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结合提高教学技能
第1篇:学练结合提高教学技能
宋孝义
加强教师导入、结束、讲解、演示、板书、提问六项教学技能的训练是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极为有效的途径。而是抓好这六项技能的训练提高,关键是学练结合。
一、落实计划。
本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政府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的原则,制定了并认真积极落实。导入和结束技能训练,突出了以老带新;讲解和演示技能训练,主要在准确、适度、面向全体上下功夫,突出愉快教学;板书和提问技能训练,主要开展了写规范字、讲普通话的练兵活动。
二、加强辅导。
我校安排每周二、四的下午3至5点为集中学生训练时间。除校长任训练的辅导员外,我们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在辅导前对他们编写的教案和所上示范课进行评议,主教师们通过对照学习来提高自己。此外,我们还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各自进行分散训练,以提高教学技能。
三、学用结合。
学是为了用。我校组织全体教师搞每人一课和大家谈活动。一人上课,大家评议。一人谈体会,大家受鼓舞。我们还把全体教师分成六个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安排好组长,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做到针对性地提高。
四、开展竞赛。
我校多次举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竞赛、表演、既检查训练成果,又促进训练的进一步提高。
第2篇:巧用"三好"心理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练技能积极性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pfjiejie”为你整理了“巧用“三好”心理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练技能积极性”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巧用“三好”心理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练技能积极性
于文明 尹耀 威海市初中体育教育名家工作室
作者简介:于文明,男,1973年11月出生,山东文登人。大学学历,一级教师。威海市体育教育名家工作室成员,威海市文登区三里河中学体育教研组长。执教过文登市公开课,获得过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多次获得威海市和文登市优质课一等奖;参加国培研修担任课题开发组长,主持开发了两个省级课例;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多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承担过威海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并结题;担任教练员带队参加市、区两级比赛,因成绩突出,获得过5次“优秀教练员”称号;多次执法市、区两级各类体育竞赛裁判工作,获得过四次市区两级“优秀裁判员”称号。被文登教育局授予“文登市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在执教初二远撑前滚翻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曾有过学生学练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的失败经历。在分析学情时,个人认为主要是由于本人对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不透所致。后来,针对初二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尝试在教学设计上做了一些改进,学生学练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一、针对好奇心理,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练欲望
命令式地让学生进行远撑前滚翻的学习往往是枯燥的,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针对初二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能否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引发其探究的兴趣,让他们认真地去观察、倾听和思考,从而产生积极的尝试、学会的欲望呢?
在学习远撑前滚翻之前,首先,我向学生叙说了小明被路上的石头绊倒而摔坏了腿,导致体育课请假的事情。其次,又提出“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待学生一片迷茫的时候,我趁热打铁:夸张地昂着头向前面离垫子半米远的实心球走去,在脚碰到实心球、身体向前倒的瞬间,顺势手撑向远端,来了一个滚翻动作。此时,几乎所有的学生均啧啧称奇,热烈地鼓掌。我两手一摊:”你们看,这样还能摔着自己吗?如果我们学会它,就再也不会像小明那样了……“于是,学生一改复习前滚翻时牢骚不断的情况,跃跃欲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通过引入情境创设,使得学生对所学技能有了明确的方向性,即能够切实解决自身生活中所遇到的安全问题,而不再仅仅是技术动作掌握本身,密切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技能目的和作用的理解,有效地激发了学练的积极性。
二、针对好动心理,巧妙”动学“ 融合,精力合理释放
初二的学生精力旺盛,普遍好动,”闲暇“之余喜欢互相疯闹,易破坏课堂纪律,影响学练效果。能否考虑把学生的好动和学习技术动作巧妙融合在一起,让好动不仅不影响课堂秩序,反而能有助于技能的学习呢?
于是,我改变以往垫子一般由教师自己动手或指挥学生提前摆放的做法,引导各组按照要求自己动手动脑尝试设计合理的场地。比如,”我们能否使用垫子设计一个‘向下的斜坡’,给学困生的同学提供帮助,使其滚翻得更容易一些呢?“各小组开始忙活起来,有出主意的,有动手的,表现得非常积极。很快就有同学把小垫子放在大垫子下,形成斜坡。
在随后的”向上坡滚动体验加大双腿蹬地力量完成前滚翻、双手必须远撑才能完成前滚翻、不断增加手远撑距离“等练习场地都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和摆放的.。那些爱疯闹的同学表现尤为突出,课堂秩序大为好转。此时,对该部分同学辅之以点名表扬,其学练的积极性大大增加。
这样做,一是让那些管不住自己、干扰课堂秩序的好动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展示自己较强动手能力的舞台,有正事可干,旺盛的精力得到了合理的释放;二是大家在自己设计的场地上体验、思考和练习,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又获得了认可,激发了学练兴趣。
三、针对好胜心理,多层拓展评价,满足成功渴望
初中生好胜心强,渴望获得成功体验和别人的肯定。在以往课堂比赛展示环节,各组派出的代表一般都是学优生,大部分只能当观众,给别人鼓掌,往往获得展示机会较少,鲜有成功体验,学练积极性受挫。而且,比赛内容也多限制在技术学习层面,学生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渠道比较狭窄,好胜心理得不到满足,易会出现消极和被动学习的情况,而能否使这些情况有所改变呢?
