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合同法论文
第1篇:保险合同法论文
保险合同法论文
【摘要】保险合同法的基本准则是贯穿于保险法当中的,大家在签定保险合同过程中有必要遵从的根本性准则。它一直贯穿于保险活动的全过程,对保险立法和司法实习有首要的指导含义。其首要包含最大诚信准则、保险利益准则、近因准则。本论文经过对保险合同法基本准则的论说,进一步明白的知道保险合同中基本准则的含义和请求,分析其间的缺乏并提出合理定见,进一步完善保险合同法,维护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安稳保险市场次序的顺利进行,推进保险工作的健康开展。
【关键字】基本准则系统;最大诚信;保险利益;近因准则;丢失补偿
一、保险合同法基本准则的分析
(一)最大诚信准则
最大诚信准则应一起适用于保险人和投保人。投保人遵循该准则首要表现在照实奉告和实行确保上,保险人遵循该准则则首要表现在放弃和制止抗辩权上。对投保人而言,诚信准则首要表现为应当承当的二项职责:一是照实奉告;二是确保,即保险人请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对某一事项的作为与不作为、某种事态的存在不存在作出的许诺。
关于保险人而言,遵从诚实信誉准则,首要也应承当两项职责:榜首,实行阐明职责。缔结保险合一起,保险人应向投保人阐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特别是有关职责革除的条款,应当清晰阐明,未清晰阐明的,免责条款不生效能。第二,放弃与制止反言。这首要适用于保险人和保险代理人。如保险人或保险代理人明知不能承保或者因收取高额保险费而冒险签发保险单,就归于放弃做法。发作保险事端后,保险人不得以此为由回绝补偿或给付。
(二)保险利益准则
1.产业保险的保险利益
产业保险的保险标的是产业及相关利益,其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的经济利益。应具有三个条件:榜首,有必要是法令供认的合法利益;第二,有必要是具有经济价值的利益;第三,有必要是能够断定的利益。
2.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
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是人的寿数和身体,其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被保险人的寿数和身体所具有的利害联络。这种利害联络通常由保险法规则,首要包含:本人、配偶、后代、爸爸妈妈;与投保人具有奉养和抚育联络的家庭别的成员和近亲属;赞同投保人为其投保的被保险的人。此外,劳作联络、合伙联络、债权债务联络的当事人之间,也也许发作保险利益。在人身保险中,请求在保险合同缔结时有必要具有保险利益,不请求在保险事端发作后进行索赔时也具有保险利益。可见,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不用限于保险事端发作时仍存在,比方老婆为老公投保人身保险,并不因离婚而使得该保险合同无效。
(三)近因准则
所谓近因,不是指开始的因素,也不是最终的因素,而是一种能动而有用的因素。它既指因素与成果之间有直接的联络,又指因素非常强大有力,致使在一连串事情中,大家从各个期间上能够逻辑地预见下一事情,直到发作意料中的成果。如果有数种因素一起起作用,近因即是致使该成果的起决定作用或强有力的因素。近因准则的效能表现在:如保险人承保的危险构成发作保险标的危害的近因,保险人应承当对保险标的丢失的补偿职责。
保险人承当赔付保险金职责的条件是危害成果有必要与危险事端的发作具有直接的因果联络。危害成果也许由单因或多因形成。
二、对中国保险合同法基本准则的知道
(一)最大诚信准则
从法令理论和保险法的规则上来说,最大诚信准则请求保险合同的各方当事人最大限度地遵循诚实信誉,即该准则对保险人和投保人均有约束力。
因为中国现在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期间,信誉系统建造的各种法令法规不行健全,加上中国保险行业起步晚,尤其是十多年来的超常规开展,保险市场呈现了不正当竞争和粗豪式的规划扩大,形成了保险公司造假景象屡屡发作,误导乃至欺诈保户的疑问不一样程度地存在。
我以为保险业开展到现代,无论是法令仍是市场需求,都发作了很大改变,仍将对最大诚信准则的.了解停留在曩昔的知道上是不利于保险业的进一步开展的,最大诚信准则作为保险活动的基础应适用于投保人一起也应适用于保险人,这么才干完成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二)保险利益准则
在中国,只要保险人对投保标的具有必定的保险利益才干够投保。综上所述,保险利益的存在,只要当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为同一人时才有含义。保险利益发作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之间的经济联络,它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能够向保险公司投保的利益,表现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令上供认的利害联络,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因保险标的遭受危险事端而受丢失,因保险标的未发作危险事端而获益。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是投保的条件条件。规则保险利益准则的含义在于遏止赌钱做法的发作,避免道德危险的发作。
(三)近因准则
中国《保险法》和《海商法》都规则关于保险事端形成的丢失,保险人应承当补偿或给付保险金职责,但未对近因准则做出清晰规则,近因准则是在处理赔案时,补偿与给付保险金的条件是形成保险标的丢失的近因有必要归于保险职责,若形成保险标的丢失的近因归于保险职责范围内的事端,则保险人承当赔付职责;反之,若形成保险标的丢失的近因归于职责革除,则保险人不负赔付职责。只要当保险事端的发作与丢失的形成有直接因果联络时,才构成保险人赔付的条件。近因准则的不清晰是一个不可逃避的疑问,也是急待解决的一个疑问,我呼吁中国保险法立法应赶快对近因准则清晰规则,并学习国际上公认的典型判例,使保险赔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法令的高度一致知道,一致判案,这将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毕颖悟.《保险法》修订中的人本观探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04).
