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红裙子的老师 导学案(湘教版四年级上册)

2023-02-11 08:08:15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穿红裙子的老师 导学案(湘教版四年级上册)

1、认识、会写“咬、趾、郁、扮、喊、捞、偏、笛、碗、演、肠、锅”12个生字。

2、联系课文理解“郁郁葱葱、蜷缩、偏僻、搜肠刮肚、辍学”等词语。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读通课文

想一想:

穿红裙子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乡村小学的学生们为什么这样喜欢她?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自己读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旁做上记号。)

 2、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自主识字。

yǎozhǐyùbànhǎnlāopiāndíwǎnyǎnchángguō

咬趾郁扮喊捞偏笛碗演肠锅

 (1)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

 (2)对于难掌握的生字找个自己找个形近字音近字加强记忆,如“郁、碗、演”。

2、学习新词。 (1)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新词,运用查字典或请教别人的方法读准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新词说话。

 

 

同桌或小组内交流学会的生字和新词。互相认读,说词语意思。

互相听写生字新词。

 

 

 1、展示自主探究的第2题。

 2、展示小组交流的第1题。

一、学生抄写新词。

偏僻辍学蜷缩与众不同郁郁葱葱

搜肠刮肚满心欢喜依依不舍锅碗瓢盆

有声有色三番五次打扮大喊大叫

二、朗读课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穿红裙子的老师(第二课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穿红裙子的老师深受乡村小学学生的喜爱。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裙子老师扎根山村,献身教育的高贵品质。

复习导入。

1、自己复习上节课生字。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想一想:

说说穿红裙子的老师为什么这样受乡村小学学生喜爱?

穿红裙子的老师来了后,孩子有怎样的变化?

穿红裙子的老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画出文中表现出孩子们喜爱穿红裙子的老师的语句。

学生分组交流,互相检查。

小组之间对比,交流。

因为这位老师上课与众不同,能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她还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

穿红裙子的老师来了之后,孩子们热爱学校,热爱学习了。

她把孩子们带出课堂,体验生活。

出示文中描写红裙子的句子,重点品读,体会穿红裙子的老师的高贵品质。

 

 

 

 展示自主探究交流的第3题,受到感恩教育。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假如你是这些学生中的一员,你会对穿红裙子的老师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通过学习《穿红裙子的老师》这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第2篇:穿红裙子的老师 教案设计

穿红裙子的老师

邵阳市双清区短陂桥小学 申旖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乡村孩子对红裙子老师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领会孩子们喜爱老师的原因。教法与学法: 教法:导读、导析。学法:读悟、交流。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引出新课。1.课件出示:课文图画。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图,谁能用书上的话为我们介绍这位老师的外貌。

生:她一头乌黑的头发,穿一条好看的裙子。师:没错,她就是穿红裙子的老师。板书课题:穿红裙子的老师 生大声朗读课题三遍。2.开火车,复习认读词语。

二、精读课文,走进穿红裙子的老师。

1.男生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与众不同”的意思,并且横线画出她上课与众不同的地方,指名读一读。

课件出示:有时她把学生带到村子中间的清水河里,找小鱼咬脚趾的感觉;有时把学生领到郁郁葱葱的牛头山上,看哪儿像牛头,哪儿像牛角;有时把学生打扮成课文中的大灰狼、小白兔、丑小鸭,在讲台上模仿课文内容大喊大叫,有哭有笑…… 师:还有的时候呢?展开你的想象,想象一下,还有的时候,她会——(动笔写一写)生1:有时她会带让我们带上锅碗瓢盆,去郊外野炊。生2:有时她会带着我们端着小脸盆去池塘摸田螺。

生3:有时她带我们去林间的瀑布倾听流水的声音、感受流水的清凉。

生4:有时她把我们带到草地上打滚、嬉戏、捉蝴蝶、网蜻蜓。师:比如,春天来了的时候——

生5:春天来了,她带我们去山坡上采来大把大把的野花,把简陋的教室打扮得像童话中的宫殿。

师:真好,所以,想象得合情合理哦!

生6:秋天,五颜六色的落叶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她就带我们去采集落叶,做成书签,拼成图画。

……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她与众不同的地方还有哪些?

课件出示 一生站起来读:“课堂上,同学们跟着她进入了课文的情境。我们一会儿仿佛是没捞到月亮的小猴,水淋淋地站在讲台上;一会儿又成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飞扬的雪花中……”

师: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生1:表示老师的课还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

生2:表示同学们跟着她进入了其他许多许多的课文情境。

师:那,同学们还会跟着她进入哪些课文的情境呢?想象一下,把它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生想象写话)

生1:我们一会儿是正在哭泣的灰姑娘,泪水汪汪地站在讲台上;一会儿是没借着芭蕉扇的孙悟空,咬牙切齿地立在云头。

生2:我们一会儿像月宫里的嫦娥,孤独地抱着玉兔,坐在冷冰冰的月宫里;一会儿又成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为了治水而奔波。

生3:我们一会儿是受了伤蝴蝶,不能再自由地飞舞;一会儿又成了活蹦乱跳的小兔,让兔妈妈操心不已。

生4:我们一会儿是可怜的丑小鸭,躲在芦苇丛里独自伤心;一会儿又成了狡猾的大灰狼,为了吃掉小羊而搜肠刮肚。

师:很好哦,“搜肠刮肚”马上就用上了。

生5:我们一会儿是威风凛凛的黑猫警长,正带领着警士们抓捕狡猾的“一只耳”;一会儿仿佛又成了没追到太阳的夸父,失望地倒地而亡。学习第4自然段。

师:找出本段中描写红裙子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她那耀眼的红裙子飘在活动场地上,飘在学校的小戏台上,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

师: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是怎样的?(黑板板书:课外精彩)

生1:我觉得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是指那些有声有色的班队会、活动课。生2:二胡、口琴、笛子,加上小碗、小盆这些“乐器”,在校园小戏台上演奏“交响曲”,这是我们在课本上所感受不到的精彩。

学习第5自然段。

师:孩子们喜欢这样的学校生活吗?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1:当然喜欢。我从这句话感受到的:学校成了孩子们的家,再也没有搜肠刮肚找借口逃学的,原来辍学的几个同学又背着书包上课来了。

师:“搜肠刮肚找借口”?你可以想象一下他们是怎样“搜肠刮肚找借口”的吗?

