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教学设计_我是谁教案设计
我是谁 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是谁教案设计”。
《我是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愿意承担和认真完成集体的任务。
能力: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提高观察对比的能力。知识: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虽然只有八九岁,但是自我的意识已经渐渐觉醒,他们的生活经验也容易让他们较快地理解人在不同场合的角色变化。由于该学习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唤起他们愉快的生活回忆,如买东西、逛集市,能让他们联想到温馨的家庭生活,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是浓厚的。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他们生活的环境是在农村,生活的空间范围相对小一些,他们所担任的角色的变化也会相应少一些。而且,对角色的认知也只会停留在角色的不同上。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尽管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由于家庭的需要,他们可能更早地参与到家庭、生产劳动当中,独立完成了很多方面的任务,有着相对较强的自理能力等优势,但他们对自身的角色意识,特别是对不同角色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的认识,还处于一个懵懂无知的阶段。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不同角色,培养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就要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创设情境,针对“面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和“在活动的变化中”我是谁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受到启发,使他们意识到一个人的角色是会变化的,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通过研讨、探究让学生有所感悟。通过情景表演,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激活思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不同的角色应承担的不同责任。最后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到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对人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农村学生生活的情景片段,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定自己的不同角色。通过观察对比等形式,尽量多地以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再现,让学生观察评判,有所发现和感悟。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教学难点
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不同角色,培养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了解不同场合人们的不同角色及责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不同的角色”的教材内容。第2课时完成话题“该怎样做”“小记者在行动”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面对不同的人,我是谁
1.游戏脑筋急转弯:两个爸爸加上两个儿子为什么只有三个人?(板书:用简笔画画三个人脸。如:)
小结:爸爸面对自己的儿子时是爸爸,面对自己的爸爸时是儿子,所以两个爸爸加上两个儿子只有三个人。
2.启发谈话:在家庭中,当你面对爸爸妈妈时你是什么角色?当你面对爷爷奶奶时你是什么角色?当你面对哥哥姐姐时你是什么角色?引导学生在有趣的问答中,感受自己面对不同的人角色的变化。
小结:当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人时,会有着不同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我是谁”这个话题。(板书:我是谁)
【设计意图:由游戏入手,引发学生对角色的关注,初步感受自己的角色。】 活动二 在不同的场合,我是谁
[播放动画: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色]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在不同的场合,我的角色有什么不同?我们身边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他们又是谁?
小结:在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里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角色。(板书:不同的场合 不同的角色)
【设计意图: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 活动三 在变化的活动中,我是谁
1.游戏:抢板凳(在游戏玩到只剩下两个人时,老师适时终止游戏)。引导学生围绕游戏进行讨论:最后角逐的时刻到了,这两位同学中只能有一个人是冠军,同学们,你们发现他俩之间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发现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同学的身份变成了对手的身份。
小结:看来在同样的环境里,面对同样的人,活动的变化也会使我们的角色随之改变。2.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是谁”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面对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场合、随着活动的变化,我们的角色都不同。下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当好自己的角色。课下,请同学们细心观察一下自己生活周围的人们:看看商店里的顾客和店员在做什么,仔细观察顾客怎么挑选、购买商品,店员如何接待他们;可以去村委会看看,那里的人在做什么;还可以乘车时,看一看司机、乘客、售票员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了自己的角色吗?想一想,同样的场合,我们该怎样当好自己的角色。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发现角色的变化随着场合的变化发生着改变,每个人都会担任各种各样的角色。】
板书设计
我是谁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色
第2课时
活动一 该怎样做
[播放动画:该怎样做]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在这些场合,作为不同的角色都应遵守哪些不同的行为要求,应该怎样做才能当好自己的角色?为什么在不同的场合会有这些要求?可以让学生表演,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地区平日生活的情况,自己设计情景。(板书:当好自己的角色)
【设计意图:认识不同的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活动二 我的调查报告
呈现研讨素材:[播放课件:我的调查报告] 引导学生结合素材进行研讨,每个小组围绕一个职业的调查来谈,重在谈人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如果学生在调查中发现了有负面的问题,如售货员态度冷淡等,也可以允许学生讲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对个别现象的分析使学生更深刻认识到我们有责任当好自己的角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调查,了解到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对人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人们应当在自己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认真当好自己的角色。】
板书设计
我是谁 当好自己的角色
《我是谁》教学设计 《我是谁》教学设计(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禹舜小学执教:宣笑艳 教学设想: 《我是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是谁》片断教学 教学目标1、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不同的人、身处不同地点、从事不同活动所充当的不同角色。 2、通过活动观察对比,认识......
《我是谁》教学设计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古城小学一、教材分析:《我是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中的第一课,本课旨在使学生体验在不同场合......
我是谁 三年级(上)南昌市青山湖区江南学校 熊华胜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不同场所我们的角色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而不同的角色又会对我们提出不同的要求;2.通过讨论、体验等活动,促使......
《我是谁》教学设计郝店镇中心小学 夏珍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过程方法: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