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许业明)_外国消息两篇教学反思

2020-02-29 教学心得体会 下载本文

教学反思(许业明)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外国消息两篇教学反思”。

用竞赛式教学激活地理课堂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许业明

在去年我教高三毕业班理科基础时,我针对高中理科班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幸运52”、“正大综艺”、“三星智力快车”等形式,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既能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我觉得是地理课堂从沉闷走向活跃的简单易用的好形式。

一、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1.分组: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6-8人,并推选小组长一名;小组可以按照座位顺序划分,为了避免力量悬殊太大,也可以根据学生性别、性格、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面等按强、中、差交叉分组,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打下基础;每个小组可以给自己命名,如:北京大学代表队、清华大学代表队、牛津大学代表队、哈佛大学代表队、梦之队、龙之队等。

2.制定比赛规则和要求:为保证比赛在文明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在比赛前,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共同制定比赛规则,为以后每次比赛的成功实施起指导作用。

3.比赛题目的设计:竞赛题目分必答和抢答部分,抢答题目以考察识记内容为主,每题分数以50分为宜必答题主要考察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侧重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解释地理现象,每题分数以100~200为宜。题目设计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要涉猎广泛不仅有课本知识,还应包括大量的课外知识。

4.比赛形式:比赛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在每节学习新课后组织5分钟左右的小比赛;也可以在学完某章后组织专题比赛;还可以把比赛穿插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让比赛贯穿课堂的始终。笔者在教学“日本”一课时,采取模拟旅游和知识竞赛相结合的方法,把“日本”一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有关课外知识设计成一个个真真假假的旅游问题,让学生先就问题的真假做出判断,然后说明理由。学生在竞赛中学习地理,旅游中增长见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5.积分统计及奖励:每节课比赛积分情况在黑板公示,对获胜的小组和表现优秀的个人颁发小奖品予以鼓励;学期结束把积分累加在一起,该组的积分成绩作为该小组成员地理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6.注意事项:在回答必答题时,教师要等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交流后再指定某个小组回答,以便于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了避免学生只注重比赛结果,忽视课堂听课过程的现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一些比赛题目“泄密”给学生,让其尝到认真听课的甜头。

二、意义

1.改变了地理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因而,地理学习不是从外向内不断被动填入新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对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积极主动的地理学习,才是有效的地理学习。如果一个中学生毫无地理学习动机,在地理课上“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接受外界地理信息传输,那么可以说,地理学习在这个学生身上并没有发生。

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学习中比赛,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学习思维始终处于兴奋和活跃状态,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知识探求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地接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学习地理的种种乐趣。

2.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为了能使本组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他们课堂上听讲格外认真,唯恐漏掉一个知识点,这有利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笔者曾做过对比实验:课堂上实行知识竞赛的班级对课本基本知识点掌握的正确率高达92%,而非实验班级则只有73%。由于比赛题目涉及知识广泛,不仅包括课本主要知识点,还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等大量的课外知识,长期坚持可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

竞赛式教学的优点不仅在于竞赛本身,还在于学生要成功的参与,就必须具备丰富的课外知识,学生往往在课前就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们深入图书馆、阅览室,上网去查阅相关书籍、资料,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3.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长期以来,地理课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回答问题总是少数几个学生的“专利”,因此学生不爱学,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实行比赛后,同学们热情高涨,往往是老师的“抢答开始”还没落音,好多同学都已站了起来。为了回答一个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去翻阅课本、小组讨论交流热烈,唯恐被其他小组抢先回答,没有抢答上的小组也不是旁观者,因为发现指出回答者一个错误,本组就有一次加分的机会。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个个有所收获。

4.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①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目前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识,主要表现在:小组讨论时,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而只关注自己的发言机会;小组在合作学习时,学习好的同学成了小“权威”,瞧不起学习困难的同学;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在小组间进行竞争时,缺乏群体精神,将小组内认为妨碍获胜的同学排斥在外;比赛竞赛失败后互相指责、埋怨。比赛规则把个人积分改为小组计分,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捆绑在一起,这样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要获得比赛的胜利单靠少数人力量是不行的,必须靠集体的智慧,人人参与,互相依赖、相互配合、“荣辱与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了避免答案不全面被扣分,小组内各个成员都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经热烈的讨论交流后才形成较为全面的答案,回答过两次的同学因规则限制不能再回答,便把答案告诉队友,这本身就是合作学习的形式。

