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经济学分析_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思考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经济学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思考”。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经济学分析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幅波动,对农民收入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农产品涨跌犹如过山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蛛网模型对西部地区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和影响的分析,提出稳定市农产品价格的对策。将有利于正确引导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产品区域供求平衡;有利于政府部门调整农业结构,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词:谷贱伤农;蛛网模型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agricultural product price appeared inside countrywide limits fluctuations;offarmer income produced major effect.Agricultural products price like rollercoaster, caused wid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The cobweb model on the pricefluc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cause andeffect analysis, put forward to stabilize pric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Countermeasures of city.Will be beneficial to correctly guide the agricultural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achieve regional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help the government toadjust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solve3 farming problem.Keywords: Cheapgrain harming peasants;Cobweb Model

近几年来,国家对农业生产实行了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为农民增加收入带来希望。但同时农产品价格频频出现“过山车”的波动,不仅给农民生产经营带来极大困扰,也给城乡居民生活带来了一些冲击。如何摆脱农产品“大涨-大跌”的宿命,对生产者和政府都是重大考验,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针对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将有利于政府正确引导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产品区域供求平衡,有利于政府部门调整农业结构,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一、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

(一)农产品成本因素

根据成本推动理论,农产品成本上升会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农业投入要素重新配置。在农业产出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如果重新配置后的农业投入无法完全消化因其价格上涨而带来的成本费用上涨,这些农产品成本费用的增加最终必然带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事实上分析农产品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其本质就是在研究哪些因素导致了农产品成本的上升。本文主要采用农产品每亩总成本的数据,来分析导致农产品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的全国稻谷成本收益数据,特别选择种子费、化肥费、农药费、雇工费、土地成本等五要素,考察稻谷单种的主要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及对净利润的影响。

按照《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构成种植业产品成本的因素有:种子费、化肥费、农家肥费、农药费、农膜费、租赁作业费、燃料动力费、技术服务费、工具材料费、修理维费和其他直接费用等11 项直接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税金、保险费、管理费、财务费、销售费等间接费用。

种子费在农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但种子费对农产品成本上升的推动作用不可轻视。人工成本是推动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近些年在逐年攀升,主要原因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和农民工工资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土地成本(地租)也是促进其总成本上升的另一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土地要素的稀缺程度提高,导致土地经营成本和机会成本迅速上升。同时,化肥费、农药费之所以越来越成为推动种植业产品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主要原因是其与国内外能源、原材料价格的迅速上涨有密切关系。从表1看,2005—2009 年粮食生产的主要投入要素价格年际间涨幅变化很大,种子、化肥、农药、雇工和流转地价格均呈现上涨。雇工工价自2007 年起呈现出明显加快上涨的态势,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农民工工资上升较快有关。流转地租金价格自2006年后呈现出加快上涨的态势,这可能与我国取消农业税,不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有关,但稻谷亩净利润涨幅却不大,这与生产成本增长过快有密切关系。

表1 2005—2009年全国稻谷成本收益数据

种子年 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09年较2005增长(%)

(二)农产品供求关系

费(元/亩)20.35 21.81 23.17 26.27 29.48 44.86

化肥费(元/亩)85.12 84.15 89.47 124.02 108.22 27.14

农药费(元/亩)28.63 33.6 37.33 42.37 40.69 42.12

雇工费(元/亩)22.05 22.4 26.05 32.78 34.92 58.37

土地成本(元/亩)66.32 76.69 84.88 109.04 122.53 84.76

净利润(元/亩)192.71 202.37 229.13 235.62 251.2 30.35 商品价格波动幅度与其供给和需求弹性密切相关。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小,价格波动幅度越大;反之越小。从供给来看,农产品生产既是经济再生产过程又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其生产周期长,生产规模不容易改变,因而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短期较小,所以无论源于供给方还是需求方的变化,都会引起农产品价格较大幅度的变化;从需求来看,其需求弹性一般较小,所以农产品价格呈“蛛网发散型模型”波动,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会导致价格大起大落。

农产品生产有一定周期性,许多农产品具有自然属性的大小年差别,这同样会影响农产品价格涨落。大多数水果类都会出现大小年,这样导致价格涨落。如2010年由于干旱、洪涝气候异常等原因,广西柑桔产量有所下降,产量为193.2 万吨,销售价每公斤2元;2011年广西柑桔既是恢复性增长又适逢挂果大年,产量达224.7万吨,增长16.3%,出现“价跌、滞销、卖难”现象,销售价仅为每公斤0.7元,有的根本卖不出去,只好请人运出去倒掉。以桂林市龙胜县为例,至2012年3月底还有2万多吨优质柑桔滞销,果农损失惨重,许多种植大户甚至亏本十多万元,极大挫伤果农种果积极性,导致2012年很多果农放弃管护。

