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字坞的教学设计

2023-12-08 07:12:44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雁字坞的教学设计

雁字坞的教学设计

雁字坞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蜀相教案。

2.通过锤炼字句,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2.难点:“自”和“空”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三国中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智和忠历来为后人称道,那么,当一代诗圣杜甫路过诸葛亮祠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

二、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于河南巩县,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创作的诗很多,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教案《蜀相教案》。

三、背景知识

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诸葛亮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怀。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六年后即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瞻仰那里的诸葛亮祠,写下了又一首纪念诸葛亮的诗《咏怀古迹.其五》。

四、诗歌鉴赏

1.师问:诗歌写景的有哪几句?

生答:首联、颔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师问:都写到哪些意象(景物),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生答:祠堂、翠柏、碧草、黄鹂,营造了寂寞、悲凉的意境。

师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历来被认为名句,这里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

生答: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

生答:“自”和“空”却使诗意陡然逆转,在赏心悦目的春色上抹上了一层浓浓的寂寞和悲凉。正所谓是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

2.师问:诗歌叙事或抒情的句子有哪些?

生答:颈联、尾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师问:这两联中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

生答: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师问:该怎样来理解这两联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

生答: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生答: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我们读出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读出了诗人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3.归纳诗歌主旨

明确:这是一首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咏史诗。诗人借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第2篇:《雁》教学设计6

《雁》

【教学目标】

1、品读小说的语言,感受大雁在困厄中对爱情、对自由的渴求的可贵品质,体会爱情与自由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分析张家夫妇及村民们对大雁的态度,引发对生命的沉思。【教学重点】

品读表现大雁心理的言语,体会大雁对爱情的忠贞、对自由的渴求。【教学难点】

分析张家夫妇及村民们对大雁的态度,引发对生命沉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天空中,一群大雁展翅飞翔,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南迁北徙,假如其中一只大雁掉落地上再也赶不上队伍,那将会有怎么样的结果?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作家石钟山的小说《雁》。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板书】落难——等待——重逢——自杀

2、读了这篇小说,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爱情

自由

尊严

三、精读品析。

(一)公雁

同学们到文中去找一找,小说中哪些词句描写了公雁对母雁的忠贞爱情?

(二)母雁

1、小说重点对母雁的动作、神态和心理进行了描写,从而刻画出了母雁的心理变化,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母雁的心理变化呢?请同学们边读边用笔圈划,等会一起交流。(1)落难: 【板书】无奈(2)等待

(“仍”雁对自己的生命属于天空的态度,生前如此,死后也如此;梦想:飞往蓝天,与雁群、丈夫一起自由飞翔„„)

(三)鹅

小说中除了写雁,还写了鹅,作者是如何形容鹅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鹅:呆、迷惘、黯然失色。衬托了雁的高贵及雁有梦想、有追求。

(四)人

张家白白捡了一只大雁,他们给母雁疗伤,让她恢复健康,为了防止她逃走,又剪掉了她的翅膀。但母雁与公雁重逢的第二天,张家男女推开门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23节这惊人的一幕。

相信张家男女看到眼前的景象,他们内心的感触是非常复杂的。同学们小组讨论,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用几句话来说说张家夫妇此时内心的感触。

四、课堂小结。

是啊,大雁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自由的执著追求,对命运的宁死不屈,这种生命的品质是多么的高贵啊!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大雁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他们属于天空,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就永远失去了自由,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我们要敬畏大自然所有的生命。

第3篇:雁教学设计(精选6篇)

第1篇:雁教学设计

《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了解文章的主旨。

2.学习拟人化的手法,学习动作描写与心理刻画结合的表现手法。3.体会雁撼人心魄的举动,理解生命对爱情和自由的热烈追求。

【重点难点】

1.重点:拟人化的手法,动作描写与心理刻画结合的表现手法。2.难点:理解雁撼人心魄的举动,及其对爱情和自由的热烈追求。

【正音正字】

徙xǐ惘wǎng挟xié应和yìnghè

【词语积累】

黯然失色喜出望外齐心协力空前绝后

【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2、本文的内容是什么?

