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3》教学设计

2023-02-02 08:07:59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习作3》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新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提示

(一)文本分析:

此次习作旨在通过《红豆黄豆我来分》一文,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问题,并动用自己的聪慧想办法找到答案。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出发现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的独特思考。

(二)教学要求:

1、能够读懂例文,领会严晓敏同学是如何找到分黄豆和红豆的办法的,弄清她写作的重点。

2、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在实践中找到答案。

3、用第一人称“我”来完成习作,写明白发现了什么,写清楚发现的过程。

二、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请看【课件】五幅奇趣大自然、五幅精彩新生活的图片。

这一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世界和丰富多彩的生活,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2、这些图片所传递的信息中,哪些现象是你以前不知道的?请你用上“发现”这个词,同座之间相互说一说。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同座交流)

3、“发现”一词引起了我们的观察、思考和探究。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严晓敏同学在生活的一个新发现。【课件】课文内容:(教师读课文)

红豆黄豆怎么分

我飞快地跑回家,一进家门就觉得脚下踩到了什么东西,一下子摔了一跤。这时,正在看电视的奶奶走了过来:“这下可好,我刚买的红豆和黄豆被你混到了一起,看你怎么把它们分开!”

我自认倒霉,把一大盆混合豆放在客厅的茶几上,用手捧了一些豆子,一颗一颗地挑了起来。就这样挑呀,挑呀,大约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往盆里看了看,妈呀,还有一大堆呢!

我着急了,猛一推茶几。这一推不要紧,不少豆子都滚到了地上。咦,真奇怪,掉在地上的大部分都是黄豆,而留在茶几上的大部分是红豆。这一下我来了精神。怎么会这样的呢?我连试了几次,发现黄豆都是圆的,而红豆是椭圆的,圆的滚得快,所以当茶几受到震动时,掉到地上的大部分就是黄豆了。

这个办法真好!不到20分钟,一盆混合豆就被我巧妙地分开了。

第二板块:读懂例文

1、下面请同学们也来自由地读读这篇文章。可以边读边思考(1)严晓敏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问题?(2)后来又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

(flash:读读、想想、说说)

2、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严晓敏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严晓敏把红豆和黄豆搞混在一起,她一碰茶几发现黄豆大多滚落到地上,而红豆却留在茶几上。经过认真观察与思考,她发现黄豆是圆形的,要比椭圆形的红豆滚得远。于是她靠振动茶几较快地将两种豆子分开了。

3、我们再来看看第2个问题:后来又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

请同学们再去仔细读读文章的第2-4自然段,看看严晓敏是怎样一步步地写清楚她发现的过程的?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4、严晓敏首先写了她遇到的困难:就这样挑呀,挑呀,大约半个小时过去了„„;然后写了她的意外发现:我着急了,猛一推茶几,这一推不要紧„„;又扣住“发现”写了她的思考和探究:怎么会这样呢?我连试了几次„„;最后写了她解决了问题:不到20分钟,一盆混合豆就被我巧妙地分开了。

5、小作者勤于观察,乐于动脑,善于实践,一步一步具体写出了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过,让我们读来感到有趣,也非常可信。

第三板块:畅谈发现

1、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也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如:荷叶上的水总是会变成晶亮的小珠子(对应图片);到了秋天苹果就红了(对应图片);我们小区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了(对应图片);小河变清了,(对应图片)路变宽了(对应图片);城里的人喜欢到农村去吃农家饭;(对应图片)„„

2、大家肯定还有更多的新发现!回忆一下,你在最近的生活中有哪些新发现?先自己想一想,然后说给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听听。

(flash:说一说)

3、只要大家留心生活、用心观察与思考,你就会发现:

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东边日出西边雨,有的小草的叶子会流眼泪,有的花儿会变颜色„„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窍门:用钢丝球刮鱼鳞非常容易,冬瓜汁可以清除汗渍,烧稀饭时滴几滴芝麻油,开锅后水不易溢出来„„ 现代社会中出现许多新问题:城市中的自行车越来越少了,人们开着汽车去运动场跑步,放晚学时,接小孩的大多是爷爷奶奶„„

4、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如果让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项新发现,你准备向大家讲述哪一件?请大家先静静地想一想。然后再说给同桌听听。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思考与交流)

5、看来,最有新意的发现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怎样写才能让人感到既明白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呢?咱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6、同学们在写的时候,注意写清楚你的新发现是什么,更要写清楚你发现的具体过程。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新发现用笔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通过你的文字来分享你的新发现。

(flash:写一写)第四板块 修改誊抄

1、我们先来看一位同学写的自己的新发现。

装死的甲虫

昆虫的自卫方法很多,如逃跑、放毒汁攻击、丢弃尾巴等,但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的会采用装死的办法来掩护自己。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吗?如果没有,就跟我一块儿来发现这一秘密吧!

