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历史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历史读书笔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书笔记历史”。

读《近代新疆史事论述》《龟兹古国》有感

王振楠

学号2009061620

*** 我去图书馆的时候,老师推荐的很多关于新疆历史的书都被一扫而光了,而且其他书也不多了,觉得挺遗憾的,就顺便借了几本,还读了同学借的几本,就是觉得《宗教论》挺好的,还有一些关于西藏的事情。

我们所处的民族不一样,信仰也会有所差别,宗教在世界有很多,在中国也分很多类,那是人们希望的寄托和舆论约束的动力。

对于之前新疆发生的事情我不做评价了,就说说新疆的近代历史吧!

新疆称西域,位于我国西北边疆,西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这一名称出现于清代)

在这里居住的各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同祖国内地发生着密切联系。远在两千多年以前的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60年),中央王朝就在西域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府等行政机构,进行统治管辖,西域正式统一于中国版图。

清朝时期,清政府平定西域准噶尔部叛乱(乾隆二十年,即1755年),对新疆实行大规模移民,主要是守边屯田,后把西域改称新疆(1884年建立新疆省,文见《新疆一词的由来》),在惠远(今霍城县)设伊犁将军府,统辖整个新疆的军事、行政事务。此时,汉人成为移民新疆的主要人员构成,居住于巴里坤、木垒、古城(今奇台)、昌吉、迪化(今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后因屯垦需要,汉人从上述地区迁往塔里木盆地四缘的喀喇沙尔(今焉耆)、吐鲁番、和阗(今和田)等地。光绪元年(1875),左宋棠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此时,湘军入疆,不少人定居,袁大化任新疆巡抚时,来

了不少河南人,杨增新任新疆省长时,许多云南人到疆落户。另外,清代遗迭的犯人来疆每年不下六七百人。

特别是在清政府腐败之后签订的种种条约,真让人心疼。

(近代新疆的第一次危机:同治三年(1864年),新疆爆发了维吾尔族及回族等族人民的反清武装起事)

抗战时期,由于新疆不像内地那样战乱那样,局势相对稳定,内地(陕甘等地)许多人迁来新疆。

解放后,1949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随后,很多解放军官兵(绝大多数是汉族)就地转业,分布于新疆各地,组建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10余个师和100多个农牧团场,这是解放后首次大批汉族人迁入新疆。

1952年,兵团从上海、湖南、湖北、山东等地招调女兵并派有干部及其家属进疆,1958年到1959年,山东、安徽、江苏支边青年来新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内地大批汉族人自流来疆,1964年至1965年又有大批上海、天津、四川支边青年来疆,1966年有大批河南人来疆。

改革开放时期。上世纪80年代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新疆的发展呈现大跨步发展,商业、流通业、科技业等促进了内地人才来新疆发展,主要分布于城市和兵团及地方的团场乡村,从事科技、工农业和流通业以及边贸等。

有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汉族的人口有780余万人,占全疆总人数的39.75%。读后感之乌鲁木齐

新疆日报有文说:

“60年来,乌鲁木齐人民确实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建设这座美丽的城市。”蔡美权说。几十年前,乌鲁木齐旧城外都是一片戈壁,如今绿地点缀在城市的各个街区,几座美丽的人工湖出现在原先的荒山之间,特别是最近十年,乌鲁木齐的绿化面积扩大了5倍,这反映在地图上即是越来越多的绿色。“是我们让红山变绿了。”,位于乌鲁木齐市中心区域的红山,曾因裸露出紫红色的岩石而得名。上世纪80年代初,数万青年学生与解放军战士用书包、脸盆把黄土运到山上,“包住”了这座寸草不生的荒山,这才有了种树的条件。现在,红山早已变成“绿山”,上面建起了公园,成为众多乌鲁木齐市民休闲晨练的场所。

对比2009年与1977年、1947年的城区地图,除了绿色,代表水域的蓝色也越来越多。蔡美权指给记者看,位于市区南面的“水上乐园”可谓是荒山出平湖,“1966年到1970年,我们乌鲁木齐各族人民出动70万劳动力,搬运了30万立方米土,在山岭之间筑起大坝,拦截成这样一个大湖。”

蔡美权说,这个原先用于为市区供水的湖,随着用水不再紧缺,在1984年到1986年改建成了一个水上乐园。“像这样靠人工形成的湖在乌鲁木齐很多,让这座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有了足够湿润的气息。” 从毛驴到汽车飞机,佳话代代延续

