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记的屈辱(说课稿)概况_不能忘记的屈辱课件
不能忘记的屈辱(说课稿)概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不能忘记的屈辱课件”。
不能忘记的屈辱(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不能忘记的屈辱》是义务教材第十一册第2篇课文,它是根据六年制第六学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第一条“知道旧中国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和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这一要求而编写的。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一直在甜水中泡大,对于祖国屈辱的历史了解甚少,给我们的学生补上这一课非常必要。因为“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着背叛”。
本课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语。简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帝国主义烧杀抢掠,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第二部分“读读想想”重点讲述了英法帝国主义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课文首先描绘了圆明园的规模宏大,风景优美,建筑雄伟,陈设富丽,使万圆之园与一片废墟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景越美,恨越深。
第三部分“看看说说”则通过图片、资料告诉学生旧中国历届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100多个,并将其危害最大的7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列为图表。万人坑中中国劳工的尸骨照片。
教材这样安排由点到面,使学生能较感性地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旧中国腐朽统冶,进而唤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结合本年级学生年龄实际及认知水平,深入挖掘、大胆拓展,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认知目标:
1、知道“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抚顺万人坑”等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
2、知道自己的家乡人民、亲人们在日寇统治下悲惨经历。
3、知道社会腐朽,经济技术落后是要挨打的。
情感、行为目标:体味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的悲苦;能以史为镜,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思想品德教学最重要要解决地是引导学生做一个怎样的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而事实上,如果学生道德认知得不到情感的认同,难以内化为内在的精神力量,更难以被自觉地物化为道德行动。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能体味旧中国中华民族的遭受的屈辱及分析原因;而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以史为镜、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从情入手,从而来完成最终目标:激发他们做一个不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人。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是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本课属于政治常识型课文,使用一般的谈话法,很难激发学生激情。而活动式的课总能调动孩子们学习兴趣,吸引孩子们主动参与,使其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张扬与提升。因此,针对教材特点,遵循学生认知、情感规律,本课教学以情感为主线,以师之激情引导为保证,构建谈话法、讨论交流法、情境教学法三位一体,以课外课内活动为载体的“激情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辅以电教多媒体,营造情境,激发情感。
2、学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稿)》全方位增加了对实践活动的要求。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亲身体验中得到自主教育。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自主体味情感,最终形成正确的道德取向是本课学习的宗旨。课内课外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激发情感,达到“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是本课学习最主要特色。
三、说教学过程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情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基础,是道德行为的催化剂,是激发道德动机动的桥梁,更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这一思想:自主活动中充分激发情感。
本课课外实践活动分个人或小队活动。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我的家乡人民、亲人等知道自己的家乡人民、亲人们在日寇统治下悲惨经历。课中活动再将收集的信息进行以交流反馈,最后达到共识。
整堂课我将它设计成“实话实说”节目形式。央视的实话实说栏目是家喻户晓,大伙儿都十分喜欢。这样给平淡的谈话、交流创设一个学生喜爱特别的情境,又为真诚交流营造了平等和谐的氛围。
(一)启发谈话,确立谈话主题
(上课前,首先将椅子排成半圆型,据心理学反映,这样的排坐法,最利于沟通交流。)教师启发谈话:知道实话实说节目吧?喜欢吗?那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自己动手来录制一期我们的实话实说栏目。这主持人今天先让老师来过把瘾,可以吗?咱38位同学就是今天的特邀佳宾。欢迎大家!这样诱发学生参与兴趣,激发学习情趣,达到“课伊始,情亦存”的效果,为后教学活动作好铺垫。于是,在亲切的话语中,充满激情的音乐中,切入今天谈话的主题:昨天
今天
明天。确定这个主题,着重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联系实际,立足今天,去体味昨天的屈辱,进而振奋今天,去取得明日的辉煌。
(二)简谈今天,激发豪迈之情。
首先由请学生用“今天”说句话,而后请学生放远眼光,你能简单地说说祖国的今天,咱中华民族的今天吗?可以适当举些例子这样从学生实际出发,由近到远,慢慢切入主题。学生边谈,可边出示多媒体,(新世纪的第一年2001年,我们喜报频传:7月13日,我们8年磨一剑,终于取得2008年申奥的成功;10月7日,五里河体育馆激情四射,我们的男足终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0月10日,在中国上海成功举办国际性APEC会议;走过了曲折漫长的申请入世之路,我们又迎来了10月13日,加入WTO世贸组织。十六大胜利召开,各族人民欢欣鼓舞)配以鲜红字体,明亮的画面,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三)深谈昨天,激发悲愤之情