(三)市场信息不对称、恶劣气候

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忽高忽低或是部分农产品长期价位居高不下,这些无不是与市场信息不对称和近几年来恶劣气候有着直接的关系。

大多数种植者对市场需求信息又匮乏,使得农户本期的生产决策往往根据前期的市场价格,卖上高价位的盲目追风种植,‘价低伤农’当年没挣到钱或是赔了本的,就马上大量减少种植或不种植此品种,这些种植观念一直长期存在着,所以造成农产品价位与货量过盛或短缺的恶性循环。例如:2007年广西桂林茄瓜价格每公斤批发价在2元左右,这时种茄瓜的挣了钱,2008年本想借北京奥运会契机“南菜北运”,许多种植户也追风行动种植或是加大种植面积,2008年茄瓜价格却猛跌,原因就是种植面积增多,产量就增多,最后卖不出价格,茄农只能以每公斤0.6元甚至赔本销售给经销者,这样再一次循环到‘茄低伤农’的情景,导致种植者又追风行动,改种其它品种,到了2009年茄瓜价格又开始上扬,主要原因是茄瓜种植面积减少,产量大量下降,货源短缺。到了2010年茄瓜价更上扬至今,价格基本维持1.6元左右,在这几年内茄瓜价位恶性循环一个轮回,从高到低、从低到高,主要原因是市场信息不对称盲目跟风所致。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性,实质上反映了农业收益的不稳定性。

另一个影响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恶劣的气候打破种植成长周期与收成规律或是造成大量减产,收获期往后延迟或是由于气候影响颗粒无收。还有全国各省本应该能相互接茬期的农产品在短时间内发生断茬,衔接有了空当。例如:2010年4月中下旬延续一个星期左右,蒜苗价格突然暴涨,批发价格已达到12元/公斤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四川产地蒜苗货源销售进入尾声,接茬的江苏产地蒜苗由于“春寒”影响未产出,延迟了一个星期左右,所以造成蒜苗一时间短缺,导致价格突然飙升。但一个星期后江苏蒜苗开始大量产出,市场货源恢复正常。像蒜苗这种断茬现像,在其它品种上也发生过,这就是气候导致的结果。

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分析

(一)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粮食价格的涨落影响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的高低。从2009—2011年,国家对稻米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加上大力发展畜牧业,粳稻收购价每公斤由2009年的1.9元上涨到2010年的2.1元,再到2011年的2.56元,涨幅达34.7%;玉米收购价每公斤由2009年的1.74元上涨到2010年的1.92元,再到2011年的2.00元,涨幅达14.9%。粮价适度上涨和合理“托高”粮价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3000万公顷,比2010年增加127千公顷,增幅为0.42%;玉米种植面积3315万公顷,比上年的3250万公顷增加了65万公顷,较上年增幅为增加2%,使得粮食生产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问题。与此同时,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如甘肃省武威市油菜籽收购价每斤由2007年的1.8元上涨到2008年的5.41 元,涨幅达201%,但是到2009年却下跌到3.29元,跌幅达39.19%。油菜籽价格的大起大落使农民无所适从,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全市油菜播种面积由2007 年的7.13 万亩扩大到2008年的7.48 万亩,增长4.91%;2009 年又减少到6.35 万亩,减少15.11%。

(二)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农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对农民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产品价格的涨落与农民收入的高低是正比关系。即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农民的收入。2006年末开始,全国范围内粮食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蔬菜、肉禽及其制品价格随后也开始大幅上涨。分析本轮农产品价格大涨的起因,与近年来有关石油价格上涨,利用玉米和大豆来制造燃料,造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拉动市场粮价大幅上涨,并波及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同样,农产品价格的下降会减少农民的收入。如广西罗汉果收购价每个(大中小平均价)由2010年的0.80 元下降到2011 年的0.35元,跌幅达128.6%。农产品价格的下跌使农民种地不但不挣钱,而且赔钱。

