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生物试题 含解析_沈阳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生物试题 含解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沈阳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一)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成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 B.Fe、C、H、O、N是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 C.参与构成ATP分子和RNA分子的五碳糖不同 D.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能在线粒体内分解丙酮酸 【答案】B 【解析】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而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纤维,A错误;血红蛋白是人体内一种含Fe的重要蛋白质,其元素组成是C、H、O、N、Fe,B正确;参与构成ATP分子和RNA分子的五碳糖是相同的,都是核糖,C错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其无氧呼吸的场所不在线粒体,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化学元素的种类及功能、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常人体血浆中K浓度低于红细胞内K浓度,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从02浓度高的血浆流入02浓度低的血浆,在其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氧气浓度变化对其吸收K+和葡萄糖速率变化的影响分别是
A.吸收K的速率不变,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不变 B.吸收K+的速率降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降低 C.吸收K的速率升高,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升髙 D.吸收K的速率降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升高 【答案】A 【解析】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且需要消耗能量,但是由于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氧气浓度变化对其吸收K+的速率无影响;而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氧气浓度变化对其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无影响。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从题干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只要学生
+++++
+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即可正确答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3.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器指的就是传出神经的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B.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效应器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射 C.位于脊髓的某些中枢一般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调控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答案】C 【解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A错误;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效应器发生的反应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B错误;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进行传递的,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及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只画出部分染色体的雄性蜜蜂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是
A.B.C.D.【答案】D 【解析】雄性蜜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属于单倍体生物,其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因此进行有丝分裂时其细胞内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A选项中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不是雄性蜜蜂的有丝分裂后期,A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有同源染色体,且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表示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没有出现染色体与纺锤丝的变化,为无丝分裂过程,C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可以表示雄性蜜蜂细胞有丝分裂后期,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有促进植物茎细胞伸长的作用 B.乙烯具有抑制植物茎细胞伸长的作用 C.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所起作用相反 D.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向光侧运到背光侧不耗能 【答案】D 【解析】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纵向伸长的作用,可促进植物生长,A正确;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抑制植物茎细胞伸长的作用,B正确;脱落酸促进果实或器官的衰老、脱落,细胞分裂素对果实或器官的衰老、脱落起延缓作用;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故二者对植物生长所起作用相反,C正确;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过程,横向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掌握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识记并理解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6.下列对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用无水乙醇分离绿叶中的各种色素 B.通常用清水冲洗固定根尖的卡诺氏液 C.可以用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酒精 【答案】C............二、非选择题 7.某科研小组研究光照强度、C02浓度和温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其实验条件及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光合作用过程化学反应式,其中糖类用(CH2O)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02浓度大小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速率,而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生成________________的速率。
(3)据图分析,光照强度在0~A区间,限制上述三组实验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光照强度在B~C区间,限制Ⅱ组实验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一定有_____________。
(4)比较上图所示的温度数值,t1_____t2(填“>”、“
(CH2O)+O2(2).C3(3).O2、ATP、NADPH(或答“[H]”)(4).光照强度(5).光照强度、温度(6).>或<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要求学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掌握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及相关曲线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曲线图的分析,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图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或不同曲线中相同段的影响因素。(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H2O
(CH2O)+O2。
(2)C0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在暗反应中,一个C02分子与一个C5分子结合,形成两个C3分子,故C02浓度大小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生成C3的速率,而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过程,直接影响生成O2、ATP、NADPH的速率。
(3)据图可知,光照强度在0~A区间,不同的C0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三条曲线对应的光合速率相同,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横坐标表示的因素,即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在B~C区间,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在增加,而温度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酶的活性。因此在B~C区间限制Ⅱ组实验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一定有光照强度、温度,图中所给条件无法确定在B~C区间C0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4)对比曲线I与曲线III,当二者均达到光的饱和点以后,其限制因素是温度。当t1与t2均小于最适温度时,t1>t2;当t1与t2均大于最适温度时,t1<t2;在t1与t2中,一个大于最适温度,另一个小于最适温度时,则t1>t2或t1<t2。综上所述,比较上图所示的温度数值,t1>t2或t1<t2。
8.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人体所患的疾病属于__________(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2)TSH能促进激素A分泌,激素A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也能使TSH分泌_______(增加、减少),这属于生命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___调节。
(3)细胞甲是由_______细胞直接分化而来。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功能。
【答案】(1).自身免疫病(2).减少(3).(负)反馈(4).B细胞或记忆细胞(5).监控、清除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及反馈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相关腺体分泌的相关激素的名称、免疫调节中各种免疫细胞的类型及功能,明确激素分泌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明确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抗体的作用对象是抗原,而图中抗体结合到了甲状腺细胞的TSH的受体上,由于自身免疫功能过强,抗体将自身结构物质(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
(2)TSH能促进激素A(甲状腺激素)分泌,激素A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也能使TSH(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这属于生命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反馈调节。