1941年,1947年,1977年,2009年,四幅图覆盖的区域越来越大,道路也越来越密、越来越多。

解放初期,乌鲁木齐好走的路很少,也很窄,骑毛驴要比坐汽车方便。”蔡美权回忆,通火车是1960年以后的事。当年库尔班大叔要骑着毛驴去北京见毛主席,就是“行路难”这一历史事实的真实写照。

火车站、飞机场、昆仑宾馆、八一剧场……这些城市建设的地标都在1977年的《乌鲁木齐市街区图》上留下了历史印迹,而“反帝路”“反修路”等路名也留下了那个年代独有的味道。此时的乌鲁木齐,路网已经初成规模,公路、铁路,组成了乌鲁木齐市内外一条条交通动脉,市民出行、物资运输的条件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翻开2009年的地图,乌鲁木齐的路网规模又比1977年扩大了数倍,密如蛛网的道路能容纳下如今数十万辆的汽车保有量,绕城的外环路和一批不断拓宽的主干道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行路难”彻底成为历史。

“街衢不见寸草生,濯濯童山环孤城。”这是清代诗人纪晓岚1768年被乾隆皇帝发配新疆后,在乌鲁木齐留下的诗句。而如今,乌鲁木齐早已换了人间,天山也已是满目青葱。自汉代以来,中国的西北边陲从来都是多事之地,部落战争、民族纠纷、宗教冲突从未间断,放在历史的视野中,1949年之后的新疆,算得上稳定和繁华,对外没有了边境战争,对内没有了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大规模对抗。

然而2009年的夏天,注定将写入中国的边疆史。7月5日这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力活动袭击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1700多人受伤,近200人死亡,这样的伤亡数字超过了过去10年新疆民族冲突中伤亡人数的总和。

“7·5”事件之后半个月,来到新疆,国际大巴扎上,荷枪实弹的武装警察、叫卖和田玉、英吉沙小刀和吐鲁番干果的商人与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比肩而过。这是今日新疆最典型的镜像:一面是开放而通达的新疆,扩建中的机场直通中西亚各国,27个对外口岸繁忙如昔;一面是紧张而脆弱的新疆,互联网断网,手机短信屏蔽,缺乏安全感的人们对武警的依赖前所未有。

复杂的西北边疆

7月底,来到新疆最西北的哈巴河和布尔津等地时,当地不论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最为热衷的话题是开矿、旅游、以及如何卖东西给哈萨克人、蒙古人和俄国人。

今天的新疆早已不是那个汉族人生活在兵团、机关,而少数民族则居住在乡村、市井,二者相对隔离的时代。民族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已经深入日常生活,传统的诸如和田玉、英吉沙小刀这些维族人的营生,汉族人也开始经营起来,在国际大巴扎、二道桥等乌鲁木齐传统的旅游商业圈里,汉族人和维族人比邻做生意的情形早已成为日常景象,甚至维汉通婚的现象也开始出现。

频繁而不可避免的交往、竞争中有着不同语言、信仰和生活方式的民族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几乎不可避免。在人口高度流动的今天,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非流动社会的诸多传统的治边之策和自治操作模式,在今天这个工业化、城市化、商业化、全球化的时代显出了适应力不足的现实问题。今日中国西北边疆早已不再仅仅是政治、军事的问题,也不只是贸易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多民族高度杂居社会里的民生问题。“7·5”之痛

尽管分裂主义运动是否真的是新疆社会的头号问题,学界尚有争论,但近年来,出现在公共视野中的新疆却往往与暴力和恐怖相伴,“7·5”事件更是将此印象推向了极致。在乌鲁木齐最为繁华的二道桥、国际大巴扎等公共场所,一夜之间,暴徒杀死了近200人,行凶者大多来自维吾尔族聚居的南疆喀什、和田等地,而受害者则多为汉族平民。自1949年建国以来,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框架下,中国社会还没有哪个城市出现过如此惨烈的种族仇杀。

半个月后,当地的电视台、报纸等各类媒体播报的几乎只有两件事,一是对“7·5”事件暴徒的追击令,二是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官方在追击歹徒的同时,也在尽一切办法希望弥补事件造成的不同民族间的裂痕。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上,对于边疆的统治总是在怀柔与高压之间徘徊。1949年之后,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摇摆。建国初期,经过大规模的剿匪之后,新疆出现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稳定,但“*”的到来,使得整个国家秩序大乱,新疆也不例外,正常的宗教活动都受到了破坏。“*”结束之后,作为拨乱反正的一部分,198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对民族自治政策做了相当大的调整,大批的汉族干部纷纷撤回内地,甚至连工程技术人员都撤了不少,但随后的巴仁乡*和1986年因司马义·艾买提上调中央而引起的新疆大学生静坐示威,让这些短暂的改革都被中止了。

