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反思_我国的宗教政策导学案

2020-02-27 教学心得体会 下载本文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反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国的宗教政策导学案”。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足以反映反思教学已被提到了教学行为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一名教师,在陕西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它不仅能促进我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更能胜任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争取在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我成为一个“反思型”教师。现就政治生活必修二第七课第三课时《我国的宗教政策》的教学反思整理如下,请各位专家批评指导。

一、教学设计思路

江泽民同志说的“民族、宗教无小事”,宗教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也十分敏感的问题。特别是去年的7.5事件后,国家领导人纷纷深入各少数民族地区调研,足以印证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重要性。本节课的重点是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内容和弘扬科学精神。本框内容层次较为清晰,重点突出。

在这节课内容的处理上,在情境导入这一目,我的设计是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展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它认为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首先,我结合我校所在的地域特征———佛教圣地法门寺这一社会现实,以去年5月9日的法门寺合十舍利塔落成为切入口来搜集相关图片和材料。其次分别用图片展示我国五大宗教。让同学从感性材料入手这样可以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结合起来,有利于营造好的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

在情景分析这一目,我先给出学生三段材料,我现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思考自己对宗教的看法,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通过这个问题可以给学生先大体的讲解宗教、邪教、迷信区分,为下面的内容分析做铺垫。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对宗教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我国各种宗教千百年以来和睦相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有积极的一面,也有爱国的传统,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也为增进国际宗教交流,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更应该看到宗教的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与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风尚是相悖的,它是对社会现实歪曲的、颠倒的反映。既然它有其消极影响,为什么国家不用行政力量强行消灭宗教?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有其自身的规律,当下,不具备使它灭亡的条件时,企图用简单的强制的手段去禁止和消灭它,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我们要遵循规律,同时通过科学知识使人们正确的认识宗教。这样不仅为同学们揭示出我国宗教政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也解答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允许宗教存在,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呢?”这个疑惑。

在情境回归这一目,通过总结全课,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深知迷信和邪教的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的本质,正确对待宗教,明确为什么弘扬科学精神?如何弘扬科学精神?等问题。

二、教学实施过程

本节课我应用多媒体教学,以追求高容量、高质量课为目标,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正常的思路是学生课前充分利用学案的【预习大热身】部分进行预习,课上我结合搜集来的多媒体图片和材料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课主题并作具体分析,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疑点误点问题,并且通过“共青团员不得信教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矛盾吗?”和“辨析:宗教不得干预政治和政治也不得干预宗教?”这两个问题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相关内容。教学内容处理完毕后,通过资料书【课内大练兵】检验学生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所学知识。

三、本节课的优点与不足

本节课的可取之处是整体设计流畅,每一个环节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对内容的处理比较完整、细致并加以适当的拓展,使学生能够准确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用一些图片和学生鲜知的一些邪教材料来增加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是学生知道了邪教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对生活中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也增强了他们今后更好生活的本领。

本节课中也有很多遗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1、学生对课前预习重视不够

由于高中课业负担重,教育功利思想的影响,使部分学生课前没有充分进行预习,也有部分学生心怀分科想法,思想不重视政治课。课上由于时间关系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看书,这样就会导致课上师生在某些环节上的互动出现问题。如本节课,在第二目第一个【专家点评】,原本应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结合材料自主地分析得出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公民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结果由于过分的高估学生的能力,效果不理想,即使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也只有部分同学能够理解和掌握。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个问题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调整教学策略。

2、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原本在两个探究处,有学生的探究,并能通过探究解决宗教政策的内容这一重点问题,但学生没有预习也不熟悉课本,对这一问题不是很清楚,导致无法充分地开展探究活动。第二个探究问题对学生也有一定难度,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宗教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也无法深入地展开讨论。

3、内容的处理上有些地方还可以加以拓展

在分析宗教、封建迷信与邪教的区别时,可以以表格的方式加以总结,这样学生的认识会更加准确和清晰。

4、思想教育的说服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这节课下来,虽然把该讲的知识点都讲了,学生从知识的层面也能够把握,但始终感觉区分宗教、邪教、迷信这一知识点分析的还不够好。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其实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书本的知识有条不紊、有理有据,但总是和现实有或多或少的差距,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身处农村的学生可能自己家里就有信教的或信迷信的,这势必使得对学生的“三观教育” 增加了难度。对于政治教师,我们不仅要熟练地把握书本的知识,更应该知道怎样去引导学生认识实际生活中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避免学生思想上走极端。

通过这一教学反思,自己在收获了很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反思

党杨鹏

2010年5月28日

我国的宗教政策

第七课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开封市祥符区第四高级中学政治学科组孔德亮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的宗教状况理解我国宗教政策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理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

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的宗教政策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宗教的性质和社会作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二、过......

我国的宗教政策

博立中学高一年级(下)思想政治学案编号 18 ②目的:保护宗教界的和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的宗教政策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且大部分少数民族都信仰宗教(有些少数民族几乎全民族都信教,比如藏族......

我国的宗教政策

高一政治学案:课题:我国的宗教政策一、学习目标:1、理解宗教信仰政策的内容。2、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时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是保护和尊重人权的表现,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弘扬......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反思.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反思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我国的宗教政策导学案 宗教政策 我国 我国的宗教政策导学案 宗教政策 我国
[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教学心得体会]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