生1:老师,我今天不能去上学了,我肚子疼。

生2:老师,我今天要上山砍柴,我妈说的。

生3:老师,我外婆今天过生日,我们全家要去外婆家。

生4:老师,我家的老牛生宝宝了,我妈说让我在家照料一下小牛。

……

师:哈,你们的借口可真多呀!可这一切都随着穿红裙子的老师的到来慢慢改变了。接着找一找,你们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学校生活?

生5:我还从“家长们也满心欢喜地交谈着:„看这些娃儿,魂都叫学校给抓去了!‟”感受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学校生活。

师:你从家长的话中,听出了什么?

生1:我听出孩子们是多么喜欢学校,多么喜欢他们的老师!

生2:我听出了家长们对老师的满意,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孩子们很放心,再也不用为孩子们逃学、辍学而担心了。

生3:我听出老师的课、学校的生活就像一块大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

师:是呀,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呢?

生齐:穿红裙子的老师!

师:对,她那耀眼的红裙子,飘在——

生齐:活动场地上,师:飘在——

生齐:学校的小戏台上,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学习第6—8自然段。

课件出示:这些山里娃儿可急了,他们每天三番五次站在校门口的山坡上,等啊,盼啊,想看到那红裙子又飘回来。

师:孩子们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急。

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生1:我从“三番五次”、“等啊,盼啊”这些词体会到的。

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生1读,读得情真意切。

生2:我从“泪水汪汪”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你就是那个女生,由你来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吧。

生2读,读得哽咽。

生3:“山里娃儿还在等。直到太阳落到了山的那边,几个不甘心的小学生才背着书包,拖着沉沉的脚步依依不舍地回家。”我从“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体会到孩子们是多么盼望老师能回来呀。

师:你们已经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去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段(6、7自然段)吧。

课件出示:她带来了锅碗瓢盆,带来了书本和电脑,还带了几条更漂亮的红裙子。

师:你注意到这句话中的一个“更”字了吗?说说你的理解吧!

生1:老师把生活的日常用品也带来了,说明她要扎根山村的决心更坚定了,所以用上“更”字。

生2:她不仅回来了,还带来了书本和电脑,也就是带来了更多的知识,所以用上“更”字。

生3:我觉得应该是孩子们终于盼到老师回来了,在他们的眼中,穿红裙子的老师更漂亮了,所以用上“更”字。

师:穿红裙子的老师应该是来自条件很好的城市,她为什么要放弃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的条件,回到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来呢?

生1:因为她不忍心让家长们刚刚放下的心又重新,又重新……

师:又重新悬起来,对吧!

生1:对,又重新悬起来,她不忍心让刚刚爱上学习的孩子们又找借口逃学、辍学。

生2:因为她决心要为这个小山村的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生3高举小手:因为她舍不得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她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希望,她不忍心把已经送出去的快乐和希望又收回。学习第9自然段。

课件出示:孩子们围着她的的红裙子,叫着,跳着,许多学生流着泪笑了。

师:流着泪笑了,这是什么样的泪水?

生1:这是激动的泪水。

生2:这是幸福的泪水。

生3:这是放下了心里的那块大石头后舒心的泪水。

生4:这是迎接老师归来时喜悦的泪水。

师:对,这真是喜极而泣呀。

三、假如你就是这些乡村学校的孩子的一员,你想对她说?

第3篇:穿红裙子老师教学反思

穿红裙子老师教学反思

你了解了《穿红裙子的老师》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了吗?以下小编为你整理了穿红裙子老师教学反思,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穿红裙子的老师》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裙子老师扎根山村,献身教育的高贵品质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我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满意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抓关键词进行品读

1、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她那耀眼的红裙子飘在活动场上,飘在学校的小戏台上,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让学生抓住“飘”这个关键词来理解和体会穿红裙子老师的忙碌和辛劳。

2、“这些山里的娃儿可急了,他们每天三番五次站在校门口的山坡上,等啊,盼啊,想看到那个红裙子又飘回来”。让学生抓住“三番五次”、“等啊”、“盼啊”等词进行品读,引导学生读出山里的娃儿等老师回来的焦急迫切之情。

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

课文第三自然段“课堂上,同学们跟着她进入了课文的情境。我们一会儿仿佛是没捞到月亮的小猴,水淋淋地站在讲台上;一会儿又好像成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四年级上册《老师,您好!》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老师,您好!》导学案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体会教师工作地崇高,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阅读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始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 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新学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来临,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祝福的话想对老师说,那么,今天 在课堂上把自己心中想对老师说的话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学生自由发言)

是啊,老师不仅教给我们丰富的科学知识,还传给我们无数做人的道理。师生情,这是人间多么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

板书课文题目:老师,您好!

二、初读全诗,掌握生字

(一)教师范读。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同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穿红裙子的老师 导学案(湘教版四年级上册).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穿红裙子的老师 导学案(湘教版四年级上册)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