1990年代以来,新疆跟整个国家一样,转而开始经济建设。“7·5”之后的乌鲁木齐就是新疆矛盾与希望的交汇点,一边是蓬勃的经济发展,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这是一个有着宏伟志向的城市,新疆资源丰富、疆土辽阔,且处于亚洲地理中心,邻国众多,四通八达,完全有实力成为整个中亚的中心城市,但另一边,却在民族纠葛的泥潭里难以自拔。暴力事件留下的阴影,仍将笼罩这个充满希望的城市。觉得这段比较好,就誊到这上面来了。

新疆的未来

事实上,民族矛盾不独中国有,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无论政体,为了消化民族矛盾,都进行过不同形式的民族同化政策。所谓的民族同化就是少数民族向主要民族靠近,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几个成功的例子,相反,经常导致更加剧烈的民族冲突。

中国的内陆边疆,没有哪个地方像新疆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边境线,而且,比邻的都是拥有丰富资源、辽阔疆土的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经济有着极强的互补性。与远赴非洲做生意的风险和艰辛相比,跟中亚邻国的生意显然更加便利,这些都将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提供足够的缓冲。

新疆对于中国而言,不再仅仅是国防前线,更是开放前沿和持续发展的战略要地,几乎所有的战略观察家都预言,未来15年,新疆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腹地的地位将得到极大的提升。也因此,如果让恐怖与反恐成为新疆的主要议题,这不仅是对新疆的损害,更是对整个国家的伤害。

“7·5”事件之后半个月,中央政府迅速调拨了40亿元,用于南疆三地州改善民生项目的建设,据新疆发改委透露,40亿主要用于南疆三地州抗震安居工程、行政村及社区文化室、兴边富民工程、贫困乡村生产基础设施、广播电视基础设施、乡镇干部周转用房等7个造福南疆三地州各族群众的专项规划。此次暴力事件的歹徒大多来自于南疆各地,一直以来南疆三地州都是新疆相对贫穷落后的地方。

但在哈德斯看来,安抚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新疆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炭、黄金等自然资源,近年来,资源开发如火如荼。但是资源开发如何惠及当地民生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资源都在新疆境内,应该先让新疆人享受到开发的好处,矿区所在地的就业、教育等等方面都应该得到财政上的优先照顾。”哈德斯说,但在照顾原住民利益过程中,绝不能按照民族来区分,不管是汉族、维族、哈萨克族,所有的族群都应该被一视同仁,而不是谁闹得凶就给谁更多的好处。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治理思路,在西北边疆内部紧张局面的缓和上,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但是显然靠此一招已经不够用。追求怎样的发展?发展如何真正惠及民众,这个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转型中遭遇的命题,在西北边疆显得尤为紧迫。从某种程度上讲,新疆的问题是民族问题与中国社会发展转型问题的交织,能否在民族问题剧烈爆发前,完成现代化的转型,这关乎新疆的未来,也关乎国家的未来。

作为哈萨克族人的领导者,哈德斯曾不止一次前往邻国哈萨克斯坦访问,在他看来,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中国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无论是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服装、食品等生活用品的供应,还是科学、教育的发展,哈萨克斯坦都与中国差距巨大,但是,他们也有比我国做得好的,那就是社会保障程度,在哈萨克斯坦,每一个国民,即使是农民,只要到了退休年龄,都会得到国家丰厚的养老金,而且,读书、看病都是免费的。”

自古以来,中央政权的稳定和强大,都是消除边患最大的保障。今天也不例外,强大而开放的中国保障了西北边疆的稳定。相较于中亚各个邻国,中国工业化、商业化的高度发达,让中国的西北边境到目前仍然处于一种相对的优势地位。这些因素注定了新疆的分裂主义难成气候,但边疆地区的社会矛盾也已经到了必须认真求解的时候,否则,随着邻国的强大和崛起,内外因素将使西北边疆再次陷入复杂的局面。

西藏的历史与变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藏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从1949年初起,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中共中央对解决西藏问题的考虑和筹划逐渐明晰和具体,并摆上了重要工作日程。1949年2月,毛泽东在河北平山西柏坡与来访的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谈到解放西藏的问题。他指出:“西藏问题也并不难解决”。在新中国即将成立前夕,为了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完成祖国领土和主权的统一,中共中央作出解放西藏的战略决策,命令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建设西藏。1949年8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示中共中央西北局和第一野战军,在进军西北时,要为解决西藏问题作准备。随后,又根据实际情况,将进军西藏的战略任务主要赋予中共中央西南局和第二野战军。9月26日,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作出三项庄严的保证,其中第一项就是保证解放包括西藏、台湾在内的全部领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50年10月,进军西藏的人民解放军解放昌都,粉碎了帝国主义和西藏地方分裂势力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阴谋,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大门。