(3)图中细胞甲是浆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直接分化而来。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具有监控、清除功能。
9.“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下图表示“无废弃物农业”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的蚯蚓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写出图中包含的食物网___________。
(2)若人们的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比例为2:3,该生态系统中豆科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为人和牲畜
提供mkJ能量,则人最多能获得_______kJ能量。
(3)我们祖先维持了几千年的土壤肥力的原因,一是种植了豆科植物,依靠与其________(填种间关系)的根瘤菌固氮;二是施加有机肥,使氮、磷、钾等元素得到反复利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答案】(1).分解者(2).利共生(5).物质循环
(3).m/13(4).互【解析】试题分析: 通过解答此题理解“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同时掌握食物链的书写以及理解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题图所示的“无废弃物农业”属于生态工程的一种模式,其遵循了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在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分析图示可知:题图为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其中农作物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部分;家畜和人是消费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是分解者。
(1)蚯蚓能将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动物的排泄物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因此属于分解者,食物(链)网中只包含生产者与分解者,故图中的食物网为。
(2)若人获得的能量最多,则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假设人最多能获得xkJ能量,根据(1)中的食物网可列出等式2/5x÷20%÷20%+3/5x÷20%=m,解得x=m/13。
(3)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施加有机肥,使氮、磷、钾等元素得到反复利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10.某家系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如下,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已知其中一种病为白化病,Ⅰ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进而控制人体的白化病性状。(2)Ⅱ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3)Ⅱ2和Ⅱ3婚配,生育一个男孩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生育―个完全正常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4)Ⅱ4的一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乙病致病基因____________个。【答案】(1).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2).AaXBXB或AaXBXb(3).1/24(4).35/48(5).0或2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学生掌握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和题干信息“Ⅰ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判断甲和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I-1与I-2无甲病,却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白化病;II-3与II-4无乙病,而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结合题干“I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可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答题。(1)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不正常而缺少酪氨酸酶,导致人体不能合成黑色素,而表现出白化症状。因此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由试题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于甲病(白化病)来说,I-3有甲病,其基因型为aa,其女儿II-3正常,因此其基因型为Aa;对于乙病来说,由于I-3与I-4无乙病,而其儿子有乙病,则I-3的基因型为XBXb,I-4的基因型为XBY,其女儿II-3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综上所述,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3)据图分析可知,II-2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1/3AAXBY、2/3AaXBY,据(2)的分析可知II-3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1/2AaXX、1/2AaXX,只有当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XY与AaXX时,才能生育一个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男孩,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2/3×1/2×1/4×1/2=1/24。综合分析Ⅱ2和Ⅱ3的基因型,二者后代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3×1/2×1/4+2/3×1/2×1/4+2/3×1/2×1/4×3/4+2/3×1/2×3/4×1/4=1/4,二者后代患两种病的概率为2/3×1/2×1/4×1/4=1/48,故二者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的概率为1-1/4-1/48=35/48。
(4)据图分析可知II-4的基因型为AaXY,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也可能含有两个致病基因。11.下面是制作泡菜、果醋和腐乳装置示意图(无对应关系),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b
BB
Bb
B
Bb
(1)该示意图中存在错误的是图______(甲、乙、丙),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甲装置制作出的食品名称是__________,制作过程中应控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
(3)乙装置制作食品需要的菌种是________;从细胞结构分析,该菌种属于__________(原核/真核)生物。
(4)上述三个装置,最适合生产果酒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乙(2).乙装置应在加盐腌制“前”接种菌种为泡菜坛营造“厌氧”环境(3).果醋(4).30〜35℃(5).毛霉(6).真核(7).甲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果醋、腐乳、泡菜制作等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属于考纲中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对于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原理、装置图、过程、注意事项及制作三者的菌种类型及代谢特点和发酵条件的控制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分析题图可知,图甲是制作果酒、果醋的装置示意图,图乙是制作腐乳的装置示意图,图丙是制作泡菜的装置示意图。
(1)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应该先接种菌种,再加盐腌制,故图乙是错误的。改正方法:乙装置应在加盐腌制“前”接种菌种为泡菜坛营造“厌氧”环境。
(2)据试题分析可知,利用甲装置可制作出的食品是果醋,制作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30〜35℃。
(3)据试题分析可知,利用乙装置可制作腐乳,制作腐乳时应以毛霉为菌种,从细胞结构分析,毛霉属于真核生物。
(4)根据试题分析可知,甲装置最适合制作果酒。
12.下图为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抗虫基因的获取常用的方法有:从___________中获取,利用__________扩增,也可以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2)①过程需要的酶有限制酶和__________。基因表迖载体构建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_____中稳定存在,并且能够遗传给下一代。
(3)图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_技术检测抗虫基因是否插入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4)②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若此抗虫基因为Bt毒蛋白基因,则其成功表达所体现的中心法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基因文库(2).PCR技术(3).DNA连接酶(4).受体细胞(5).农杆菌转化法(6).DNA分子杂交(7).全能性(8).(1)抗虫基因的获取常用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也可以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2)①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构建过程中需要限制酶与DNA连接酶。基因表迖载体构建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能够遗传给下一代。
(3)土壤农杆菌易侵染植物细胞,故一般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可以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抗虫基因是否插入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4)②为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抗虫棉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若此抗虫基因为Bt毒蛋白基因,则其成功表达所体现的中心法则为:。
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生物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个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与人的随想梁衡 人类......
“爆炒金针菇”为你分享9篇“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篇1: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
沈阳市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卷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什么叫做思想?《......
河北省“五个一联盟”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doc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试卷政治部分12.2015年入冬以后河北省雾霾天气大范围持续,导致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使用空气净化器。售价看涨的走势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