[2]陈爱军.影响保险合同建立的若干疑问研讨[J].今世法学,2003,(09).
第2篇:保险合同法
《保险合同法》基础知识
保险合同法》应掌握的几个问题
(一)保险合同订立的程序
险合同订立的程序与一般合同订立的程序相同,需要经过要约与承诺两个阶段,承诺一经成立,合同即成立,并产生相应的合同效力订立中,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保险合同成立。
二)投保单、保险单和保险凭证的概念
保单是投保人的书面要约。投保单经投保人据实填写交付给保险人就成为投保人表示愿意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书面要约。险单简称“保单”是《保险法》中列举的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订立的正式书面保险合同的一种。它由保险人签发给投保人,完整地记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是被保险人在保险标的因保险事故发生损失时向保险人提出索赔或给付的依据和凭证。险凭证是保险人发给投保人以证明保险合同业已生效的另一种文件形式,是一种简化了的保险。
三)对保险合同内容中以下概念的解释:
险标的、保险责任、除外责任、保险期限、保险责任的起始时间、保险价值、保险金额、保险费
保险标的是保险合同的保障对象。
保险责任是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人所负的责任,即所承保的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应承担的损失赔偿责任或保险金给付责任。除外责任是保险合同中明确列明的不属于保险赔偿范围的责任。
保险期限是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负担赔偿责任的时间段。
保险责任的起始时间应根据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期限而定,对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保险价值是指保险标的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以金钱估计的价值总额。
保险金额是保险人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
保险费是投保人付给保险人使其承担保险责任的代价,又称“保费”。
四)保险合同的特约事项的含义
保险合同必须具备的主要事项之外,保险合同的当事人还可特别约定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其它事项,即为特约事项。按照与保险合同的包括过去事项、现在事项和将来事项。
五)什么是保险合同的效力
险合同的效力,指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合同当事人、关系人依据保险合同,享有的一定权利和负有的一定义务。享有权利的人,可取得该项权利,负有义务的人应当履行该项义务,否则即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六)对于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来说,保险合同的效力
投保人负有缴付保险费的义务;
投保人负有如实告知义务;
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危险通知义务;
减灾防损的义务。
七)对于保险人来说,保险合同的效力
保险人来说,保险合同的效力,指的是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人应承担的义务。包括:
保险事故发生的原因
保险人承担损失赔偿责任的范围
履行赔偿或保险金给付的期限
八)对财产保险合同当事人和关系人变更的法律规定
保险法》规定,“保险标的的转让应当通知保险人,经保险人同意继续承保后,依法变更合同。但是,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另有约定
九)对人身保险合同当事人、关系人变更的法律规定
保险法》规定:“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收到变更受益人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在保险单上批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
十)保险合同内容变更的条件
据《保险法》的规定,下列事实出现时,保险合同的内容应当变更:
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增加,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应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解除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履行对保险标的安全应尽的责任,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解除合同。
据以确定保险费率的有关情况发生变化,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明显减少或标的的保险价值明显减少时,除非合同另有约定,保险人,并按日计算退还相应的保险费。
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的年龄不真实,致使投保人支付的保险费少于应付保险费,保险人有权更正并要求投保人补交保险费,或者按应付保险费与实付保险费的比例支付。投保人申报的年龄不真实,致使投保人实付保险费多于应付保险费的,保险人应当将多收的人。
十一)保险合同中止的概念
险合同成立并生效后,由于某种原因使保险合同的效力暂时停止的状况称为合同的中止。在合同效力中止期内,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十二)保险合同恢复的概念
险合同的恢复是指中止后的保险合同依一定程序和条件恢复其效力的情况。
十三)保险合同解除的概念
险合同解除是指在保险合同的有效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依法使合同效力终止的行为。
十四)投保人解除保险合同的条件
《保险法》的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并且不承担违约责任,当对保险合同存续期间所规定的权利义务进行清结,应当履行合同解除前的义务。
十五)保险人解除保险合同的条件:
《保险法》的规定:保险人不能任意解除保险合同。除非因为下列的情况出现:
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解除合同。
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在未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请求,保险人有权解除保还保险费。
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赔偿或给付的责任。
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约定履行其对保险标的安全应尽责任的,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解除合同。
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的,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履行前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保险标的危险危险程度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自保险合同效力中止之日起二年内,投保人与保险人双方未达成恢复合同效力的协议,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十六)保险合同解除的程序
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合同当事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解除合同。因此,在法律规定和约定的条件下,具有解除权的一方当事人,除合同。但当事人单方依法或依约定解除合同时,应当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根据《保险法》的规定,解除保险合同的通知,应当作为终止权利义务关系的凭证。任何一方不符合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单方擅自“解除”合同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及其他法十七)保险合同终止的其他原因
