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1篇: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杨家庄小学
刘海飞
教学目标
1.经历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体会类比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2.能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养成规范书写的领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掌握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
65-25-21=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他们运回家,第一次运走17个,第二次运走23个,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生做在练习本上 二讲述新知
1.出示情境图
车上原来有67人,在南山站有25人下车,又有28人上车。现在有多少人? 2 理解题意,整理图中信息。
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3 探究解题思路并列式
思路一
求现在有多少人,就是从原有人数中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人数 车上原有人数-下车人数+上车人数=车上现有人数 列式为67-25+28 思路二 求现在有多少人,可以用车上原有人数先加上上车人数,再减去下车人数 车上原有人数+上车人数-下车人数=车上现有人数 列式为67+28-25 4探究67-25+28的计算方法 生探索师讲解
问题二导入
72-(47+16)= 1.读算式72减去47与16的和。
2.认识小括号
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3.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4.解决问题 72-(47+16)=9 三课堂小结
混合运算 在写竖式时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 3.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四,巩固练习
数学书28页做一做
第2篇:加减混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的例题,第60~6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景,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知道下能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多媒体演示两个情景。
(1)乘客上车、下车无序拥挤。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不能确定)
(2)乘客上车、下车竟然有序(2人下车,3人上车),让学生说一说,并想一想车上人数增减多少?猜一猜车上人数大约有多少?
2、讲述:同学们,要弄清每一次上、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要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动画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7-2+3=□)
2、揭示课题。
质疑: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
3、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思考。
板书:7-2+3=8
让学生一起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多媒体出示一幅美丽的森林动画。
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学生在小组内描述,然后完成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然后同桌互说,再全班一起说。
2、多媒体继续演示:大熊猫高兴地带领大家往前走,穿过田野,前面是一片草地,草地上有假山、亭子,引出“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图意,填空。
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做错的改正。
3、多媒体继续演示:穿过草地,绕过池塘,大家来到了森林,出现“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大森林里有猴子、熊猫,还有兔子。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小组里填空。填好后,在销赃里先说一说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4、提问:白兔跳篱笆跳累了,我们帮它摘丝瓜好不好?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连线、交流。
四、课堂总结
多媒体继续演示:大熊猫说:“小朋友今天的表现不错,其实,不只是大森林里有数学知识,只要小朋友留心观察,你的周围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到时候欢迎大家再来大森林里做客。小朋友,再见!”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学得开心吗?
五、教学后记:
第3篇:加减混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2课时(月日)No:
学习内容:加减混合教材第3-4页
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并掌握100以内三个数加减混合运算的
计算方法,会正确地列竖式进行计算。2、在思考、交流、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活动过程:
一、激发活动兴趣。
1、复习:45+28+16=92-44-23=
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些什么?要求什么?
思考:要求还剩多少只,怎样列式?(引板:38+42-33=)
二、实施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方案 教师导学预案
活动一:教学例题 列好算式后,结合实际
1、自主 问题,让学生说说每一
(1)读一读算式,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步算的是什么。
(2)试着算一算:
38+42-33=□()
2、合作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
(1)在小组里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方法:
(2)核对计算结果。 (1)38
3、展示 +42
(1)每组选代
第4篇:加减混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加减混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精选13篇)由网友 “黑帮老大小白”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加减混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加减混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2 课时 ( 月 日) No:
学习内容:加减混合 教材第3-4页
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并掌握100以内三个数加减混合运算的
计算方法,会正确地列竖式进行计算。2、在思考、交流、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活动过程:
一、激发活动兴趣。
1、复习:45+28+16= 92-44-23=
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些什么?要求什么?
思考:要求还剩多少只,怎样列式?(引板:38+42-33=)
二、实施活动过程。
第5篇:二年级上册 加减混合教案
加 减 混 合 运 算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运算
课本第28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用竖式计算: 46+25+29= 90-58-24= 1.指名到黑板计算,其他同学在作业本上计算。2.共同订正。
3.昨天我们学的是连加运算,今天我们将学习加减混合运算。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题。
花店运来玫瑰花39朵,郁金香46朵,卖出了48朵。花店里还有多少朵花?
(1).学生齐读题目。
(2).说说怎样列式。为什么要这样列式?(3).列式计算。39+46-48=(4).集体订正。2.学习例3。
(1).看图理明图意。(2).指名说说图意:
车上原来有67人,下车32人,又上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
(3).列式并计算(在课本上)。三.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28页“做一做”。(1).指名到黑板上计算。(2).检查。
2.完成课本29页练习五第二题。(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