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教学设计_探索宇宙教案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探索宇宙教案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探索宇宙》。
教材简析:
本课展示了一组图片,这组图片简要概括了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本单元安排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一些专业术语可以不完全理解。探究宇宙的方法采取——观察、推理与发现,让学生感知宇宙,初步认识宇宙,在头脑中形成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让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里的星系或星体在运动变化的,在不同的宇宙空间里有不同的特征,这个庞大的系统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
学情分析:
《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针对本课图片相对较多内容生疏,离学生生活较遥远这一教学现状,教学中采取多媒体网络资料引导,增加学生对宇宙的认识。教学中设计观看媒体资料、图片、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阅读、倾听、思考、探究、联想”等方式教学,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了解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知道人们通过不断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3.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体会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认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难点: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教法学法:演示法、观察法、谈话法、合作探究等。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录像、三球仪资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图片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太阳系是一个怎样的星系?有哪些特点?
2.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存在的吗?你还知道哪些星系?(用自己查到的资料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前的资料交流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获取科学知识。)
二、出示课件,认识宇宙的组成结构:
1.天空中的每一颗恒星类似太阳一样发光发热,也有可能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看星空我们就知道有许多这样的系统,同时,我们的太阳系属于一个恒星集团——银河系。2.接下来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3.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呢?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什么位置?看得出来吗?银河系有多大呢?拿什么估算呢?
(简介光年是什么单位?光年等于多少公里呢?)4.了解了银河系大概的情况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小结:我们大概知道宇宙有多大,但是宇宙还处在青年时期,还在不断地长大,还在膨胀。
三、了解星球的变化。
(一)认识恒星的运动变化:
1.组成宇宙的恒星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一生是怎样的。(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录像资料)
2.提问: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们有没有收集到过这样的资料?
(二)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导语:当我们看到这些资料图片和录像时,实际上是人类不断的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四人小组讨论:你们知道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有什么贡献?(根据学生已了解的情况,教师补充一些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1.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2.了解现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在活动中体会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教师小结:(略)
五、阅读链接:
[中国载人航天备忘录]
1992年9月,中国正式启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1号发射成功。2001年1月10日,“神舟”2号无人飞船环绕地球108圈后返回。2002年3月25日,“神舟”3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4月1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无人飞船。2002年12月30日凌晨,“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这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于甘肃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一颗载人火箭,把“神舟”5号载人飞船送上太空,迈出了中国人进入太空的第一步。(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六、布置作业
1.列举我国对宇宙探索的运载器及有哪些代表人物。2.上网搜寻世界上哪些人对探索宇宙做出了巨大贡献。3搜集宇宙相关的课外知识,介绍给老师和同学,大家一起分享。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方法
观察法
学生作品分析法 学生间的评价 自我评价 测评法
八、设计特色简述: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有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是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让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所设计的一些课后活动,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的兴趣。附:板书设计:
第八课 探索宇宙 评价过程
学生观察收集的相关典型事例。计划、记录、画的示意图等。
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后的收获、表现。
通过学习,知道了那些有关宇宙的知识,今后注意哪些方面的观察、绘图等。信息的收集交流等。
学习这课后,你对宇宙变化的认识有哪些?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谈话:在我......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一课是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三课。这一单元主要研究太阳系、银河系的组成及大小、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构建......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假如有一天你出去旅行,突然忘记了方向,同时又忘记带指南针,那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呢?(看太阳,因为太阳在我们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总是在变的方向) 【......
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