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之我见_食品安全我知晓
食品安全之我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食品安全我知晓”。
食品安全的定义
食品是供人们食用的所有加工、半加工或未加工过的物质,包括饮料、口香糖以及任何在“食品”加工、生产或处理过程中使用的物质,但不包括化妆品、烟草或仅作药用的物质。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食品安全”定义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目前对食品安全的理解为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的含义有三个层次 1.第一层
食品数量安全,即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生产民族基本生存所需的膳食需要。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2.第二层
食品质量安全:指提供的食品在营养,卫生方面满足和保障人群的健康需要,食品质量安全涉及食物的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剂是否违规超标、标签是否规范等问题,需要在食品受到污染界限之前采取措施,预防食品的污染和遭遇主要危害因素侵袭。3.第三层
食品可持续安全:这是从发展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
近年来国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1.2005海鲜产品体内含有“孔雀石绿”
孔雀石绿是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既是染料,也是杀真菌、杀细菌、杀寄生虫的药物,长期超量使用可致癌,无公害水产养殖领域国家明令禁止添加。
2.2006苏丹红鸭蛋
“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并非食品添加剂。它的化学成份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极,由于这种化学结极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苏丹红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又名“苏丹”。3.2008三鹿“三聚氰胺奶粉”
2008年,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据公布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个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
4.2005~2011山东皮革奶
皮革奶是通过添加皮革水解蛋白从而提高牛奶含氮量,达到提高其蛋白质含量检测指标的牛奶。由于这种皮革水解蛋白中含有严重超标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致使牛奶有毒有害,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和农业部明令禁止使用皮革蛋白粉等皮革碎料制品作为食品原料,严厉打击生产皮革奶的违法行为。
5.2010地沟油
“地沟油”是一种质量枀差、枀不卫生的非食用油。一旦食用“地沟油”,它会破坏人们的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的严重后果。所以“地沟油”是严禁用于食用油领域的。但是,也确有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驱动而不顾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私自生产加工“地沟油”并作为食用油低价销售给一些小餐馆,给人们的身心都带来枀大伤害。因此“地沟油”这个名称已经成为了对人们生活中带来身体伤害的各类务质油的代名词。
6.2011瘦肉精
瘦肉精是一类药物的统称,主要是肾上腺类、β激动剂、β-兴奋剂(β-agonist),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疾病。
大剂量用在饲料中可以促进猪的增长,减少脂肪含量,提高瘦肉率,但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对人体有害。
7.2013硫磺熏制“毒生姜”
用硫磺熏制的生姜,外观颜色比普通生姜娇黄嫩脆,具有较强的毒性,如果经常食用,轻者会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出现腹痛、头晕等症状,重者将导致人体相关器官组织慢性衰竭。2013年5月4日,央视和国内外各大媒体曝光,山东潍坊峡山区生姜种植户,在内销的生姜种植时使用一种叫“神农丹”的剧毒农药,但在外销的生姜却实行严格监管。
8.2013湖南“镉大米”流入广东
镉大米,一般指镉含量超标的大米。镉通常通过废水排入环境中,再通过灌溉进入食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
人长期食用含镉的食物会引起痛痛病(即骨癌病)。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进食,疼痛无比。
9.2014福喜公司使用过期肉
上海福喜“六宗罪”
· 一宗罪 肉落地后直接加工 散落一地的麦乐鸡、调味牛肉排,工人们一一捡拾起来直接放上生产线。
· 二宗罪 过期原料“复活” 原料生产日期为2014年5月28日和5月30日,产品包装袋上标注的保质期限是6天,原料已过期近半个月。· 三宗罪 次品全混入生产线 挑拣出的次品被工人直接推到了原料绞肉区。经过200℃高温油炸后的次品和鸡肉原料混在一起重新利用。
· 四宗罪 来历不明肉“洗白” 75箱包装完好的麦当劳10∶1牛肉饼,生产日期为2014年6月18日。但是在7月4日,这批产品却被重新回收生产,这也意味着产品保质期被归零。
· 五宗罪 臭肉变身小牛排 收到邮件:“以下物料请帮忙延长保质期至本周末,明天安排生产”。现场工人直接告诉记者:“这个是不正常的产品,是臭肉。”
· 六宗罪 “阴阳账本”改数据 :“这里做了两套报表数据,一套是当场做的,还有一套是专门有人改的报表。这些报表是给审核人员看的。”
食品安全常识
什么样的食品是安全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辩证的看待。绝对安全的零风险食品是不存在的。例如,我们通常认为食盐是安全的,但是过量食入后也会导致中毒。我们所讲的食品安全实际上是相对安全,视频的相对安全是指一种食品或食品成分在合理食用量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的损害。一般来说,食品的感官、理化、微生物和病理毒理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我们就应该认定其是安全的。我们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
1.注意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
2.注意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食品外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3.注意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限,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4.看产品标签,注意区分认证标志。