我国农民生产、生活消费显著特点是自给性强,农产品中占有相当比例用于自己消费,因此,农产品涨价所增加的另一部分收入是实物收入,即为农民感觉不到明显实惠的隐性收入,而农民用于现金支付的生产和生活支出,受价格上涨影响感受明显。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农民从价格上涨中得到的好处比预想的要小得多。农产品价格上升而导致农民收入提高,其实是实物性收入的增加,它不能真实反映农户生产性支出和生活消费水平的改善。农民生产性支出和生活消费并不因为人均纯收入的增加而发生很大的变化。

三、稳定农产品价格的相应对策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于农产品生产消费行为的影响是极其剧烈的。对于农民而言,价格波动行为会对于农民生产经营决策带来巨大障碍,使得其难以对于市场需求产生较准确的估计,从而在未来若干个生产周期内难以获得正常回报,反而会因为价格波动蒙受巨大损失。价格波动也会给地方经济带来冲击,农产品价格暴涨固然有助于相关农产品主产区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增加,但当农产品价格出现暴跌时,也无疑会给地方社会经济带来大麻烦,并成为地方政府的苦手。

(一)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的同时用好调控这只手,在稳住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合理调整品质结构、种植结构,培育“一县一品”,防止“一窝蜂”; 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少流通中间环节;加大对农户和消费者的服务,向农户及时准确地提供市场信息,搞好农超、农社对接,搞好最后一公里的衔接,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

(二)加强农产品市场的建设。政府要加大对农产品市场建立与投入力度,是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减少流通造成的损失,切实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好办法。首先,加快发展产地批发市场。一方面,农民依据批发市场提供的优质优价信息,生产出质优价高、市场畅销的农产品,从而使农民有效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贴近农民,吸引、聚集着大批运销商、批发商,为农民批量出售农产品提供最便捷的渠道。因此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增加投入,重点扶持,加快建设,完善设施,规范发展。其次,坚持和完善多渠道流通形式。要坚持国有、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在发挥国有商业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注意发挥农民购销队伍等渠道的重要作用,积极扶持各类农产品流通的中介组织,发挥它们搞活农产品流通作用。

(三)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压缩不适销品种,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就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而言,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在调整中既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保护和稳步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又要全面发展一、二、三产业,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具体做法(1)国家应积极引导企业进入农业,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的农业产业化。(2)通过调整农村的产业政策,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鼓励建立农产品的深加工项目,改变农村单一输出初级农产品的状况,拓宽收入渠道。(3)积极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各种农业协会的作用,在农户和企业之间架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桥梁,为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奠定基础。

(四)加强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农产品价格波动与作为农产品主要生产者的农民信息获取和甄别能力较差有关系。从外部注入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是实现农户与市场对接问题的有效办法。大力强化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改善农民信息获取甄别能力,有助于提高农民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能力。政府部门应根据市场行情变化,顺应农民要求提供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农产品价格波动,指导农民科学生产。同时抓紧建立全国性、区域性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农业统计调查和预测分析,提高对农业生产大县的统计调查能力,推行重大信息及时披露和权威发布制度,防止各类虚假信息影响产业发展、损害农民利益。

(五)采取措施稳定农资价格。近些年国家对大宗农产品虽然有多种补贴,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而农资价格上涨是猛增的,农民在生产时对农资价格的上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对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幅度进行严格控制,开展经常性的农资市场专项治理活动,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 张艳丽,吴铁雄,呼格吉勒图.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影响及对策—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1(8).[3]常伟.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机理分析与对策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3).

农产品价格波动

本文作者:戴均玺 陈翔,发表于《政策瞭望》2011年第33期 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省以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从而刺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绿色农产品价格分析

绿色农产品价格构成及实现对策21世纪,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面临资源与环境的严峻挑战。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另一方面,资源使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

住宅价格波动影响因素模型分析

住宅价格波动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关于住宅市场波动的成因,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 研究。Harwood(1977)认为经济变化、人口迁移、基础设施、人口出生率、银行贷款、政府等......

政协委员:农产品价格波动根源在市场体系不规范

政协委员:农产品价格波动根源在市场体系不规范 2010-06-23 21:48:00 来源: 新华网(广州)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钱克明23日在全国政......

价格异常波动工作总结

贵价字[2010]68号贵定县物价局二0一0年价格异常波动工作总结今年,我县遭受了罕见旱害。面对抗灾救灾工作的严峻考验,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高度重视、迎难而上,提前预......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经济学分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经济学分析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思考 农产品 经济学 价格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思考 农产品 经济学 价格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