(一只受伤的大雁,收养它的人剪了它的翅,它不能再回自然,最后大雁夫妇以死明志。)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这个故事,歌颂了执著追求自由、至死不渝的精神,同时也谴责了人的自私和残忍。)

【课文分析】/ 4

“她的一只翅膀垂着,翅膀的根部仍在流血。”称呼雁为“她”,用了拟人的手法。这里表达了这样一种理念:人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雁也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生命是平等的。

“她只能目送丈夫孤单地离去。”写出受伤大雁的激愤和渴望,绝望和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雁儿飞》教学设计

《雁儿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柔和连贯的声音唱好歌曲《雁儿飞》

2、能随三拍子音乐进行简单的律动,动作与音乐合拍。3、在音乐中体验秋天,感受秋天。

教学内容: 唱《雁儿飞》;律动《大雁飞》,用乐器为歌曲伴奏,掌握三拍子。

教材分析: 本单元作品是一组表现秋天来临、候鸟迁徙的音乐作品,情绪稍有不同(活泼与优美对比)。本课重点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充分体验三拍子韵律,在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强弱规律,否则会破坏音乐的美感。

教学重点: 充分体验三拍子,感受歌曲意境,表现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提问:1)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秋天”)

2)我们学过哪些关于秋天的.歌?“小树叶”、“红叶”等

3、歌表演:《小树叶》

4、提问:秋天到了,除了小树叶发生了变化,你还观察到哪些变化?(……)

5、小结发言: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一片片从树上落下来

秋天到了,庄稼熟了,人们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秋天到了,大雁也忙着搬家,到南方去过冬了

二、导入:

1、让我们跟着音乐,学一学大雁飞吧。(随音乐做简单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早雁》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杜牧诗三首授课提纲

早雁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让学生了解中晚唐社会现实在诗歌中的大致反映.

2.了解杜牧诗歌中表现出来的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讽刺,对人民疾苦同情的情怀.

3.学习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

以温习《阿房宫赋》导入课文,由此介绍作者.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李杜」。杜牡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并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之中。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古不今,处于中间”。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春》:千里莺鸣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研讨诗歌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诗歌。

2、范读诗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雁的设计

教育版中学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生命的沉思”

《雁》教学设计

单位:西安市雁塔区航天小学 姓名:刘佩军

电话:(029)85208467

邮编:710100

地址:西安市15号信箱10分箱

雁石钟山

西安市雁塔区航天小学刘佩军

教材简析:

课文出自初二“生命的沉思”单元,我把它拿来在小学六年级尝试教学,可引导学生思考雁追求的执著、崇高,在抗争的过程中彰显崇高的美。

教学设想:

尝试让小学生学习中学的语文,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抓住文本,通过理解文字的语言魅力,进而感受作者的写作情感,从而得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由此学会敬畏生命。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雁的形象,理解雁的情感,体会雁的执着。

教学重点:

读出、悟出大雁追求梦想时变化的心情。

教学难点:

研读,了解雁选择死亡的原因。

教学准备:

自己制作关于大雁的幻灯片课件,以及《我是一只小小鸟》、《梁祝》两首歌曲。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新课已经学完,今天咱们要共同学习一篇初二的课文,也是我们在小学的最后一次新课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雁字回时-随笔

雁字回时-随笔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词里很喜欢这首,反到胜过《如梦令》,更略去了《声声慢》。

刚接触这首词时,正是通常说的“情窦初开”。把玩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放下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始终拿着“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放不下……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雁字”:飞翔的大雁或呈“一”字,或呈“人”字,故称雁字。

所有书上的解释,都是这样。

或许,是我太固执,一口咬定这句定有深意。

雁,成“一”、“人”;“雁字”,即为“一人”;那么“雁字回时”,岂非“一人回时”?

这说得通吗?

通常认为,这是词人为丈夫而写的`。两地分居之情由鸿雁锦书来托,无可厚非。只是,书中似乎都没有分析过“云中谁寄锦书来”,与下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衔接,似乎没有那么顺畅。

可如果是“一人回时”,我们便可这样理解:赵官人人未至,信先发,书托鸿雁,告知归期。李词人便知其(一人)回时,将是月半清晨(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李雁)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李 雁

教材简述:

《青山不老》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环境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学习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三番五次、盘踞之地”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深入阅读,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预习提纲:

(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读通顺读正确。(2)勾画出本课的新词,读读记记。

(3)搜集晋西北的相关资料,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教学难点:

体会老人崇高的精神。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揭题

课件出

未完,继续阅读 >

《雁字坞的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雁字坞的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