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

2024-02-19 07:12:42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为主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用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到“会学”, 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说出全球海陆分布和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语言表达的能力训练。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图、竞赛图表

教学方法: 讨论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

六、教学过程: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六个环节:

(一) 创设情景导入本课 4分钟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课件演示:地球动画和图片

学生活动:

1、观察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奇。

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

3、由学生讨论后请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这种教学方式,强化了讨论法这一学习方法

(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 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7分钟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

2、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课件演示:

1、世界海陆分布图。

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3、水、陆半球图。

4、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

学生活动:

1、随机的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

2、观看展示。

3、观察不同的地图进行分析判断。

4、学生回答问题

(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的能力,让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到了人类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永远的目标。)

(三)观察思考 深入自学 5分钟

1、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

2、师:看完海洋,我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课件演示: 1、“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

2、世界地形图。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回答问题。

(学生大多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四)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20分钟

1、师:地球上有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课件演示:

1、大洲、大洋的分布图

2、各大洲大小比较示意图

3、亚洲与欧洲、非洲分界图

4、北美洲与南美洲、亚洲分界图

5、各大洋大小比较示意图

6、“一笔绘五洲”

学生活动:

1、请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亲自的绘图加深了学生的空间印象,也提高了绘图技能。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共同突破难点。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竞赛活动巩固练习 6分钟

1、设置抢答题: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2)亚洲和欧洲的界线是什么?

(3)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2、把各组的得分写入表格,对各组的表现作点评。

课件演示:所提的`问题和图片。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活动,以抢答形式为主(各组任一成员都可抢答,答对的为本组得分)

(中学生好胜心强,用竞赛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六)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3分钟

1、师:“本节课你学习了那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

课件演示: 板书和作业内容

学生活动:

1、学生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2、记录作业内容并做作业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面作业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七、教学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在提问时注意问题的目的要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见解。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世界海陆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1、四大洋

(1)洋、海和海峡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1)大陆、半岛、岛屿

(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州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④亚、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附:竞赛得分表

组别

得分

总分

名次

第2篇:大洲和大洋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能在图上标出来。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重 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2.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难 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教学过程

(一)复习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二)授课

出示幻灯片1回答下面问题

1、找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东半球有几个大洲?说出相对方向。西半球有几个大洲?相对位置。南极附近是什么大洲?

3、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几个?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几个?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哪个?

出示幻灯片2 找出完全在东半球的大洋?最大的大洋?面积最小的大洋?20w穿过的大洋?纬度最高的大洋?

(三)练习

第3篇:大洲和大洋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七里香”为你整理了“大洲和大洋”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大洲和大洋一、课程标准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二、教学要求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2.从地图中认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3.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4.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步骤[由历史事件导入]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新篇章;1961年4月12日,一外名叫尤瑞·加加林(_ _ _ _ _ _ _ _)的前苏联宇航员乘坐飞般环绕地球轨道飞行,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中的人。】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_ _ _ _ _ _ _)有幸成为登上月球表面的第一人。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踏出第一步时,他说“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个飞跃(一大步)EG:_ _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

一 世界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真正的水星)提问: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半球:陆地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西半球。

二、世界陆地

1、概念

A、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有___六个

全在北半球:亚欧(最大)、北美

全在南半球:南极、澳大利亚(最小)

跨南、北半球:非洲、南美

B、半岛:陆地伸入海洋的部分,属于大陆。

最大的是阿拉伯半岛。另外印度、中南、朝鲜半岛

C、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散处在海洋、河流或湖泊中。

最大的格陵兰岛(属北美洲)。按成因可分为

大陆岛(台湾岛、海南岛、马达加斯加)、火山岛(夏威夷群岛)、珊瑚岛(澳大利亚大堡礁)、板块挤压岛(日本群岛),冲积岛(崇明岛)。

彼此相近的一群岛屿称为群岛。

D、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岛屿的合称。面积大于其大陆。

2、大洲:七个,填注课本上的空白图

(1)分布:大到小是亚、非、北美、南美、欧、大洋、赤道穿过哪些大洲(亚、非、大洋、南美)、大陆(非、南美)? 北极圈穿过哪些大洲?(亚、欧、北美)哪些大洲全部在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吉林省磐石市明城中学 高飞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

一、课程标准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二、教学要求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2.从地图中认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3.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4.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步骤[由历史事件导入]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新篇章;1961年4月12日,一外名叫尤瑞·加加林(_ _ _ _ _ _ _ _)的前苏联宇航员乘坐飞般环绕地球轨道飞行,成为第一

个进入太空中的人。】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_ _ _ _ _ _ _)有幸成为登上月球表面的第一人。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踏出第一步时,他说“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个飞跃(一大步)EG: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这是一句震

未完,继续阅读 >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