险合同终止除当事双方主动解除外,还有以下法律事实可以导致其效力终止:
保险合同的约定期限届满
保险人履行了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
保险标的发生部分或全部损失
《保险法》规定的其他合同终止的原因)财产保险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而被保险人未按合同约定及时通知保险人;)人身保险合同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合同,被保险人自杀的;)人身保险合同被保险人故意犯罪导致自身伤残或者死亡的。
第3篇:保险合同法
保险合同法(精选13篇)由网友 “苦于热天吹头”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保险合同法,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保险合同法全文
第十六章 建设工程合同
第二百六十九条 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建设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
第二百七十条 建设工程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二百七十一条 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活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公开、公平、公正进行。
第二百七十二条 发包人可以与总承包人订立建设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别与勘察人、设计人、施工人订立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合同。发包人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人完成的建设工程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人。
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与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
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
第4篇:合同法论文
论文题目:赠与合同法姓名:罗文楠
院系:国际艺术学院班级:城市装饰8班学号:10020081
1赠与合同
从小学到现在。每天都有关于法律的事情发生,无论是经济,还是感情,都涉及到法律,初中、高中只是听说法律,并没有觉得法律的重要性,现在觉得上大学了,应该要懂得一些法律知识,于是我选修了合同法,在学习了与合同法有关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它的概念,合同的概念并不在于单纯获得某种学理上和逻辑上的满足,而主要在于明确统一合同法的规范对象和内容
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合同的概念在适用范围上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广义的合同概念。这种观点认为,合同是指以确定各种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协议。因此,合同除应包括民法中的合同外,还包括行政法上的行政合同、劳动法上的劳动合同、国际法上的国家合同等。二是狭义的合同概念。这种观点认为,合同专指民法上的合同,“合同(契约)是当事人之间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
我要写的是赠与合同,列出了一项案例来分析:
基本案情:
原告白某与被告李某原系夫妻。
第5篇:合同法论文
浅谈合同法
本学期选了朱老师的经济法,受益匪浅、老师讲的很认真很细心。为我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会让我受益终生。下面本人浅谈一下合同法的学习心得。
合同法作为调整交易关系、维护交易秩序的法律,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法律规则。自1981年我国《经济合同法》颁布以来,立法机关先后制定了《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局面。围绕这三个合同法律,国务院及各部委又先后制定了一大批合同条例及规章,1986年《民法通则》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债和合同立法在走向完善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由于现行“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彼此间存在着内容重复、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尤其是缺乏规范合同关系的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和制度。因此,我国合同立法还极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的需要,有鉴于此,立法机关决定制定一部统一的合同法,使“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趋于统一和完善。
经济法是所有经济法律的统称,包含很多法律。比如《票据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税法》等很多部
第6篇:合同法论文
一、继续履行
1、继续履行的概念。继续履行也称强制实际履行,是指违约方根据对方当事人的请求继续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的合同责任形式。其特征为:
(1)继续履行是一种独立的合同责任形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合同履行。具体表现在:继续履行以违约为前提;继续履行体现了法的强制;继续履行不依于其他责任形式。
(2)继续履行的内容表现为按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义务,这一点与一般履行并无不同。
(3)继续履行以对方当事人(守约方)请求为条件,法院不得径行判决。
2、继续履行的适用。继续履行的适用,因债务性质不同而不同:
金钱债务:无条件适用继续履行。金钱债务只存在迟延履行,不存在履行不能,因此,应无条件适用继续履行的责任形式。
非金钱债务:有条件适用继续履行。对非金钱债务,原则上可以请求继续履行,但下列情形除外:
(1)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履行不能);
(2)债务的标的不适用强制履行或者强制履行费用过高;
(3)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履行(如季节性物品之供应)。
二、采取补救措施
采取补救措施作为一种独立的合同责任形式,是指矫
第7篇:合同法论文
合同法论文
——不安抗辩权
人类从历史发展以来就有各种各样国家制度和地方制度,长期以来人们就有一个意识,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约束人们的一种规章制度吧,这个学期选修了合同法这门课,合同法也是法律中的一部分内容。学了一学期,现在也对法律及其合同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自然人或法人)关于建立、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此类合同是产生债的一种最为普遍和重要的根据,故又称债权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所规定的经济合同,属于债权合同的范围。合同有时也泛指发生一定权利、义务的协议。
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深远。不安抗辩权的设置是法律为谋求双务。合同的公平,赋予先履约方免受损害的一种救济权利,最终目的是预防合同签订后在履行阶段先履行方遭受损害。由于市场瞬息万变,很多情势难以预测和把握,所以在合同订立后,正式履行前,后履行方有发生财产状况恶化或其他不能履行情形的风险,这时,先履行方在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发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