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说课稿_一元一次方程的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说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一元一次方程的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我叫某某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
㈠、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和会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也对今后学习其他方程、不等式及函数有重要基础作用。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但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学生对方程的解,方程的基本变形等知识都已掌握,因此,对本节课的学习应当说没有什么知识和思维上的较大困难。所以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来设计这节课。
㈡、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是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把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技能:
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2、归纳通过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方法:
1、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
1、通过学习移项、合并同类项,体会古老的代数中的“对消”
和“还原”的思想,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2、培养学生使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按客观规
律办事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以分类表述出现有利于课堂评估,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多元化的目标和价值追求,但在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合为一体的。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性思维能力有限,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深刻性不够,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我制定本节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正确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为突破重、难点,设计上我采用引导—活动—讨论等形式,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㈢、教法学法: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教法上我主要采取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学法上要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更多的进行互相交流,在自主合作、类比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达到会学、乐学。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本节课我采用了分析归纳、自主合作、类比探究。
㈣、教学过程:
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解方程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现实生活中量与量的关系。我会创设问题情境,列方程解决该问题;发展利用方程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量与量之间关系的主要模型之一。知识回顾:请同学们口答下列方程的解的过程:
12(x)92(1)2x10(2)2x19(3)
设计意图:为降低新课的难度,在知识回顾环节利用几个简单的问题进行等式性质的回顾,为新课的展开作好理论上的准备。
环节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这个环节先提出几个问题,想一想: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呢?连续的阶段性问题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从而突破难点。进而提出:
1、怎样解3x+20=4x-25这个方程?它与上节遇到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2、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和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向 x=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引出本课题重点:利用移项来解决,渗透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整个环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合作交流。
环节
三、深入探究掌握新知
例2解方程: 3x+7=32-2x
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概念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类比探究解决一元一次方程3x+7=32-2x,归纳出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解决方程的一般过程。数学化归思想进一步渗透,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知识体系进一步完善。
环节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1)从3x+6=0得到3x=6;
(2)从2x=x-1得到2x= 1-x
(3)从2+x-3=2x+1得到2-3-1=2x-x。
2、移项练习
(1)6X-7=4X-5(2)9-3y=-5y+9
(3)3X+5=4X+1(4)3X+5=4X +18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问题的解决采用分组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体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使本节内容得到内化和提升。
环节
五、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谈谈你的收获: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小节归纳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话式的交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要努力的学好数学。
今日作业:
必做题:P933题
选做题:结合生活实际编一道数学题,并用方程加以解答。
作业布置要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㈤、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注重直观、系统,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是:3.2.2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基本量:移项
总结:移项要变号
问题2.归纳: 例题:
特点:简洁美观、脉络清晰。
㈥、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通过本节的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问题,思想水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提高。
本节课是由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和会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讨”的形式讨论如何正确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转化、化归的思想。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一、去分母做法:在方程两边各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依据:等式的性质二二、去括号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可根据乘法分配律(记住......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的设计学情分析:这一课时所用到的合并同类项是整式知识的直接应用,学生在学完了《整式》这一章之后,遇到ax+bx=c这类的方程,应该知道要先把ax和bx......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学目标:1、经历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理......
课题: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一课时)合肥市五十五中学蔡新莲一. 教材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应用题,但所学方程形式较简单,仅限于axbc,ax......
8.4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学习目标:1、掌握移项法则,会用移项法则对方程进行变形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和“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3、会解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