-----中共中央在决定进军西藏的同时,采取一系列举措,争取同西藏地方政府谈判,和平解放西藏。因为,西藏如果能够实现和平解放,对于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保持西藏社会的稳定是十分有利的。为此,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北局都大力做争取工作。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团抵达北京。经过一个月的谈判,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签订,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和平解放使西藏摆脱了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和羁绊,维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实现了藏族与全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为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基础。5月28日,《人民日报》用藏汉两种文字对外公布了协议的全文,并报道了和平谈判的经过。《十七条协议》一经公布,立即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欢迎。同日,*大师及*堪布会议厅全体人员发表声明,拥护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6月1日,*致电毛主席,表示真诚拥护协议,为实现协议,为西藏民族永远地脱离帝国主义的羁绊、获得解放和发展而努力。10月24日,*喇嘛致电毛主席,拥护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根据协议规定,人民解放军驻藏部队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分别从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等地向西藏进军。1951年8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抵达拉萨。9月9日是藏族的“雪顿节”,这一天,人民解放军进藏先遣支队进入拉萨市区,并举行了先遣支队入城仪式。10月24日,中共西藏工委、人民解放军驻藏部队进驻拉萨郊区。26日,西藏地方政府在拉萨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欢迎仪式在军乐队高奏国歌声中开始。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向进藏解放军致敬,献哈达。人民解放军驻藏部队在五星红旗和毛泽东、朱德画像引导下,以军乐队、红旗队为前导,在《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威武雄壮地进入拉萨城区。西藏地方政府各级官员、三大寺的*、堪布、藏军以及各族各界僧俗群众两万多人夹道热烈欢迎。拉萨全城红旗招展,鼓号齐鸣,哈达纷飞,人山人海,人们争相目睹这一盛大的历史场面。

实行民主改革,既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西藏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七条协议》明确规定在西藏地区要进行民主改革。西藏民主改革的范围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项固有制度的改革以及风俗习惯的改革”。

西藏和平解放时,中共中央考虑到西藏的实际情况,《十七条协议》规定:“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时,得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的方法解决之”。1956年9月4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西藏民主改革问题的指示》,指出:“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必须是和平改革”,“西藏的民主改革,必须在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上层真正愿意改革的时候再去改,并且在改革中要坚决做到少出乱子和不出乱子,否则宁可暂缓进行,而不要勉强进行。”同时,中央作出西藏六年内不实行民主改革的方针。

然而,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在帝国主义和敌视中国的外国反动势力的唆使和支持下,采取阳奉阴违的手段。他们一面对中央虚与应付,表示拥护中央的决定,一面暗中与国外反华势力相勾结,加紧策划分裂祖国的活动,在西藏各地不时挑起局部武装叛乱,并加强其内部的统治和控制,极力巩固其罪恶的农奴制度。到1958年前后,西藏的局部叛乱逐步升级,严重威胁到西藏各族人民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对此,中央指示西藏工委和驻藏人民解放军一再采取克制和忍让态度,并寄希望于西藏地方政府担负起平息事态、制止叛乱的责任。但是,西藏地方政府及上层反动集团却反其道而行之,由暗中支持武装叛乱逐步演变为公开支持并亲自组织武装叛乱。

1959年3月10日,以*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在西藏发动了旨在分裂祖国、维护封建农奴制度的全面武装叛乱。3月20日,人民解放军驻藏部队奉命进行平叛作战。3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西藏平息叛乱中实现民主改革的若干政策问题的指示》,指出:“西藏地方政府已经撕毁了十七条协议,背叛祖国,发动西藏的全面叛乱。中央原来决定的六年不改的政策,自然不能再继续执行下去。”“在这次平息叛乱的战争中,必须同时坚决地放手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以便彻底解放藏族人民群众,引导西藏地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消除叛国分裂活动的根源。”3月28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立即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的职权。

到1960年底,西藏民主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废除了旧西藏严重的封建等级制度、人身依附关系和各种野蛮刑罚,百万农奴和奴隶获得翻身解放,成为国家和西藏地方的主人。平息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叛乱和民主改革的伟大胜利,推动了西藏社会的巨大进步,给各阶层特别是劳动群众、百万农奴带来了巨大利益。百万翻身农奴更加热爱共产党、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以失败而告终,他们妄图永远保持封建农奴制的丑恶面目则暴露无遗。