简单谈了今天祖国的辉煌成就,更重要的是回顾祖国不堪回首的屈辱史。主持人话锋一转:是的,正如同学们所说,祖国现在正如日中天,她曾有过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也有威镇四海的灿烂夺目的盛唐时代,然而就是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沉淀、优久文化底蕴的神秘东方古国,它的昨天更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吏。(出示:导语。1840年,英帝国主义……)这样使祖国今日的辉煌与昨日屈辱形成强烈的对比,造成学生心中的震撼。边说边板书:太阳,屈辱史。
而后,A:主持人用饱含激情地话引入学文:朋友们,让我们迈入历史的长河,穿过时空隧道,去见证那段不堪回首、但更不能忘记的历史片断。这时用多媒体出示(清朝末年,人景,圆明园被烧情景)让学生形象的感知后,不时时机地问:你知道这个现在正被大火肆意燃烧的是什么地方吗?圆明园。看着这些残垣断壁你能想像圆明园它当时的辉煌吗?当时人们是怎样赞誉圆明园的,可让学生将课外找来的资料简单交流后,小结出示: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这里图片展示,表面让学生感受凡尔赛宫的富丽堂皇,实则让学生间接去想象圆明园的辉煌,更加深对侵略者的愤恨,因为而我们再也找圆明园完好时光彩夺目的图片。也许你可以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找寻它曾经的风彩。看看课文1-3节(录音、图片)找出课文中最能概括描述原先圆明园特点的一句话。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出示这句话)
这里让学生充分地说,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是课外找来有关当年圆明园辉煌的记载!配以图片展示,再一次让学生从这些残桓断壁的图片中寻找圆明园夕日的风彩。接着,面对如此壮丽的园林你想说些什么?也可以让学生说说哪些名人对圆明园的赞美之话。(出示雨果的话)
而正当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味圆明园的美,它的独一无二时,主持人一语激起千层浪:然而如此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倾注了无数劳动人民血汗而建成的圆明园,如今只剩这些残桓断壁,是谁把它变成一片废墟的?(请自由学4、5、6)因课前预习过,可花很少时间。
接着观看《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就印象最深刻的一幕,说说的感受。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园愈美,心愈痛,对侵略高于者的恨愈深。
此时,B:当学生悲愤的情感到一定高度时,适时拓展深化:祖国昨天的大劫难远不止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哪些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你搜集的资料还有哪些?上台说说。(从大的到小的;远的到近的;如“南京大屠杀”、“抚顺万人坑”、“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等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亲人们在日寇的统治下悲惨经历等。课前收集活动是初步感悟,而此时信息的交流既是资源共享,更是情感再次深化。
C:当情感到达最高点时,因势利导:这一条条,一桩桩,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然我有9600万平方千米的泱泱大国,可为什么帝国主义敢来侵略我国呢?(小组讨论)寻找造成这段屈辱史的原因:自由发表见解后归纳,出示毛泽东的话。
“深谈昨天,激发悲愤情感”,这一部分的设计,课前让学生在自主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中初步感悟,体验情感;课中的运用充分运用多媒体,音乐、图片、影像创设情境,及教师富真情实感的生动导语求得以情动情,使学生在自由讨论、交流中升华情感。
(四)再谈今天,激发忧患意识。
主持人用满含深清的话小结:正如歌中所唱,走过了阴雨满天的昨天,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强起来。然而祖国的今天是否像我们刚才所说那样一切都是那样阳光灿烂,没有一丝阴影呢?让学生谈谈就近几年发生的惨剧。(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三位年轻的记者献出宝贵的生命;王伟事件)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这一问题的设计出乎学生意料,更能激起他们的探究性情感,引起广泛又热烈的讨论与争辩,以达到达到教学目的激起让学生的忧患意识,明白今天的祖国也还远远不够强大,作为炎黄子孙不忘昨天的屈辱,更不能忘记今天的惨剧。最后顺藤摸瓜,那么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未来的建设者,今天我们该做些什么?让学生自己发表见解,最终达成共识:明确自己身上所负责任与使命: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用知识充实自己,用学问武装自己,用正确的道德规范自己,让自己与祖国一同壮大)
(五)展望明天,激发奋进之情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整体、系统的工程,需要不断的拓展与延伸!最后当学生已深知自己的身上使命时,理想教育已是水到渠成,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那么请设想明天的你是怎样的?祖国的明天又会怎样? 请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畅所欲言。因为有了理想,才有了为之奋斗的人生历程。
最后,请用一句话结束我们今天的谈话节目。这一环节设计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坦露学生各自的心灵世界。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课的袖珍板,能直观形象的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本课板书与其谈话节目的形式相呼应,采用板画式,色彩显明,充满了人文气息。它形象生动,简明扼要地将本课学习要点襄括其中:历史的长河中,祖国的昨天阴雨满天,祖国的今天如日中天,只要不忘昨日暮途穷的屈辱,有我们这一代人的振奋,祖国的明天必将灿烂辉煌!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以情为主线,以课内课外学生自主活动为载体,积极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感受和体验,得到情感的升华,最终内化为内在的精神力量,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与超越。
《不能忘记的屈辱》说课稿《不能忘记的屈辱》是义务教育教材第11册的内容,它是根据六年制教学内容“知道旧中国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和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这一要求编写......
《不能忘记的屈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下)午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不能忘记的屈辱》。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
《不能忘记的屈辱》说课稿黑河市第三小学 张凤明我是来自黑河市第三小学的教师张凤明,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个活动主题《不能......
巫山县朝元小学《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反思---陈昌敏1、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顾及到学生对历史了解的渴求,对历史了解的不多,对历史不是亲眼所见的事实,设计了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
《不能忘记的屈辱》第一课时兴安二小李亚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山河破碎。 2.知道外国列强曾在中国烧杀掠抢,犯下了不可饶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