②有利于培养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比赛规则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竞赛中的表现不仅决定自己的成绩,还决定本小组其他成员的成绩,自己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不论是谁,违反规则都要受到处罚,只有人人遵守规则,才能保证比赛的正常进行。这不仅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意义重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及事业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许业明

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实施。

一、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

衣着方面。在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调举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行的方面。除了书本上学生掌握的“南船北马”外,针对现在机动车(摩托车、家用车)越来越多的现象,在课堂中,讲到交通规则中的“红灯停,绿灯行”之后,再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这个问题,尽管当时只有一部分同学能知道“因为散射的红光最少!”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还有的同学能在课堂中举一反三地把“上个世纪围困在极地冰原地区轮船上的船员如何用煤自救走出困境”的故事娓娓道来。

至于食、住方面,同学们可以从气候知识中了解“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南敞北封”。在乡土教材中了解我们客家人节庆日的“黄元米果”,有的同学则把自己集邮收藏的“民居”邮票在教室里进行展览:有陕北的窑洞、云南的吊脚竹楼,而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围屋”则能引起同学们更大的兴趣。

教学中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的学习内容,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适应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二、结合学校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室里贴的校历表及一个学期变动几次的作息时间表,其实也是很好的教材,从“月相”的讲解,联系校历表中的“星期”,从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将身边的事物与书上的知识有意识地联结在一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且无意中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结合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策略来了解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农业在地区间、部门间虽然差别很大,但都离不开当地一定的地理环境,而农业类型的选择及农业发展方针与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说是对地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也是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主流,赣州市各区县的“猪-沼-果”工程,既是江南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改善红壤地区的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通过实施这一工程,赣南的山水变绿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而且赣南还成为我国重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产生了全国甜柚之乡-南康,脐橙之乡-信丰,这一切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把乡土教材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里,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人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在他们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政策时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消除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

四、重视“新闻联播”,掌握“生活中的地理”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很难适应当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把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内容,有选择地纳入到地理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因为“新闻联播”中的每件事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相联系,更因“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贵在“新”,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责任感。

长此以往,使学生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的知识:中东是一个长期的热点地区,“南水北调”工程已开始动工,“西气东输”已开始向上海、郑州等地市送气,长江三峡水电站去年7月已开始发电,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按预定地点安全着陆等等。

那些经济、科技建设成就的报道,既壮国威,又鼓舞人心,更重要的是诱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而且使学生养成自觉关心国家大事、世界热点的习惯。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给教学内容的分析组织以及教学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指向性要求,必将对未来的基础地理教育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使地理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的学科,愿每一位地理教育工作者都能准确把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内涵,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积极研究探索体现的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心尽力。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许业明)

获镇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市地理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中山市第二中学许业明摘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

许明强

心得体会 ——学习“质量月”活动通知有感“人不学要落后,刀不磨要生锈”。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人类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和有立足之地,怀时......

毕 业 证 明

毕 业 证 明姓名:出生年月日:省 份籍 贯:该生于2010年9月考入我院信息系财会专业学习,学制三年,将于2012年4月离校,属大专学历,大专毕业证将于2013年6月发放,离校期间该生可以自主选......

业 绩 证 明

业 绩 证 明三门峡至淅川高速公路灵宝至卢氏段隧道消防工程LLXF标段(项目总长79.291KM)由重庆市华洋宁宝消防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施工,施工内容共20个隧道、隧道总长32KM(消防......

就 业 证 明

就 业 证 明兹有同志,性别自年月 起,在我单位工作,从事岗位,月工资元。合同期限自年日起到月日为止。特此证明用人单位(盖章):法人代表(章):年月日单位详细名称: 单位详细地址: 单位联系......

《教学反思(许业明).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教学反思(许业明)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外国消息两篇教学反思 许业明 外国消息两篇教学反思 许业明
[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教学心得体会]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