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庐中学学习心得_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东庐中学学习心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东庐中学学习心得
连云港市东海县白塔埠中心小学
唐振云
东庐中学是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永阳镇的一所农村初中,她座落在秦淮河源头的东庐山下、风光旖旎的中山湖畔。作为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初中,东庐中学与其他许多初中一样,曾长期处于硬件差、师资差、生源差和观念落后、手段落后、质量落后的“三差三后”状况。学校从1999年开始尝试进行“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形成了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方式,构建了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体系,营造了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讲学稿”是将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后的课程载体,它的开发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不断将国家课程化为“教师理解的课程”和“学生经验的课程”,并使两者逐步融合。在此过程中,由于参与主体多元、师生参与程度充分,又因其贴近学校实际、尊重师生独特性和差异性,故教学效益显著,更为重要的是教学成为学生和老师幸福的重要历程。
“讲学稿”的生成,不仅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为老师搭建了飞翔的舞台,专业素养不断提升,一批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而且减轻了学生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引起了学校生活的深刻变化,校园生活回归了常态,所有学生都获得身体、心理、智力诸方面和谐的发展,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近年来,东庐中学又全面实现了“六无”,即:一是学生无辍学;
二是优质生源无外流现象;三是不分快慢班;四是无不开课程;五是无加班加点,不补课;六是不买教辅书,不用练习册。而在这‘六无’状态下,东庐中学的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县、市前列,探索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东庐中学的教育改革早有耳闻,相比自己的学校教育,心中早就萌发了诸多疑问,例如:1.评价制度不改,我们如何敢放手让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校本课程”? 考试制度不改,我们怎敢不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考试技巧? 2.课程资源不够,我们如何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3.教学工作负担已经很重,时间和精力都不够用,我们如何还能做研究呢? 4.一节课要完成“双基”教学任务已很难了,还让我们将“激情、微笑、趣味、爱心、鼓励”带进课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做到吗? 5.我们曾经进行的一些改革和研究效果不佳,或是难以推广或是昙花一现,或是难以为继,为什么呢?我们还要不要进行下去了?我们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等等。
通过半天的参观学习和走访了解,我的这些疑虑也迎刃而解: 讲学稿是一种融教师教案、学生学案、分层次评价练习、课堂笔记、复习资料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探究活动的文本,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后的校本课程。它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规律:两案合一,避免了教与学两张皮现象;两本合一,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备研合一,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两案合一,避免了教与学两张皮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向来是一对矛盾。比如,课堂上教师讲得多了,学生练得就少了;课后作业布置少了,担心学生的知识不能巩固。怎么找到教与学的一个最佳结合点,这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多年来苦苦探求的一个问题。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认真备课,这是教学常识。但是,教师的教案往往是“讲案”,只考虑教师怎么讲,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即使教案中设计了一些“双边”活动,也往往是自导自演、自问自答。如有的教师在教案中写道:“师问:„„生答:„„”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把它演出来就行了,效果主要是看教师讲得生动不生动,学生配合得好不好。有些教师的教案不允许学生看,因为学生一旦看了教案,教师在教案中设置的一些“包袱”就泄底了,上课时教师就没法展示教学的艺术。实际上,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教与学还是两张皮,教师讲的东西不一定是学生想学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学生不会的东西。
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的,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上、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讲学稿”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课本。实际上,课本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教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已经学会的,教师就不再讲;学生不会的,教师进行点拨。这样,教师教的东西就是学生想学的东西,学生不会的东
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教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
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的问题,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奥妙所在。2.两本合一,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
在大多数中小学中,每门课学生至少需要两个本子,一个是课堂笔记本,学生要把教师讲的东西记下来,以备复习和考试用;另一个是课后作业本,作业本还往往不是一个。除此之外,学生还要买社会上的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而这些复习资料和练习册往往是东拼西凑的东西,很难做到精选题目和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上,我们说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负担过重,有很多中学生的作业要做到晚上的十一二点。而东庐中学的学生上课只有教师发的一张“讲学稿”(一般是8开的一张纸)。课前预习用的是这一张纸,上课看的还是这一张纸,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记录,没有专门的课堂笔记本。课后,学生复习时用的还是这张纸,没有专门的作业本,也不买社会上泛滥的各种复习资料和练习册。过一段时间,学生把“讲学稿”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有些“讲学稿”中还有“中考题回顾”,提醒学生在以往的中考中有这类的题。另外,“讲学稿”中还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和资料,让学生随堂练习,开发课程资源。在课堂上掌握得好的学生课后不需要做作业,他们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东庐中学,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也得到了有效的减轻。3.备研训合一,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讲学稿”是集体备课的结晶。现在有些学校虽然每周学校领导都检查教师的教案,但往往只注意形式而难以顾及内容和效果,至于在课堂上教师用不用这个教案,有多大效果,就很难说了。而东庐中学集体备课的做法,过程完备,环环相扣,即使有个别的老师不认真,也很难在整个过程敷衍过关;即使有的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了落实。“讲学稿”的研制和使用经历“个人构思→先成个案→交流研讨→后成共案 →课前反思→实施精案→课后反思→交流提升”的过程,因此,一份好的“讲学稿”,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充分施展的空间;既体现了合作研究、博采众长,又留有了公平竞争的余地;既把备课时的隐性思维转化成了显性思维,把教师静态的个人行动转化成了动态的合作研讨,又为个人提供了个性化探究、建构的可能。
回顾东庐中学的发展历程,他们经历了二元分离、双元合一、多元融通三个阶段。学校在探索中找到了教学特色,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合融教育”理念,在更高层面上打造整体化的学校特色品牌。东庐中学的特色化发展之所以比较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1.注重学校特色的内在生成;
2.提炼出核心理念是使局部特色上升为整体特色的关键; 3.整体特色的生成需要学校的主动设计。
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教改,其核心价值在于:激活了应当发展、需要发展、也可以发展的人。这里全是乡村的孩子,但他们不委琐,而是面容灿烂,灵气十足,找到了生活的自信;这里的教师并不来自知名学府,但他们不卑微,而是恪守信念,满怀激情地登上了一方价值实现的舞台!
东庐中学学习汇报受学校委派,在在院长助理陈占文先生的带队下,我校一行四人前往江苏南京市潥水区东庐中学参观学习。短暂的四天学习,主要体会是“普通学校,做法朴素,行之有效,长期......
东庐中学教学模式第一章 讲学稿产生的背景及实践情况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改革在东庐中学的实践情况1.产生背景2.讲学稿的具体做法实行教师超前备课(即在假期内)、集体......
南京市东庐中学考察报告东溪镇中:王德才2007年11月18—23日我有幸随县教委组织的教育考察团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等学校考察学习。东庐中学实施的教学合一的“讲学稿......
——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学校简介东庐中学是地处南京市溧水县永阳镇东庐村的一所农村中学......
参观学习东庐中学有感颜金凤五月初,学校青年会组织参观、学习南京市溧水的东庐中学,在参观过程中,整洁的校园、人文化的布置、有序的教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感触颇多。一、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