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位淘汰制的解聘方法_末位淘汰制管理办法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末位淘汰制的解聘方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末位淘汰制管理办法”。

所谓“末位淘汰制”,是指工作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

“末位淘汰制”一度被认为能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员工间的互相良性竞争,保持企业的生命力。因此,不少企业采用了这种方式来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核。尤其是在以追求销售业绩为主的企业、部门,此种考核制度更是被广为推崇。但是,企业在使用该制度的时候,是否考量过“末位淘汰制”究竟适不适合自身?

应该说,纯粹、直白的“末位淘汰制”不仅不适合企业的发展,更是不合法不合理的。

首先,“末位淘汰制”不能用来考核所有的员工。员工工作的内容,有些可以量化,例如销售人员销售额的高低,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员工工作的情况。而有些工作内容,没有办法以工作量的多少作为判定依据。例如王某,他作为 名软件程序开发人员,并不能用一般的业绩量来简单考核。程序设计的复杂性不是可以量化的指标,因此很难判断该程序的研发需要花费多久的时间。用开发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员工工作的合格与否,缺乏合理性。由此可见,王某对公司考核结果的质疑,不无道理。

其次,考核末尾的员工并不一定就是业绩不达标的员工。排名末尾的员工,其能力是与排名在前的员工所做的对比。其他员工的优秀,不能直接等量代换成末尾员工的不优秀或能力不行。好比60分的学生和100分的学生,100分的是属于聪明的学生,但是60分的学生也考试及格了,一样应当获得升学的机会。所以单从排名来考核员工,不足以证明他的工作能力的好坏。

最后,不能用一次的结果来代表全部。“盲人摸象”最能形象说明片面认识的可怕之处。员工一次考核排名靠后,是由很多因素综合而成的。业务能力是一方面,运气的好坏也可能影响考核的结果。就拿王某来说,如果他编写顺利,没有碰上难题,也许他的考核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甚至有可能成为排名靠前的优秀员工。所以企业仅仅以一次的考核就对员工盖棺定论,不能不说是有失偏颇。

所以,王某的不能释怀可以理解,提出仲裁也合乎常理。

但是,不论是仲裁委,还是法院,都没有支持王某的请求。这是否意味着公司“末位淘汰制”被法律所认可?答案是否定的。

王某的败诉,并不意味着软件公司用的“末位淘汰制”就是合法的。在本案中,我们应当看到,公司虽然认为王某不胜任工作,也以此来要求其自行辞职,但最终导致王某与公司之间结束劳动关系的原因,并不是公司的要求,也不是考核的结果,而是双方签订的“解除劳动合同协议”。

假设如果公司直接根据考核结果,以不胜任单方面辞退王某,那么由于考核制度“末位淘汰制”本身的不合法不合理,以及解除程序的违法,公司极有可能成为输家。

制度的不合法不合理已经非常明确了,本案在执行程序上的瑕疵则在于未履行法律步骤。我们来看一下员工不胜任时企业操作的正确处理步骤:经考核不胜任的员工(考核程序、结果合理合法前提下),公司需提供培训或者调整岗位;对培训后的员工或者调岗岗位后的员工重新设定考核程序,再次进行考核,对考核通过者,继续留任,不得解除劳动关系:对考核仍不能通过者,为再次不胜任工作者,公司此时才开始拥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确认公司可以采取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措施后,公司还需要注意的是提前通知员工。法律规定的提前通知期是一个月,因此公司通知员工的时间最少不能少于一个月。或者如公司认为提前通知员工有困难的,也可选择以一个月工资标准的补偿来代替提前通知期,即代通知金。所以企业只要在提前一个月通知和待通知金之间二选一即可:最后公司还要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金。由于此种解除下,员工本身没有过错,所以法律考量到员工的利益,需要公司支付适当的补偿。尽管员工不能胜任工作,但不代表其就没有付出过努力,更不代表着对企业毫无贡献。

只有在履行完上述全部的程序后,公司的解除才能称之为合法。

因此,软件公司的胜诉,不在于考核制度的胜利,而是解除时的谨慎。双方签订了解除协议,意味着双方达成了协商解除的一致意见。协商遵循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一一意思自治。只要协商双方不损害国家、社会利益,不破坏第三人利益,则他们达成的意思表示就将被法律认可,除非该意思表述存在重大的误解或者显失公平。

王某与公司签订了协议,所以其最终是以协商的方式和公司结束了劳动关系。王某拿到了公司给予的一定补偿金,所以也不存在协议显失公平的问题。因此,仲裁委与法院都对他们之间的协议给出了合法的肯定,对公司的协商解除也进行了认可。王某再以公司违法提出请求,自然不可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末位淘汰制”的确可以增加企业内部的竞争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升销量,实现资本的增值。但是以此为代价的是企业很有可能失去员工的忠诚、信任。员工并非机器,再良性的竞争,同样摆脱不了浓重的硝烟味。习惯了你追我赶的机制,员工会变得更容易为自我利益考虑,对他人的事情漠不关心,甚至于为求胜而不择手段。

企业的效率、业绩是有了,但是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却没了,内部团队的建设也将化为泡影,最后得到的只能是一盘散沙。所以企业应当充分意识到员工的重要性,用正确的考核制度来激励员工。

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实施办法一、.末位淘汰制考核的原则和目的:1.1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原则。形成员工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机制。1.2末位淘汰制应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执行,......

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好制度为何结恶果作者:未知 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文章点击数:199 更新时间:2008年08月03日 【字体:大 中 小】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更多干活越多的人,出错......

慎用末位淘汰制

2009·职场维权与合同法精义慎用末位淘汰制摘 要: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末位淘汰制的使用遭到法律的限制。企业应当依据法律,慎重使用末位淘汰制,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正确处......

末位淘汰制实施办法

汇第【JJ-AP-20091010-021】号发文末位淘汰制实施办法第一条 考核目的第一章 总则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加强公司的激励机制,在全面量化考核的基础上,公司对销售岗位进行任务分......

护理人员末位淘汰制

铜仁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人员末位淘汰制为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更好地促进护理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护理部实行护理岗位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的解聘方法.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末位淘汰制的解聘方法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末位淘汰制管理办法 末位 淘汰制 方法 末位淘汰制管理办法 末位 淘汰制 方法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