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笋芽儿》教学设计
第1篇:二年级《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之二
一、创境揭题,诱发情感
出示两幅画面:笋芽儿。竹子。(画外音: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成长后的竹子浑身都是宝,给人们带来无数的好处。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
揭示课题:4笋芽儿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三、读读画画,了解笋芽的成长经历
愿意当可爱的笋芽吗?咱们通过读读书、画一画,把你们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吧。
1.学生自由读书,勾画有关笋芽生长的词句,反复练读。2.试着画出笋芽成长为竹子的过程,同位交流“笋芽成长录”。
全班评画,老师版画。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四、朗读感悟,体会笋芽的成因
1.小笋芽们,现在你们终于长成了一株株
五、总结全文健壮的竹子,你们可以自豪地说:我长大啦!再读读课文,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话?
2.指导朗读春雨、雷公公呼唤的句子以及妈妈关爱、太阳公公温暖的句子。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有感情练读课文,补充“笋芽成长录”的画。
展示读书,老师版面。
笋芽儿们,在温柔的春雨姑娘滋润,雷公公的呼唤,妈妈的关爱,太阳公公的温暖下,你们自豪地长大了。把你们最想说的话写在“笋芽成长录”上。
第2篇:二年级小学语文《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包括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14个会认的字,9个会写的字和两道课后题。文中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春雷的声音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层的笋壳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在反复地朗读课文中,我们一定会为笋芽儿自豪,一定会拥有一份与笋芽儿一样自豪的心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大多数知识知道一些植物的形状、名称、颜色、花朵、果实,对植物的生长过程、用途等知识还不清楚。自主学习的意识已经具备,也掌握了可行的学习方法,但是教师仍旧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引导,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加扎实有效的讨论交流,获得新知识。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难点: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画出生字。
2、搜集有关笋芽生长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们,你们见过笋芽吗?(板书课题:3 笋芽儿)
2、谁来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
3、了解笋芽与竹子的关系。
4、导入课文: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草绿了,花开了,就连笋芽也忍不住要探出头来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了。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使先生掌握了竹子与笋芽的一些基本常识,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养成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学习习惯。)
二、初读识字
1、初读课文: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试着读通句子。师适时指导。
2、学习生字:同位两个合作学习本课的生字,教师适时点播指导(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笋”字。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唤、唠、揉、抚、扭、滋、润”等字,结合词句大致理解字义。
(3)
调动生活积累识字。如,漆黑、轰隆隆、自豪。
(4)动作演示识记。如,揉一揉、扭动、向上钻。(5)借助图画、实物识字。山冈、笋、辫子。
3、接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互助的良好学习习惯,巩固掌握的学习方法。)
三、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自读自悟成果 通过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初步明白:春雨呼唤笋芽,笋芽醒了;雷公公呼唤笋芽,笋芽使劲往上钻;妈妈给笋芽穿上一件件衣服,笋芽钻出了地面,笋芽在大家的关怀下,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随机板书:春雨 春雷 竹子
四、精读感悟
(一
学习一、二 段
春雨怎样唤醒了笋芽?谁来读读有关的自然段
1、读1、2段
(1)一段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学习
(2)师:沙沙沙,沙沙沙,这是什么声音?(下雨的声音)还有吗?
(春雨姑娘弹奏的乐曲)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2、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3、指名读,分两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4、(这是春雨姑娘在呼唤笋芽儿)她怎样呼唤笋芽儿?想一想,说一说。
5、指导朗读春雨姑娘的话,读出低声呼唤的语气。有感情的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段学习主要是以联想为主,请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使学生深刻领悟字里行间的意思及蕴涵的感情,作到了有效的朗读与感悟。)
6.第二段用表演的方法学习
(1)笋芽呢?谁来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2)我们大家都当当春雨姑娘叫叫沉睡的笋芽,请一名小朋友当笋芽,这名小朋友要加上表演。
(3)师:四周为什么一片漆黑?
(笋芽儿还没有钻出地面呢。)
(1)
老师当春姑娘,大家当笋芽,师生和合作表演。
(设计意图: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形式,通过让学生进行表演,使得学生都动了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课文中“沉睡”和“漆黑”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二)、学习3、4段
1、雷公公是怎样唤醒了笋芽儿?自己读读有关的自然段。自读
2、指名读3、4段
第三段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学习
(1)师:轰隆隆,轰隆隆,这又是什么声音?
(这是雷声)还有吗?
(雷公公在敲鼓)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2)指导朗读:轰隆隆,轰隆隆
指名读。
(3)(这是雷公公在呼唤笋芽儿)他怎样呼唤笋芽儿? 学生发挥想象雷公公的话,注意读出声音的粗重。笋芽呢?谁来读? 加上动作指导朗读。
(4)有感情的连读3、4自然段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前文的学习基础,所以对于本段文字与春雨姑娘呼唤笋芽一段相似,因此教师采用了“放”的形式,即不做重点了解,而是以读代讲,运用学过的方法,请学生自主理解。)
(三)、学习第五段
妈妈看到孩子使劲往上钻,他又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指名读
3.看图,了解笋芽一件一件的衣服。
(1)看图:看到笋芽的衣服了吗?(2)指名上来说给大家听(3)指导读出妈妈的语气。
小结: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下,在妈妈的关心下,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
(四)、学习第六段
1、指名读第六段
2、出示此段:
(1)师:笋芽儿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3句话,并标红。(2)师:还看到了什么?发散思维想象
(3)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的语气。(2)
师:刚钻出地面的笋芽儿,会说什么?(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多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块块长大!)
