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说课稿_乞巧的说课稿
《乞巧》说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乞巧的说课稿”。
《乞巧》说课稿
港北小学
高真
一、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而选编的。《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乞巧,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取智巧的意思。乞巧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如蜘蛛结网、贺牛生日和对月穿针等但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也就是说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这首诗是流传很广的一首古诗。当然,本诗内容也较浅显易懂,所以特别适合小学生学习。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处于水平二阶段,学古诗还处在接受阶段,因此,以引为主,扶放结合。这首诗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乞巧节我们这些地方的孩子更陌生,理解诗意就更有难度了。因此,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他们在读中悟出诗意。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乞、霄”两个生字,了解诗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古人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力。
4、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讲给别人听。
四、说教学方法
本首古诗我主要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理解诗意、感受情感。
五、说重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六、说难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
七、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播放课件(牛郎织女的故事)。
(意图:故事导入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这个故事感动了很多人,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一位诗人,他就是唐朝诗人林杰,于是,他写了一首诗《乞巧》。板书:乞巧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看看这个“乞”字,几笔?中间加一横变成了什么字?(“气”)
对!如果你们在中间多写一横,老师就要“生气”了。所以说,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来,让我们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吗?请同学们先读读资料袋,我相信你们会有所收获的。
乞巧会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 课件出示:乞巧
(意图:为了加深学生们对“乞”字的印象。也为了启发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本领。)谁能来读一读呢?(指名读)
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了字音了吗?
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
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呢?你们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吗?(“宵”是晚上,“霄”是天空)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意图:符合三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的要求)
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哦!来,我们一起听听这首诗的节奏是什么样的? 播放课件:乞巧诗朗诵 来我们一起跟着读一读。
读得好不好,有没有节奏,有没有韵味? 好,让我们一起有韵味的读一读。
(意图:让学生能够熟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感和韵味,体会古诗的音乐美)
(三)品读鉴赏
1、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下面请同学们默默的读一读,看看能明白古诗的意思吗?可以和同桌交流,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待会我们一起解决。指名回答。
同学们的疑问真多,我相信你们对这首古诗肯定也有读懂了的地方,那我来考一考大家了。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
指名回答(每年的七月初七,又名七夕)
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我们知道霄是天空,那么碧霄是指什么样的天空,你能想象一下吗?
出示课件:夜空图。
解决了这两个词的意思,我相信这句话对你们来说也不难了,你们能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吗?指名回答
同学们想一想,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诗人看着这浩瀚无边的星空想到了什么?(牛郎织女)指名回答。
学生一起读一读第二句。出示诗句。
同学们猜猜看,这句诗中渡(过)、河桥(鹊桥)是什么意思? 那么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了鹊桥,让牛郎和织女相会。(鹊桥相会)
从刚才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牛郎和织女被分隔在银河的两边,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一年只能相聚一次,今天,终于盼到了他们相会的日子,你觉得他们心情怎样的呢?(开心、快乐)
也就说牛郎织女在天上喜重逢。
(意图:启发学生思考,明白诗意,体会诗中情感)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2、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是啊,在这样一个月儿高挂的天空,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那人间的姑娘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板书:人间 人间姑娘在乞巧呢?她们向谁乞巧?(织女)为什么要向织女乞巧呢?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织女?
出示课件: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把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人间的姑娘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她们个个都对织女的心灵手巧羡慕得不得了。
想不想看看织女织的云锦?
现在总知道为什么要向织女乞巧了吧!她们希望也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当然了,乞巧,除了乞取心灵手巧,还可以乞取什么呢? 出示:乞巧歌
当然,如果是你们,你们会乞取些什么呢?(意图:联系生活,体会情感)
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丝毫不亚于我们的春节。还记得我们过春节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景象吗?
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景象呢?(人很多)再读读三、四行。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
人们是如此的喜欢这个节日,那么,古时候的人们乞巧的方式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蜘蛛结网、贺牛生日和对月穿针。
当然乞巧节的风俗还有很多,那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一种呢?(对月穿针)
是啊,对月穿针就是她们对织女诉说愿望的方式,她们穿了多少线你们知道吗?(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很多很多。)从这句诗的哪个字也可以看出穿的红线很多呢?(尽)尽是什么意思呢,你们知道吗?(完)那么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意图: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诗意,感受情感)
无穷无尽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啊!难怪诗人会这样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同学们你们也来一起读一读。
(四)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七夕乞巧有关的古诗,还有很多古诗也是和节日有关的。老师这里就有几首。
课件出示:《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图:让学生会举一反三,体会古人的情感)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乞巧这首古诗,也听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把这首古诗背诵出来,并且把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八、说板书设计:
乞
巧 林 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天
上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人
间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乞巧》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乞巧说课稿参考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文章是《乞巧》,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说教材《乞巧》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
《乞巧》说课稿精选《乞巧》是人教社新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乞巧说课稿参考,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古诗 乞巧 说课稿((共16篇))由网友“TheZoest”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古诗 乞巧 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篇1:乞巧古诗精选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