有一次,我在院子里玩耍,突然,我看见一只甲虫。只见它披着一身黑色的大袍子,两只触角虽然很短,但很坚硬。八只小爪子紧贴着地面。它只有五六厘米长,看上去,可真像小人国里的一名黑衣战士。

我非常喜欢它,就小心翼翼地去拈它,可它仍然不动。我将它翻了个跟头,可它毫无反应。我刚准备走开,它就翻身溜走了。我再碰碰它,它又不动了!原来它是在装死。

“我发现了一只会装死的甲虫!”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妈妈,妈妈夸我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篇短文,想想这位小朋友的新发现是什么?这个发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2、小作者写了自己的新发现:甲虫可以装死。但是读了让人感觉既不具体,也没情趣。这是为什么呀?大家讨论讨论。

(flash:议一议)

3、是啊,这位小朋友写“发现的过程”,用的笔墨很少,只是一笔带过,你们看:“我非常喜欢它,就小心翼翼地去拈它,可它仍然不动。我将它翻了个跟头,可它毫无反应。我刚准备走开,它就翻身溜走了。我再碰碰它,它又不动了!原来它是在装死。”没有交代清楚“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所以没有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我们可以怎么帮他修改呢?大家提提建议。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5、我们最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先写清楚发现了什么奇怪的问题,再具体写在找答案时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最后写出自己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6、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同学修改之后的作文:

装死的甲虫

昆虫的自卫方法很多,如逃跑、放毒汁攻击、丢弃尾巴等,但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的会采用装死的办法来掩护自己。

有一次,我在院子里玩耍,突然,我看见一只甲虫。只见它披着一身黑色的大袍子,只有五六厘米长,看上去,可真像小人国里的一名黑衣战士。

我非常喜欢它,也感到很好奇,便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看着看着,我手痒痒了,就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去拈它。“咦?奇怪,它怎么不动啦?”我自言自语地说。

我想再试探试探,就用手又轻轻地碰碰它。可它仍然不动。我索性将它翻了个跟头,它像木头人一样,毫无反抗……死甲虫,没意思。

我刚准备走开,奇怪的事发生了。呵呵,那“黑大帅”在慢慢挪动呢!于是,我又来了劲,想捉住它,用手刚碰到它的身子,咦,它又不动了!任凭我怎么摆弄它,它就是不动。真有意思,难道甲虫会装死?

我想证实我的想法,就有意躲开,加强了“侦察”。没过几分钟,它又活了。它一会翻跟头,一会向前爬,活像一名杂技员在作精彩演出呢!

“我发现了一只会装死的甲虫!”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我回家后,查阅了《十万个为什么》,发现装死的动物还有负鼠、圣牛、翻车鱼……

7、修改的文章去掉了第1、2 自然段中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小作者重点描写了“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具体写了自己的动作、心理,延伸了“新发现”的内容。让人读了以后感觉真实可信,重点突出,情趣无穷。

8、现在,请同学们读读自己的草稿,看看写清楚自己的新发现了吗?写清楚自己发现的过程了吗?好好改一改,再誊抄在作文本上,誊抄的时候注意书写要认真。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修改、誊抄)

第2篇:《习作3》教学设计

《习作3》教学设计

一,【习作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写下来,可以用它的名字为习作命题,突出它的色,香,味,形.适当地介绍这种美味的做法,能在叙述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通过互动,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完整地听完别人的介绍,并进行简单评价.二,【习作重,难点】

1.写作时,要使学生明确从美味的色,香,味,形四方面介绍,并在叙述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2.紧扣题意,抒发自己对美味的喜爱之情.三,【教学时间】二课时.四,【课前准备】

请同学们回家学会做一道家常菜,意在让孩子们熟悉做菜的基本过程,明确做一道菜所需的作料有哪些,尤其是关注自己制作家常菜的过程中所做的一系列动作,并在习作课教学时将菜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一起品尝.五,【教学过程】 一,品尝,激发表达的欲望

板书:美味.同学们,什么是美味 你认为的美味有哪些

(指名说:如,北京烤鸭,兰州拉面,云南过桥米线,无锡小笼包,糖醋排骨,南京臭豆腐,十三香龙虾……)小结:对,这些都是美味.它不一定是远在天边,也可以是近在眼前;可以是正餐大菜,也可以是街头的风味小吃;可以是各地的名吃特产,也可以是自家的家常小菜.)同学们,你们的美味在哪里(将自己制作的菜在小组内展示)2.即使咽口水,也不能偷吃.请各自回想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你的这道美味的特色在哪里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情绪高涨,畅所欲言.)3.小组选派代表,全班交流.4.品尝菜肴(要求:文明,有礼貌,注意用餐礼仪.)5.说说你喜欢哪道菜,为什么(指导说出这道菜的形,色,味等.)二,读文,明确习作要求

1.美丽的色泽,诱人的香气,独特的外形,难忘的味道,丰富的营养,这便是我们眼中的美味.请欣赏范文:《鸭血粉丝汤》,看看小作者是如何来介绍他心目中的美味的 2.交流:(突出了鸭血粉丝汤的色,香,味,形,还加以做法的介绍和独特的吃法,内容具体,语言生动,给人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读读习作的具体要求,说说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些什么 交流后明确习作要求:(1)要以一种美味为习作内容,写出美味的色,香,味,形的特点,可以用它的名字作为习作题目.(2)习作过程中,一定要细腻地体会自己的感受,把尝美味的感觉告诉大家.三,习作,介绍一种美味 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写作.四,修改,完成习作誊写 1.集体交流,一同评议.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做到:(1)紧扣题意,强调只介绍一种美味.(2)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避免倾向于美味的制作过程的介绍.(3)做到语言简洁和情感的自然流露.3.自己修改.4.誊写.

