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四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1篇:《分数四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四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四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5页例1、练一练,第76页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做练习十二第1题,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75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18+3/5×18 (2/5+3/5 )×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三、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4.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校对,共同评议。
提问: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认为要注决些什么?
指出: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先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例如第一小题,分数乘除法连在一起,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一次约分,同时计算;再如第二小题,分数连加时可以同时通分。
四、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说说哪里用了简便算法,分别是怎样想的。
小结:简便 运算主要应观察算式的特点,看能不能运用运算律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不能直接进行简便计算,要先算一步或几步才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简便计算,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思考能不能用简便计算。
五、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二第3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板演。
交流:每道题是哪里用了简便计算,依据是什么?
六、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相对应页。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2篇: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一)》教学设计方案
兴国潋江三小
夏青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56页内容.设计思想:
我校部分师生在上周到兴国县将军园参观。因此我以这次参观为背景,改变书上的内容。创设学生生活中的情境,目的是为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为生活服务。在过程设计中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方法上我采用画图分析,课件演示等,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练习题我设计了挑战自我,小小法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将军园图片的PPT课件)上星期五我们到兴国县将军园缅怀革命先烈,英勇的先辈们给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用行动来报答他们。其实我们学校去的人数还有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呢?想了解吗?请看题。(播放课件:兴国县洪门小学去参观的学生五(1)班有48名,四(2)班去的人数是五(1)班人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解答出来吧?)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设计意图: 为后面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分解难度)学生提出问题:四(2)班去了多少人?
(1)学生解答问题。(这种问题是以前所学过的,要求学生画图,并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2)列式:48×=16(人)
2、学校去的教师人数是四(2)班人数的,你能知道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像上题一样分析列出式子。
3. 出示本课的情境图:(这题没有改变数子是为了降低难度)
我们学校还有一个有趣的数学现象:就是我们学校的兴趣小组人数。请看屏幕:(播放课件,书上图片)
咱们来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4、分析问题:
(1)、观察图,分析图上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说一说。
341313(2)、尝试用自己的办法分析题意,可画线段图。
(3)、生汇报自己画图过程,同学评议。
(4)教师评价。
5、汇报展示、交流算法:
方法1:分步列式:先算摄影小组有多少人 12×=4(人)
再算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4×=3(人)
为什么要先算摄影小组有多少人?请2到3个 孩子 说一说(根据问题知道:航模小组人数是摄影小组人数的,要算航模小组,就是必须要知道摄影小组的人数)
1311象小组人数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12的是多少,用乘法计33343413么用12×来计算摄影小组的人数?(因为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算。)
为什么用4×来算航模小组的人数呢?(答案同上)
让学生自主梳理总结分析方法:仔细看问题,找出需要的条件,再看信息中是否已经直接呈现,如果没有,就要先算出必要的条件。
方法2:列综合算式解答(学生完成)12××
比较方法2和方法1的区别和联系:思路一样,都是先算摄影小组有多少人,再算航模小组有多少人。不同在于1是分步,2用综合算式解答。
6、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133434来看看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它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
结合板书小结 :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先乘除后加减;在同级运算中,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当然如果有简便算法的除外。
算完以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儿别忘记:及时检查。
三、挑战自我(要求: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后,叫四位同学演板,及时纠正)
2162743312
四、小小法官。(要求学生睁开火眼金睛,做一位合格的小法官)5/6×2/3÷9/5
12÷(3/4÷1/5)=5/9÷9/5
=12×4/3÷1/5 =1
=80
五、学以致用(要求学生画图分析)
实验小学合唱组有120人。美术组的人数是合唱组的的32,科技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科技组有多少人? 53
六、谈谈你的收获:
你今天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困惑?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受颇多,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反思地方.收获之一:教学效果还是很好的,通过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计算出结果.收获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很多学生在本课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上完课后,我听到学生这样在外面说,这节课我学得很有趣,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要是每一节课都这样的话,我也一定能考得很好。我内心颇感安慰。
收获三: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我改变教材的编排,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作用。
反思一:语言表达要进一步加强,在如何提问这一课题中,我一直没有有效突破难点。
反思二;学生作业没有学生选择的余地。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下,我认为应有让学生选做的作业。
第3篇:《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口算练习
二、交流汇报导学本的第一个问题;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三、印证导学本的第二个问题: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是什么?与整数乘除混合运算有什么区别?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布艺小组的同学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准备节日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
第4篇: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二)》教学设计
白龙塘镇九年制学校
李雯娟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中 “分数混合运算
(二)” 教学目标 :
1.通过情境解决具体问题并在观察比较中初步体会乘法分配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会分析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个数是多少的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审题,找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含义,找单位“1”,将文字、图示、算式结合起来。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并能正确解答。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理解分数应用题,首先要找出题中的什么数量? 2.举例说明:
五年级学生人数是六年级的5/6,六年级有42人,五年级有多少人? 单位“1”是什么?5/6是什么数量对应的分数?如何算出五年级的人数?
3、小结算法:五年级的人数=单位“1”×五年级对应的分数
4、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混合运算。
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一)情境导入,提
第5篇: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34页例4.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⑴掌握分数加除、减除混合运算。
⑵ 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⑶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和计算的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对数学产生情切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计算分数混合运算。突破方法: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方法。难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突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提高计算技能。教法与学法:
教法:运用知识迁移,使问题得到解决。
学法:演练结合,及时反馈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⑴出示计算题
(9+11)×6 75+20÷5 100-10×4 80÷(60-40)上面每题含有那些运算?应该先算哪一步?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⑵ 回答整数加除、减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二 探究新知
(一)⑴出示
第6篇: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育红小学 梁小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能正确进行计算。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说等量关系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建立解决问题模式。
4、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一份
【学
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分析、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课件出示)6×5÷3
15×(35÷7)这两道题帮我们回忆了什么知识?
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知识。这节课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知识。(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第7篇: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课题:《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34页及练习九中的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关系,并能正确的计算。
2、通过观察,初步学会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答题纸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复习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加减法,这学期我们又学习了分数乘、除法,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
1、口算: ++-
2--
2、口算: ××÷4
8÷ ÷
3、不计算,只说运算顺序。
203-135÷9
3×9+60
75+360÷20+5
(75+360)÷(20+5)75+360÷(20+5)3×9+180÷3 师: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