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格尔尼卡课件
第1篇:美术课格尔尼卡课件
美术课格尔尼卡课件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尔尼卡》这幅著名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具体的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的大阅兵大家都看了吧,多么的壮观,充满力量和喜悦。但是在1937年,西班牙北部格尔尼卡小镇,德国法西斯对原本美丽的格尔尼卡小镇进行大轰炸,杀害了数千名无辜者。画家毕加索听到消息后极为愤慨,于是在墙上激情创作了一幅壁画,用来痛斥和揭露法西斯的暴行,所以用地名格尔尼卡来命名这幅画,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赏析的画作就是
《格尔尼卡》。
二、 画家简介
欣赏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首先我们来认识这位画家——毕加索。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1904年定居巴黎。他从19世纪末从事绘画,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据统计共画了近37000幅作品也是立体派的先驱代表, 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代表作有《梦》、《亚威农少女》,还有今天我们要赏析的《格尔尼卡》。
三、画面内容分析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画,给你们的最初印象是什么?
乱、丑、灰。
画面中表现了哪些形象呢?
人、动物、灯等。
我们一起来赏析,这幅画看上去很杂乱,实际上是经过画家精细推敲、布局,画了六张草图才完成的。那我们怎么很清晰的解读这幅画呢?
首先我们把这幅画从左到右分为四段。
第一段:牛、抱着已死孩子的女人、躺在地上的战士。
在第一段中最突出的形象就是看上去很凶恶的牛,代表着法西斯的暴行和黑暗。抱着已死孩子仰头痛哭的女人,她的眼睛像两滴眼泪,表示母亲在战争中失去孩子的痛苦,是人类受苦受难的普遍象征。
她的右下方是躺在地上的战士,拿着一把断剑的剑柄。这是与敌人战斗时砍断的`,在断剑旁边还有有一朵小花,是画家抒发对死去战士的悼念之情。 大家看士兵的肢体还是完整的吗?不是,已经支离破碎。死去的士兵眼睛却是睁着的,表示他未能保家卫国而死不瞑目。
第二段:马、灯
马面目冷漠、无情的发出嘶吼,它面朝着公牛,有何寓意呢?代表着受难人民对法西斯的痛恨,象征着痛苦的人民。
用灯取代太阳,灯像人的眼睛,发出耀眼的光芒强化了扭曲的痛苦和悲剧的气氛。
第三段:举灯的女人、奔跑的人
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女人象征光明与希望。
下面是奔跑的人,我们发现他的后腿拉得很远似乎跟不上前腿的脚步,这是逃命的场景!
第四段:从楼上跳下来的人
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男子形象,为什么一下子就吸引我们的视线?他是从楼上跳下来,发出求生的呼喊,张着嘴巴,惊恐的面部让人过目难忘。
好,画面内容我们基本分析完了。
四、艺术特色
格尔尼卡+教案1、 色彩:黑、白、灰
整幅画用错宗复杂的黑、白、灰色块造成画面阴郁、恐怖的效果。
2、 构图:饱满、均衡
3、 造型:夸张、变形
4、 表现手法:象征、立体主义
五、作业
以象征和平的事物为题材(和平鸽、橄榄枝、吉祥物、大熊猫、),创作一幅简笔画。
要求:用立体主义风格去表现。(五分钟时间)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对《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了赏析,明白了立体主义描绘的对象并非如我们所见一般。真正的艺术,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板书设计:
第2篇:美术课《格尔尼卡》教学反思
美术课《格尔尼卡》教学反思
教学生欣赏名作《格尔尼卡》有一点感受,写一点,与大家共勉。
一是:故事引入
我先给学生讲有关毕加索的小故事,使学生对这一伟大的画家有了初步的了解的同时也对这位大画家感到好奇。然后我问学生,想不想知道他为什么能成为一名伟大的画家,又有哪些作品?
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欣赏
问题意识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良好的个性发展,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美术欣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
在欣赏前,我先围绕作品的特点拟好了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在欣赏 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如:你看到了什么,作品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感受,你感觉作者画这幅是为了什么,猜一猜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等等,很自然的引出这一节课的主题,就这样让学生在余味和悬念中结束。
三:交流是不可少的`
让学生相互探讨,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感受,在交流中他们的思想火花在碰撞,对作品就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也从中知道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作品,感受作品。
第3篇:美术课《格尔尼卡》教学反思
美术课《格尔尼卡》教学反思
美术课《格尔尼卡》教学反思
教学生欣赏名作《格尔尼卡》有一点感受,写一点,与大家共勉。
一是:故事引入
我先给学生讲有关毕加索的小故事,使学生对这一伟大的画家有了初步的了解的同时也对这位大画家感到好奇。然后我问学生,想不想知道他为什么能成为一名伟大的画家,又有哪些作品?
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欣赏
问题意识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良好的个性发展,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美术欣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
在欣赏前,我先围绕作品的特点拟好了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在欣赏 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如:你看到了什么,作品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感受,你感觉作者画这幅是为了什么,猜一猜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等等,很自然的引出这一节课的主题,就这样让学生在余味和悬念中结束。
三:交流是不可少的
让学生相互探讨,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感受,在交流中他们的思想火花在碰撞,对作品就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也从中知道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作品,感受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