第3篇:《习作3》教学设计

《习作3》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习作3》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通过野外采风活动培养收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

2、学习状物的写法,写出秋天树叶形状、色彩的变化,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采集秋叶,制作标本、贴画、串链等秋叶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秋叶是秋天一道亮丽的风景。前天班会课,我们开展了“走进自然看秋叶”的活动,这两天,我们又让大家走进田野,自由采集秋叶,仔细观察,精心制作秋叶的作品,相信大家一定收获很多,把你们的收获拿出来,把你们的发现、思考、感想说出来,我们开展自由的交流。

二、交流指导

我们可以交流什么?(秋天树叶的变化,采集到树叶的颜色、形状、气味、触感,由树叶产生的联想,秋叶作品,活动的收获……)

先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再全班交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习作3》教学设计

《习作3》教学设计

《习作3》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在一天天长大,一步步走向成熟。有时,我们还会有一种“长大了”的感觉。谁愿意把这种感觉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呢?

2.创设情境。当然成长也会伴随着一些烦恼,也许你正为不佳的学习成绩而伤心,也许你正为与朋友间的一场不愉快而懊恼……

二、自主选材,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选择的内容。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准备写哪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学生的选择情况,鼓励每个方面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的内容,互相评议一下,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每个方面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昼说具体。

2.师生评议。要点:1、是否抓住了“题眼”,写出了自己成长的烦恼;2、内容是否具体;3、是否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四、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1.明确要求。读读“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习作3》教学设计(8篇)

《习作3》教学设计(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习作3》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作3》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对照本组课文,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植物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

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2.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

课前准备

1。、组织秋游,明确到野外进行观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搜集常见的树叶标本。

2.查阅资料,了解秋天树叶色彩变化的原因,并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发兴趣

1。、昨天,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到山上去秋游,观察秋天的树叶,你观察到了哪些树叶?

2。、在我们课本中还有几种树叶的照片,这些树叶我们昨天发现了吗?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什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习作3》教学设计8篇

《习作3》教学设计8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习作3》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作3》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习作3》借刘常宁同学的《小草中的发现》这篇习作例文进行示范引路,引导学生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仔细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这样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学到很多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简洁而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生活中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 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 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例文引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现象。

2、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述出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习作3》优秀教学设计

《习作3》优秀教学设计

习作指要

1、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查阅资料,使学生弄清苹果的常见品种,栽培的历史,生存条件,营养功效等,获取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2、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介绍苹果的品种等情况,写明常见品种、生存条件、营养价值及几种常见苹果在外形特征、品质、类别等方面的差异。

3、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尽力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教学要求]

1、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参观访问果园、商店认识水果品种以及查阅有关资料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懂得:接触社会,有目的查阅资料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来源。

2、练习按所提出的问题和所提供的卡片资料及自己在阅读和参观访问时所获取的新鲜资料,介绍某种事物的方法。

3、借助写作练习,“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摘抄、制作、运用资料卡片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顺序介绍苹果的品种等情况。

难点: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课前准备]

1、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本地的几家水果店,认识几种常见的苹果,看看它们的形状、颜色、品种等,了解它们的特点、产地、什么时候成熟,属于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教学设计苏教版《习作3》

教学设计苏教版《习作3》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美味写下来,突出它的色、香、味、形。

2、能在叙述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

3、通过互动,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完整地听完别人的介绍,并进行简单评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无论你走到哪,总能品尝到当地的.独具风味的菜肴。比如说: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柳州的螺蛳粉等,是否有垂涎三尺的感觉?

二、范例引用

1、开门见山,著名一词道出了鸭血粉丝汤的名气不小。

2、描写鸭血粉丝汤的看相好,运用了数量词、形容词、表示颜色的词写出其的看相,令人垂涎三尺。

3、写鸭血粉丝汤的做法,按顺序,配料清。

4、品尝鸭血粉丝汤,动作描写十分细致,如吸进、舔、咀嚼、品尝等,将品尝描写得形象逼真。

5、吃鸭血粉丝汤的一次经历,使文章添趣不少。

三、创设情境,介绍美味

1、模拟在饭店吃饭前的场景,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

介绍:喜欢的美味佳肴的色香味形

评价: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的口水直流三千尺,有人目瞪口呆,你觉得他的介绍哪些地方吸引你?你有

未完,继续阅读 >

《《习作3》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习作3》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