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图题诗》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第1篇:《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欢迎阅览。
教材分析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这幅《墨梅图》构图新奇、别致,一枝梅花横贯画面,花朵淡墨轻染,照应诗中的“淡墨痕”,花“好色”,但“梅花”香气淡淡溢出,使人不能不叹为观止。而且,画中题诗书法饱满苍劲,与诗意画意相融合,更添一奇。
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文化区,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网络畅通。学生主要来源于城市及城市化的农村,由于受环境影响,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学习主动性较强,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勇于发现,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成长较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准备:
1、 课前搜集有关《墨梅》及王冕的资料
2、 多媒体课件
附:多媒体课件简介
课件背景选择江浙一带水乡美景,这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诗人当年创作情境,当介绍诗作背景时“诗人王冕”及“墨梅”伴随舒缓的筝乐缓缓映入眼帘,学习诗作时诗作出现于画面;初步感知检查反馈时重点字闪烁并出现读音;学习诗句时为避免干扰学生,画面只保留江南水乡的背景及所学的诗句,诗句依次出现,学习探讨重点词时重点词语变为红色,当单击重点词时旁边出现其解释;挖掘深意,体会情感时画面再次出现“诗人王冕”及“墨梅”;赏画-配乐有感情朗读时“墨梅”及舒缓的筝乐再度响起。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王安石的诗叫《梅花》,你们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
梅 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2、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
你们知道这首《墨梅图题诗》是谁写的吗?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墨梅图题诗》。(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1)理解“墨梅”,这里的“墨梅”是什么意思?
(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课件)
(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2)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 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 指名读。
(2) 点击重点词语:洗砚池、淡墨痕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3) 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 师归纳,生质疑:
师: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出示课件)
生:(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板书。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
生:淡墨痕
师: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5) 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1) 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 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生:(试说:我是抓住……。师补充口头提问:清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乾坤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乾坤:天地,人间。)
师:由这两句可以看出墨梅还有什么特点?
生:(清香的气味)板书。
师: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
生:(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
(3) 指导朗读古诗
3、挖掘深意,体会情感
(1)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2)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梅花要么白色,要么红色,为什么王冕却要将梅花用淡墨表现并描写出来?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这首题画诗,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卓尔不群的高洁志趣和情怀。)
(3)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4)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四)拓展延伸,指导实践
1、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同学们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2、赏画-配乐有感情朗读古诗。(课件出示)
3、集体背诵古诗。
(五)布置作业: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板书设计:
墨梅图题诗
元 王冕
淡淡的色彩
清香的气味
卓尔不群
第2篇:《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墨梅》及王冕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王安石的诗叫《梅花》,你们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2、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
你们知道这首《墨梅图题诗》是谁写的吗?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墨梅图题诗》。(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1)理解“墨梅”,这里的“墨梅”是什么意思?
(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课件)
(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2)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洗砚池、淡墨痕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
师: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出示课件)
生:(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板书。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
生:淡墨痕
师: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5) 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生:(试说:我是抓住……。师补充口头提问:清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乾坤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乾坤:天地,人间。)
师:由这两句可以看出墨梅还有什么特点?
生:(清香的气味)板书。
师: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
生:(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
(3)指导朗读古诗
3、挖掘深意,体会情感
(1)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2)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梅花要么白色,要么红色,为什么王冕却要将梅花用淡墨表现并描写出来?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这首题画诗,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卓尔不群的高洁志趣和情怀。)
(3)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4)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四)拓展延伸,指导实践
1、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同学们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2、赏画-配乐有感情朗读古诗。(课件出示)
3、集体背诵古诗。
(五)布置作业: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常听人说起岁寒三友这个词,谁愿意告诉老师岁寒三友具体指什么?
2、你们见过梅花吗?(出示图片)
3、都说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4、板书课题。(出示古诗)
二、初次朗读诗歌,解决生字新词
1、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讨论交流,自学字词。
3、出示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三、熟读诗歌,理解诗文
1、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学生交流后老师点击重点问题学生读一遍)
2、好,带着这些疑问大声朗读诗歌
3,小组讨论古诗意思。
4,汇报交流诗意。
5、引导分析墨梅特点及精神
6、诗人真是光赞美梅花吗?他为什么要做这首诗呢?出示作者的资料,学生读一读。交流做诗的原因及目的。
7、认真欣赏图画,说说你对他的理解。
8、再读诗歌,体会感情。
四、 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明确:“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请学生说说“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积累与梅花有关的古诗。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这幅《墨梅图》构图新奇、别致,一枝梅花横贯画面,花朵淡墨轻染,照应诗中的“淡墨痕”,花“好色”,但“梅花”香气淡淡溢出,使人不能不叹为观止。而且,画中题诗书法饱满苍劲,与诗意画意相融合,更添一奇。
二、学情分析
1、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已经具备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能在课前根据要求,通过书本、上网、问家长等手段,查找到有关课文的知识,。
2、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已经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包括如何分工、如何有序的表达、如何在讨论时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如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等等。所以,在本堂课我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
3、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完整、通顺的语言回答问题,进行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本节课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此种能力。
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学习主动性较强,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勇于发现,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成长较快。
三、设计理念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在教学中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所以在本节课我设计了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体学生齐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整个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四、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3、感受古诗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感受诗情画意。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国花是哪一种花吗?(牡丹)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牡丹,可是你知道吗,还有一种花它与牡丹并称国花,它就是(出示图片)梅花。如果说,牡丹的雍容华贵是那华美的袍,是国家富裕繁荣的表,那梅花则是我们中华民族铮铮傲骨的魂,我们的骨,我们的脊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我们以前也学过一首王安石的诗叫《梅花》,还能背下来吗?(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与众不同的梅花图,那就是王冕的《墨梅图》。我们不仅欣赏他的画,更要欣赏他题写在画上的诗。齐读课题:《墨梅图题诗》,这首诗是咏梅的上乘之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咀嚼这绝美的诗篇。
2、据题质疑
理解“墨梅”的意思。
(二)走进诗人,欣赏诗画。
学习古诗,我们要解诗情,首先要了解诗人,谁能介绍一下王冕?
