智、合情合理地处理。学生也在这样的启发、冲突下,对诗意有了深一层的理解,很欣慰。

不足:

1、对学情的分析不够准确,为了体现“初读——品读——诵读”的过程,低估了学生朗读的能力。一开始学生就读得很有感情,以至于后面的朗读就体现不出品读指导后学生朗读能力的变化。

2、前面说诗的大意时花的时间多了些,以至后面的“吟诵积累”目标没有实现。

3、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太少。

《别董大》教学设计

不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关键词和诗歌的意义。2.尝试语言,想象在告别场景中描述的诗。在阅读的经验诗人的情绪。 3.有阅读的感觉,可以背诵。安排:一课。教学过程:首先,创......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广西玉林市容县石头镇水口小学 黄艳梅【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古诗三首之《别董大》。【作品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长沙县黄龙学校王敏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抓住“黄云、曛”等字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积累。能力目......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学会“曛”这个生字。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3.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

《《别董大》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别董大》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别董大教案 教学设计 别董大 别董大教案 教学设计 别董大
[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