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教案设计
第1篇:运动的快慢教案设计范例
运动的快慢教案设计范例
运动的快慢教案设计范例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设计意图:构建路程和时间不相同的问题情景,为速度概念的建立埋下伏笔)
自学指导
在3分钟迅速阅读课文P20-21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5.图3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则( )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h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s D.该汽车只要4h就可到达贵阳
6.如图4所示是我市部分中小学投入使用的新型安全校车,这种校车的性能完全符合校车12项安全标准。中考期间,××中学的.学生乘坐这种新型安全校车到9外的考点参加考试,校车行驶了15in后安全到达考点。求: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1.运动快慢 快
2.1.2 小明在1s内通过的路程是1.2
3.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
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
5.D
6.解:15in=1/4h
V= =36/h
答: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6/h
第2篇: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以用一定距离所用的多少来描述。
2、知道运动方向也是物体运动的表现。
3、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过程与方法:
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2、学会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3、学会使用秒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秒表、米尺、探究表格、相关图片课件 2.学生准备: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乌龟和兔子谁跑的快呢?为什么兔子速度快还输给乌龟了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到底有什么办法能比出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随即板书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
重、难点)
二、探究新授:
1、观察四幅图片,并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运动的快慢是怎样表示的(引出速度的概念讲授新知)
2、测一测走路的速度: •你们有什么办法测量出我们步行的速度呢?
小黑板出示思考题:要想测量出步行的速度,必需要知道什么数据?
学生小组讨论:距离和时间。•如何能测量出距离和时间?
小组讨论:距离可以用皮尺量,时间可以用表测量。(出示秒表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出示表格,让学生用距离和时间的定义来描述这些事物的速度。示范怎样表述:飞机的速度是1260千米/时,表示飞机能在一个小时中飞行1260千米
·学生自己练习描述。(学会描述事物的快慢)
小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这就是常说的运动(使学生意识到判断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并且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
3、缓慢运动的物体
(1)伸出手掌让学生观察指甲在运动吗?(引入缓慢运动)(2)生活中还有很多运动缓慢的物体。出示图片 你有办法计算出小苗的生长速度吗?(引导学生利用参照物发现物
体的缓慢运动,然后再启发学生讨论这些方法中用到的物体对观察有什么作用)
4、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1)以2005年台风“卡努”运动走向图为例讲解气象卫星云图
2)探讨: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什么?为什么?(讲解新知:运动速度除了包括距离和时间因素外,还包括运动的方向。)
三、课外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证明月亮也在运动。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你能根据生活经验,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吗?
板书设计:
2、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
——运动速度
运动速度:(1)快慢
(2)方向
第3篇: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有两个运动,一个是猎豹追赶猎物,另一个是蜗牛在地上爬行,这两个运动有什么不同?(快慢不同)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
提问:(1)小明步行,小红骑车同时从学校出发,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2)提问:百米赛跑,怎样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3)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又如何比较快曼哪?
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这种情况下运动的快慢,我们引入了速度这个物理量
板书: 1.物理意义: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
第4篇:运动的快慢教案
11.2运动的快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定义
2、能用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新课引入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新课教学
1,速度的定义
在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呢?
活动:讨论,在百米赛跑中,我们如何判断一名运动员跑的快慢? 两种方法:
(1)在某一时刻,跑在最前面的运动员跑的最快。这种方法本质上比较的是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2)最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的最快。这种方法本质上比较的是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这个时间最小的,运动最快。
综上所述,判断物
第5篇:《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运动的快慢》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对物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中学生进行了不少的有关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公式的理解和有关单位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时间,路程,速度的概念。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
第6篇:《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转眼间初中新的课程又将开始了,为了老师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运动的快慢》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运动的快慢》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
第7篇:《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运动的快慢》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对物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中学生进行了不少的有关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公式的理解和有关单位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时间,路程,速度的概念。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
第8篇: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
1.在这课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运用公式进行物理量的计算,所以如何运用公式进行物理量的计算一定要讲清楚。可通过举例子进行说明,再通过学生练习进行巩固,再提问演板纠,正反复这样,作业中才不会出现公式应用的规范性错误。2.计算结果的要求。计算结果要求用小数表示,保留一位获两位小数,要强调到,用分数表示的扣一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