1、王冕,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
2、诗画欣赏。(播放作者简介及诗歌赏析视频)
诗小结:难怪《诗画欣赏》里评价整个画面虽无艳丽的的“好颜色”,但看上去,梅花的“清气”似从纸中透出。
(三)三读感悟,欣赏诗歌。
我们欣赏了王冕的书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这首题诗。
1、一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韵味。
冕(miǎn)乾坤(qiánkūn)妥协(tuǒxié)
卓(zhuó)尔不群花蕊(ruǐ)厌恶(wù)
①指名读诗
②师配乐范读,生画节奏
③男女生赛读
④齐读古诗
2、再读诗歌,弄懂词义,理解诗句。
①洗砚池:典故,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②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③清气:(一语双关)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你们知道王冕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他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而过着“淡泊以明志”的隐居生活。所以“气”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傲气、骨气、正气)
④乾坤:天地,人间。
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群出众)
哪些卓尔不群的气节?(不贪图虚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向世俗献媚,淡泊名利,坚守自己的情操)
3、三读诗歌,边读边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王冕就像他笔下超凡脱俗的梅花一样,淡泊名利,坚守自己的情操,不向权贵低头,让我们三读诗歌,替王冕发声。
中国画讲究画面和诗文相得益彰,讲究诗画结合。王冕的画清新脱俗,而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中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性,但这不影响我们对于这幅画这首诗的喜爱与赞美。
(四)“诗言志”
要说世上最难读懂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人的心。上课初始,大家是带着学习任务,了解诗人,而当我们品完诗情解完画意,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诗人的身上,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①王冕作诗的原因。
②王冕用淡墨表现梅花?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的高洁志趣和情怀留在天地之间。而这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有的是本事,享尽富贵荣华,但他不愿同流合污,而是在腐败风气中独善其身。
这种精神在现代化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归隐山林,淡泊名利我就不求上进,老师希望的是,在我们追求各种“快”的道路上,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适时的静下心来,沉淀下来,“不要人夸好颜色”,我们只做更好的自己,最好的自己。
(五)拓展延伸
1、“岁寒三友”
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
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花中四君子”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
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歌。
2、搜集查找其他赞美梅花的诗歌。
3、画一画梅花。
八、板书
色彩:淡墨痕
墨梅图题诗诗言志淡泊名利、卓尔不群
气味:清气
第3篇:《墨梅图题诗》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孙哲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自主学习:
(一)、检查预习
1、字: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协(tuǒ xié)卓(zhuó)尔不群 花蕊(ruǐ)厌恶(wù)
2、词:
卓而不群:形容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二)交流材料:
1、作者:王冕(1300-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幼为农家子,自力苦学,后从学者韩性受教。应进士举不中,遂下东吴,入淮楚。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见天下将乱,遂归。晚年,南方起义兵兴,移家浙东九里避难。据说他死前不
第4篇:墨梅图题诗教案
墨梅图题诗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教学构思:
教学本课时从诗文入手,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训练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的处理。师再引导作浅易的赏析,然后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结合诗画欣赏理解诗的内容。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检查预习
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协(tuǒ xié)卓(zhuó)尔不群
花蕊(r
第5篇:《墨梅图题诗》教案
墨梅图题诗
刘冬云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2.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3.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说说你们眼中的梅花是什么样的?
2、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梅花情有独钟,他们写下了不少描写、赞美梅花的诗篇,谁能背一背?
3、从中你们了解到了梅花具有哪些品格?(高洁、傲骨、不畏严寒„„)
4、元末明初也有一位画家,他叫王冕,他种梅、画梅、写梅,甚至他住的屋子都被他成为“梅花屋”,大家想不想看一看他的作品?(投影欣赏)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图题诗——《墨梅图题诗》。
6、读题目,还可以怎么读?
7、通过题目你了解到什么?(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图题诗: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内容差不多的诗句。)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课前布置了预习,先自读诗和“诗画欣赏”,注意要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正音
3、互读课文
4、质疑
三、诗画赏析
1、以前学诗,我们往往通过品诗,品人理解诗的含义;今
第6篇:墨梅图题诗教案
墨梅图题诗
教学目标 :
1.学习生字词,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3.在诗画的感染下,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体会诗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气节和人品。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准备:图画、资料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体会诗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生推荐书目。
二、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八单元——岁寒三友。哪三友呢?
学生说——梅、竹、松 教师出示PPT2、这节课我们先来欣赏梅,关于梅花的诗句你都积累了哪些?
3、师:梅是傲骨的象征,是高洁操守的象征,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而王冕的《墨梅图题诗》咏梅、赞梅的上乘佳作。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味这绝美的诗篇。
4、齐读课题 什么是图题诗?
5、王冕,你了解多少?
6、我们来对字、词、诗的预习做以检测。①个人展示读诗 ②说对重点词的理解
③理解文中的四字词:先读,再说有哪些不理解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