一是分层展示评价。我要求各组组长随时掌控和了解本组多名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个人的能力排列出名次。在展示时,根据技术掌握的易难水平分层次展示评价。比如,在复习前滚翻阶段让各组5号或6号选手同台展示。在短距离的远撑前滚翻学习后,让3号或4号选手展示。在大多数同学能独立完成动作后,让各组1号或2号选手展示。这样,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展示平台和机会,比较容易获得成功体验。同时,由于各组展示的同学数量增多,水平自然参差不齐,但是,此时的比赛不仅代表着个人,还意味着团队的荣誉。因此,大家都担心落了小组的后腿,学优生积极帮助学困生,互学共促,共同提高,技能掌握得很快。
二是拓展评价渠道。通过设置一些即有利于技能学习,又能展示学生各种才能的比赛项目,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满足好胜心。比如,将前文的场地设计也变成小组之间的比赛: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快又实用。对每一次设计,老师与同学一起评选”最优组“,”最优组“组内评选一名”设计之星".这样,也给了那些技术动作不优秀,但善于动手动脑、创作能力强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充分挖掘了学生各种才能和特长,使他们在获得别样成功体验的同时,又提高了参与技能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经修改后刊发于《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第7期)
第3篇:“先学后教 讲练结合”教学心得体会
“先学后教 讲练结合”教学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们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掀起“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虽然还是在学习、探索、尝试阶段,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大家都觉得“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
一、“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认识。
“先学后教 讲练结合”要把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先学后教 讲练结合”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 讲练结合”教学模式去教好学。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有的放矢,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先学”,就是我们上课时先把自学指导,它包括学习内容、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带着思考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在活动中围绕本节课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思考、讨论、探究中主动获取,这也是新的课标新的理念要求我们做到的。
“后教”,就是
第4篇:活学乐练,提高兴趣
活学乐练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信息的载体,“习惯”“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在重视学法引导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主意识,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的凭借,“习惯”为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同构共生新的学习方式搭建了平台。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发挥教材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健康活泼地发展。
第5篇:学练巧结合,让语文课堂变得有滋有味
学练“巧”结合,让课堂变得有滋有味
——构建学练结合的语文有效课堂之我见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知识、语言材料、技能的获得和提升都离不开训练,也就是练习。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决不是它的附庸。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储备知识,理解与巩固知识,从而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训练思维,形成能力;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深化认识,升华素养。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文本学习与课堂练习巧妙结合起来,打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本课题《学练结合构建语文有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的实施过程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凭借文本,搭建学练结合点 1.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学练结合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针对这一要求,我们认为识字写字教学学与练的重点毋庸质疑是字的教
第6篇:利用空中课堂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来提高教学技能
利用空中课堂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来
提高教学技能
来源:英语教学毕业论文 http://www.daodoc.com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能把英语学习的情景设计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意,能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图、文、声、像并茂,形式活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各种感官受到刺激,更有利于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量多而质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直接用英语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空中课堂教学内容适时播放,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
第7篇:学技能练本领职校国旗下讲话
强技能、学本领我的未来不是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在此做国旗下演讲,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强技能、学本领,我的未来不是梦。曾记得,有这样一首歌《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觉得歌词写得非常好。它唱到“你是不是像我曾经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同学们,是不是有点像我们踏入职校大门时的失落和茫然失措。因为总是有人说:“上职校,没有希望,前途黯淡?”
但是,同学们,当我们踏入宝应中专大门之时,在我们背后的是什么?仍然是怀着殷切期望的家长、是循循善诱的老师。虽然我们年少,却是每个家庭的希望;虽然我们调皮,但终会成为栋梁。我们仍是家长、老师、学校、国家的希望和梦想。
同学们,可能听说过“木桶效应”,讲的是,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有一块木板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也就是教育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全面发展,都培养成为完美无缺的人。这可能是应试教育陷阱,使得我们认为走进职业教育,失去了希
第8篇:如何提高教学技能论文
挑战自我 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听名师的课堂教学很舒服、很轻松、很悦耳,很自在„„”这是老师们的共识,而这应与名师们丰厚的人文底蕴、他那清新自然、精炼洒脱的评价语、扎实的教学能力基本功底有关。分享名师的课堂,我们分明感到在教育生命的跋涉中,智慧如芬芳的野花,在课堂里一路绽放,每踏出坚实的一步,便会看到山花烂漫。我很希望自己也能这样轻松的驾驭课堂!为此,时常在为提升自我教学能力而努力学习,思考探究,实践创新。
通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最终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使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
静心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下面对提升教学能力方面,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和体会。
一、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认识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具体学科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认知能力三种。具体由下述几种能力构成:(1)认识能力,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2)设计能力,主要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