(3)
笋芽高兴极了,你也高兴的读读这一段吧!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七段 读中感悟:
(1)师:现在,你就是笋芽,闭上眼睛,听 师读第1、2句话,你有什么感觉?(温暖、幸福)
(2)出示第七段1、2句
谁还能这样读读,让大家有温暖、幸福的感觉? 指名读。
(3)师:在大家的关怀下,笋芽儿长大了。出示后面的句子。齐读。指导读出自豪的语气。(4)朗读全文
A、通过深入的学习课文,你又明白了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朗读全文。
B、学生自由发言。
(本课告诉大家春天里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以及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C、指导积累词句
师:这篇课文的某些词句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喜欢那些词句,读或背给大家听听。
五、全文总结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用心观察,你会发现许多美好的东西。
(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文时,主要采用重点段落精讲,非重点或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较易段落以读代讲的方法,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将读说相结合,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散学生的思维相结合。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掌握起来更得心应手。进行全文总结时,更是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入手,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之美。)教学反思:
1、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2、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为了完成这 两个目的我是这样设计的:笋芽儿被谁唤醒,笋芽儿怎样钻出地面,通过一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这样一些方面做的比较到位。首先,全堂课真正做到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会。采用多样化地朗读方式(比赛读,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喜欢某一段的人起立读,表演读。全班齐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从而做到读中感悟。第二,学生对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比较到位。第三,学生的兴趣调动的较好。因为采用了饶有兴趣的笋芽儿图片,儿童化的语言,并配有生动的肢体语言与表情。
第3篇:小学语文二年级《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幼小的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帮助下不断努力,终于成长为健壮的竹子。课文语言生动,插图有趣,是一篇让品读的好课文。学情分析:
本课设计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个性化阅读的平台,让学生“读中感悟,说中体验,演中升华。”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天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体会科学童话中蕴含的意义。“揉、漆、辫、”的识记,“喊、笋、唤”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
第4篇:小学二年级《笋芽儿》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二年级《笋芽儿》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发奋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见过笋芽儿吗?
(出示笋芽儿的图片)
现在我们一起到竹林去看看竹妈妈给笋芽儿穿衣服好吗?
出示多媒体课件(师配图介绍笋芽生长过程,向学生展示春天生命力的旺盛)。
学生观赏笋芽儿生长的图片。
学生边观赏笋芽儿生长的图片边听老师介绍 。
谈话后出示笋芽儿的图片,让学生认识笋芽儿激发学生了解笋芽儿生长过程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一读这篇课文吗?提以下要求:
⑴ 标清自然
段。
⑵ 划出生字和词。
2、运用刑场字的规律借助动作演示,等多种识记方法在小组中交流划出的生字。
3、检查生字词:
(多媒体课
件)
山冈 世界
爱抚 轰动
笋芽 喊着
呼唤 滋润
钻出来
4、多媒体去掉多余的字剩下本课的生字:
冈 界 抚 轰
喊 钻 笋芽
第5篇:二年级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拟人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较多,读音难点也较多。如平舌音的字:笋、钻、滋;翘舌音的字:揉、润;在字形方面估计学生对“漆、辫”二字的掌握难度较大。在写字的指导方面,安排连词书写,有:世界、笋芽、呼唤。容易写错的字有:冈、唤。
教学目标:
1、 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 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学写生字。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多音字 乐 弹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熊猫最喜欢吃什么吗?竹子。
2.竹子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出笋芽儿图
第6篇:二年级《笋芽儿》语文教学设计
二年级《笋芽儿》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笋芽儿》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2、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3课,齐读:笋芽儿,读得再亲切些。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会了生字。不知道还记不记得,呼唤漆黑撒娇轰隆隆粗重扭动向上钻唠叨长辫子滋润山岗自豪竹笋唠叨抚摸
2、小结:还认识了笋芽的样子,那么笋芽儿到底是怎样生长的?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又有谁的陪伴呢?让我们慢慢的读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自读,想笋芽儿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2、交流:同板书唤醒——向上钻——钻出地面——长成竹子
三、细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那么,是谁唤醒了笋芽呢
1、自读,思考2、交流板书:春雨
3、春雨姑娘怎样呼唤?
(1)指读,嘘,声音小
第7篇:人教版二年级《笋芽儿》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笋芽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
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方式】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
(生答)
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生答)
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生答)
(出示笋芽儿图)
这就是笋芽儿。
(出示竹子图)
这就是竹子。
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
第8篇:二年级语文《笋芽儿》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初步了解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从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中,初步感受到只有不断锻炼自己,才能使自己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在体会笋芽儿思想感情变化的基础上读好课后习题2的几个句子;认识省略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地表达出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的感情变化。课文中几个省略号表示的不同意思。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学习这一课,我们要继续训练课文朗读,正确表达感情。
出示课题,简介: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课文描绘了笋芽儿在春雨姑娘、雷公公小草弟弟的鼓励下,不断锻炼,终于破土而出长成一株强壮的竹子。
故事形象生动,我们朗读这篇课文时要正确表达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二、指导预习
1、自学生字、新词:
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理解新词的意思。注意揉róu 的读音。注意辨析揉、辫、裹、润等字形。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查带点的字,解释词语的意思。
2、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