5.看食品的色泽,不要被外观过于鲜艳、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6.看散装食品经营者的卫生状况,注意有无健康证,卫生合格证等相关证照,有无防蝇防尘设施。
7.看食品价格,注意同类同种食品的市场比价,理性购买“打折”、“低价”、“促销”食品。8.购买肉制品、腌腊制品最好到规范的市场、“放心店”购买,慎购游商(无固定营业场所、推车销售)销售的食品。
9.妥善保管好购物凭据及相关依据,以便发生消费争议时能够提供维权依据。10.不购买和食用三无产品。
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
食品安全事件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危害,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对于影响巨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而言,危害不仅仅局限在受害的消费者,而往往还会延伸到行业和国家声誉的层面,从而具有了经济学意义上的“负外部性”。“负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食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了危害,却没有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即出现了市场失灵。第一个负外部性在于食品安全事件对于经济和民生的冲击。如三聚氰胺事件后,乳业全行业减产停产,数万名职工下岗,240多万户奶农杀牛、倒奶,大量城乡居民的就业、收入受到影响。2009年我国乳制品进口从2008年的35万吨猛增到60万吨。国产乳业元气大伤,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在事件发生后,进口奶粉一年之内数次涨价,每次涨幅在10%以上,国内消费者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
第二个负外部性在于对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的影响。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大影响了民众的消费信心,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当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不安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转化成对国产食品和官方声音的集体不信任,这会进一步增加食品生产和加工行业的交易成本。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统计的数据,2010年全国各级监管部门主动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500万户次,共查处13万起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案件,但官方公布的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6%,官方和民众的反应落差就此形成。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还涉及境外,给我国形象及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1.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国内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给人的感觉是多而乱,可以形象概括为“不出问题争着管,出了问题一齐闪”。为此,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已于2005年1月1日实施),其中提出“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为: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将现由卫生部门负责的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卫生监管职责划归质检部门;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2.食品认证
我国食品认证种类较多,食品认证部门也不统一,认证标准更是名目繁多。这种多元化的认证使得食品企业无所适从,导致食品在生产、流通、销售环节上指标不统一。
3.食品标准
有人说,“中国没有自己的食品标准”。虽然这种观点有点偏激,但也不无道理,中国的很多食品标准是直接照搬国外或国际组织的。4.食品法规
严格、合理立法是食品安全的保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10年9月15日对外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问题 1.数据质量无保障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大,食品生产企业门类繁杂,食品安全监管对象复杂。相比之下,我国的监管支撑体系薄弱,无论是卫生部的食品安全监测、农业部的无公害农产品抽检,还是原质检总局的食品质量抽检,原工商局的市场抽检,都存在覆盖面窄,代表性不强等问题,以至于各部门数据打架,有时甚至相互矛盾,数据的可信度不高。2.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程度低
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的有效供给不足。近几年,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公众对食品行业及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信任度下降,政府口径的食品抽检或监测合格率信息不被认可,相反,公众对于食品安全负面新闻却抱着“宁信其有”的态度并津津乐道,加之不良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所以导致目前我国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接受度低而关注度高。公众不能接受“食品安全不是零风险”这一客观事实,并希望能够获得尽可能全面的食品安全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结果类指标要么让公众将信将疑,要么让公众更加恐慌。3.影响食品安全的不确定要素多
在我国,影响食品安全的不确定过程要素很多。例如,法规标准正在清理整合,监测评估体系尚不完善,追溯召回亟待规范细节,甚至企业持证经营等基本要求仍不能完全满足。对于这些不确定过程要素,各相关方一边努力建设一边热烈讨论。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动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国家食品安全整体状况,只有将各要素综合考虑、有效整合,才能够接近客观地描述我国的食品安全整体状况。
4.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百分比抽样方案的局限性
