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_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

2020-02-26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绵竹市玉泉学校:曾维刚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一部记载着红军风雨历程的伟大史诗。全诗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是一幅浓缩红军长征波澜壮阔历程的总览图。在内容的理解上结合注释并不困难。而诗的背景和赞颂红军的精神则是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课有机地与课外相结合,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形成共鸣,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教学之前在百度在网上搜索有关长征的相关教学材料(如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视频),也找了很多教案课堂实录作参考,制定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了长征的路线图及《长征组歌》中的《长征》的录音,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利用百度上搜索的教学资料制作多媒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内容,体会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1、弄清诗中大意,从中领会全诗所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诗这种题材特点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

1、透过诗句领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长征精神及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①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教师课准备:

①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②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③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整体感知

1.电视《长征》主题歌《十送红军》导入(百度歌曲)

二、初读,了解时代背景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逶迤磅礴

2、理解词义。诗中()逶迤()磅礴

查字典解词。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达出你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吗?(指名男女生读)“逶迤”要读出曲折绵长之意,“磅礴”要读出高大雄伟之势。

3、诗中涉及到好多山水名称,你们能搞清楚吗?请同学们讲讲。

山名:五岭乌蒙岷山

水名:金沙江大渡河

4、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我们先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看路线图)&W385&H406&T8938&S118&TPjpg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了五岭,突破了乌江,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十一个省,行程二万五千余例,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

三、讲读,理解诗意

1、默读全诗,找出中心句

2、交流:万水千山 只等闲

3、红军为什么把无数艰难困苦当作平常事呢?“万水千山只等闲”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4、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句读?(慷慨激昂、高亢有力„„)(试读——教读——齐读)

5、合作探究

1、根据自己搜集准备的大量关于长征的资料,并结合你的课内外知识,你理解哪些诗句的意思。

2、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他们又是怎么乐观地去克服它们的呢?在小组内进行有选择地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工农红军遇到了哪些自然环境的挑战?、红军长征时进行过哪些重要的战役,发生过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3、学生交流、回报,教师顺势引导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这五岭是那几座山(百度百科)?wtp=tt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逶迤的五岭。在你们的眼中这五岭是怎么样的?但在红军眼里,这逶迤的五岭怎么变成了翻腾的细浪了呢?乌蒙山是磅礴的(理解磅礴的意思:气势雄伟)这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怎么是滚动的小小泥丸了呢?(体会诗句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师:难道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么容易嘛?你想象一下他们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如:(他们的粮食没有了,受伤不能得到医治,寒冷威胁他们……)师: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行走在这跨越四省、峰峦起伏的五岭上,越过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走出了1300多公里的崇山峻岭。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得什么!再带着感受读一读。

(2)、山,红军不怕;水,红军也不怕。

、在写水的两句中,有一对反义词,请大家找一找。(“暖”和“寒”)。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出示巧渡金沙江视频:(百度视频)

此时你想说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太险了,胆战心惊,捏了一把汗)

小结:“暖”,写出了巧渡金沙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大渡河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指导朗读(轻松愉快)(惊险心惊)男女赛读。

红军山不怕,水也不怕,真是“万水千山只等闲”。

(3)、哪两句写红军战士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齐读:

7、8句)师: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是战胜敌人的豪情。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播放过雪山视频

(百度视视频)

(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是胜利、兴奋、信心„„齐读,再指名读。)

师:当时越过大雪山的只有“红军第一方面军”,毛主席为什么却说“三军过后”呢?

(由学生自主回答后,老师总结: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师: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加深理解,回归全文。

1、过渡: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他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你听到过哪些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呢?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交流:《金色的鱼钩》、《丰碑》、《草地夜行》等让学生讲讲大致的故事情节。)

2、这些困难在这首诗中用哪个词语予以表达?(远征难)

3、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他们不仅不怕这些困难,还把这“万水千山”看作了什么?(只等闲)怎么理

解“只等闲”?《石灰吟》中有这样一句诗句: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把困难当作平常事的气概通过诗句再次来感受。齐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拓宽延伸 积累性读

1、毛泽东用诗记录了红军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红军长征可以说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伟大的壮举,一座不朽的里程碑。看一看几位名人对长征的评价!(课件出示,长征是什么?)

2、长征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那就是长征精神,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大无畏的精神、英雄主义、乐观主义、藐视困难„„)

六、布置作业 课后探究

请你结合《长征》诗,结合长征的有关资料,用你喜欢的方式来颂扬长征,汇报你学习了《长征》后的收获。可以写写读后感,可以唱唱《长征》歌,也可以讲讲长征中的故事„„

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万水: 金沙江大渡河 远征难革命英雄主义

总括革命乐观主义

千山: 五岭乌蒙岷山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21.毛泽东诗词二首――长征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的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2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岷山”等词语的音形义。(2)让学生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 (3)了解诗的......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实验版第九册第25课。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