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翻身农奴和奴隶第一次获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选举产生了各级人民政权,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标志着西藏全面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人民从此享有自主管理本地区事务的权利,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3月28日定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关于龟兹我就不多说了,它位于今新疆库车县境内。

这是我写的读后感,感觉自己收获不少,虽然是理科生在中学很少接触历史,不过以后加强对这方面的知识。

2010-4-6

我轻轻的唱有一点吵,看著哥们儿你冰冷的身体在燃烧,多想陪你飞可我却做不到,聼我为你祈祷这一秒下,Isee you soul,你一直在我左右,仿佛当初,跟你说no你却说wo,but I feel you,dog,在跟我握握手,因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没有你存 感觉得到你的爱,最好的朋友 我等你回来,没有我的爱,怕你看不清未来 期待的色彩却是苍白,无论我身在何处你都在我身边,深信你是我的守护天使落入凡间,当爱变成习惯你却已经不在,犯错的到底是谁,我们都太傻,纯真的爱却在受罚,开门的瞬间期待的扑闹,却只剩下一阵酸楚无奈的苦笑,甚至开始怀念怀念混乱的一切,都伴着音符在心里随处飘飘,我要我们在一起,一起散步,一起啃排骨,像老虎却胆小如鼠,但为我你愿意全部付出,只要一个微笑就可以止哭,没有你存在,感觉得到

你的爱

最好的朋友 我等你回来,没有我的爱,怕你看不清未来,期待的色彩却是苍白 角落是否太暗,宝贝是否害怕有个地方叫天堂,那里从来没有伤害,生命没有排

序,my best friend 相信有一天我们还能再相聚,剩下自私的空间,原来只是孤寂一片,最忠诚的你消

失不见

看到太多虚伪的脸,纯真的一面慢慢毁灭,i'm sorry,这就是你所信赖的世界 baby dont go,let me know,何时才是尽头sit wow,握手,你总是那么优秀,吐吐舌

just let it go,oh my bestfriend you 没有你存在感觉得到你的爱 最好的朋友 我等你回来

没有我的爱 怕你看不清未来 期待的色彩却是苍白 没有你存在 感觉得到你的爱 最好的朋友 我等你回来

没有我的爱 怕你看不清未来 期待的色彩却是苍白

没有你存在 感觉得到你的爱 最好的朋友 我等你回来

没有我的爱 怕你看不清未来 期待的色彩却是苍白

周杰伦-七里香 专辑:七里香 作词:方文山 作曲:周杰伦

演唱:周杰伦 ★白色之枫 制作

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 你说这一句 很有夏天的感觉 手中的铅笔 在纸上来来回回 我用几行字形容你是我的谁 秋刀鱼的滋味 猫跟你都想了解 初恋的香味就这样被我们寻回 那温暖的阳光

象刚摘的鲜艳草莓 你说你舍不得吃掉这一种感觉 雨下整夜 我的爱溢出就象雨水

院子落叶 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 几句是非 也无法将我的热情冷却 你出现在我诗的每一页 窗台蝴蝶 象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 我接着写 把永远爱你写进诗的结尾 你是我唯一想要的了解

那饱满的稻穗 幸福了这个季节 而你的脸颊象田里熟透的蕃茄

你突然对我说 七里香的名字很美 我此刻却只想亲吻你倔强的嘴整夜 我的爱溢出就象雨水

读书笔记历史

经典中的经典---《全球通史》作者介绍:L.S.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StavrosStavrianos)(1913—2004),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1913年生于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在克拉......

历史读书笔记

历史读书笔记—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在写完《史记.孔子世家》时,最后引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八个字现在树碑仁寿县城高峰天街公园中心位置。司马迁为了写《史记》,二......

历史读书笔记

陈俊读书笔记《剑桥中国史》是一部完全由西方学者撰写的中国历史,沿袭西方汉学研究一贯坚持的严谨作风,广泛引用文献材料,注重文献的辨伪和考订。由于东西历史文化的差异,该书在......

历史读书笔记

从甲午战争中得到的外交启示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将魔爪伸向朝鲜,威胁到了中国在朝鲜唯一宗主国的地位。清政府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与日本有较大的差距,没有胜算,所以极力避免与日本的......

俄罗斯历史读书笔记

俄罗斯历史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联合共和国是目前世界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帝国,比整个北美大陆的面积都还大,相当于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其国土主体是一块巨大的平原,但是没有......

《历史读书笔记.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历史读书笔记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读书笔记历史 读书笔记 历史 读书笔记历史 读书笔记 历史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