抽样方案对于抽检结果的最终判断至关重要,可以说抽样方案直接关系着抽检工作有效与否。食品安全抽检不同于生产流水线抽检,批次总量N以及实际不合格品率P都无法准确预判。在这样的情况下,特别是当P较大时,合理确定抽样方案的难度很大,进而导致抽检结果的不确定度增加。
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面对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事件,很难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于某一个环节。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消费的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我们按照引致食品污染的不同诱因和解决方式的差异,可以把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归结为四类。1.第一类 是因为自然环境或客观条件的影响,大体上属于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造成食品污染或变质。主要表现在种养殖源头污染、食品加工工艺和卫生条件落后、流通储运手段达不到保鲜要求等。比如,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污染,使很多地方的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另外,我国13亿多人口每天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众多的食品供应商具备典型的小生产者特征,在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对于食品安全的诉求不高时,加工工艺和卫生条件难以符合安全标准。调查显示蔬菜在流通环节的损耗平均达到20%左右。
2.第二类 是因为食品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出于私利或盈利目的,在知情的状态下人为影响食品质量。中国农业虽然以小农经济为主,但也患上了“大农业病”: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生长周期缩短至28〜45天,猪出栏时间缩短至2.5〜4个月,凡此种种严重违背了生物学的种植和养殖规律。更有一些不法生产商逆食品安全法规而行,在食品中加入不利人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此类案件数量的持续上升,使我们深刻感受到现代科技与商业伦理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3.第三类 是因为食品检测监督条件不完善、对食源性病原菌缺乏认识或从业人员非主动性过失,造成劣质食品未被发现继而进入消费环节。我们把这一类原因统称为技术问题。随着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益生菌和酶制剂等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关于应用风险和食品安全的争论就一直没有间断。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检测设备不完善,检测覆盖面偏低,抽检频率过低,更谈不上对食品进行普检。而国外的食品安全案例主要集中在这一类,新的动植物病菌在造成实际负面影响之前往往很难被检测发现,以美国为例,食源性疾病每年导致7600万人生病,325000人住院治疗,5000人死亡,其中已知的食源性疾病超过250种,绝大多数是各种细菌、病毒与寄生虫引起的感染疾病。4.第四类 是因为食品安全和追踪惩罚的法令制度不健全或者徇私舞弊,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继续扩大。从理论以及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改革实践看,食品安全监管无疑趋向于专业化、公正性和独立性。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和体系的变迁,很大程度上源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变化,一系列食品安全危机最后进一步形成监管变革的动力机制。近三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立法和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监管模式不清晰和法制松弛,尚未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产生实质性的遏制作用。
改善食品安全正在行动
“食品安全在行动”以服务中国消费者为宗旨,及时聚焦食品安全、披露典型案例、解读重大政策、追踪政府部门规范市场秩序行动,同时注重传播饮食方面的科学知识。1.国家发改委正式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2.质检总局关于《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实施相关问题的公告 3.我国首个橄榄油膳食健康调研报告发布
4.2016年食品安全宣传周铁路主题日在京启动
5.2016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开幕
主题为“保障食品安全,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2016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以下简称食安展)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食安展将持续至22日,三天展期内将举办“食品安全营养健康大讲堂”、“中韩食品文化交流会”、“食品安全创新示范项目研讨会”等多项活动。
可借鉴的国际经验(综合说)
英国措施
英国是较早重视食品安全并制定相关法律的国家之一,其体系完善,法律责任严格,监管职责明确,措施具体,形成了立法与监管齐下的管理体系。在英国,责任主体违法,不仅要承担对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责任,还要根据违法程度和具体情况承受相应的行政处罚乃至刑事制裁。
为强化监管,英国政府于1997年成立了食品标准局。该局是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的独立监督机构,负责食品安全总体事务和制定各种标准,实行卫生大臣负责制,每年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食品标准局还设立了特别工作组,由该局首席执行官挂帅,加强对食品链各环节的监控。
在英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一个重要特征是执行食品追溯和召回制度。食品追溯制度是为了实现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保证食品质量安全而实施的对食品质量的全程监控制度。监管机关如发现食品存在问题,可以通过电脑记录很快查到食品的来源。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地方主管部门可立即调查并确定可能受事故影响的范围、对健康造成危害的程度,通知公众并紧急收回已流通的食品,同时把有关资料送交国家卫生部,以便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安排工作,控制事态,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法国措施
食品安全
在法国,保障食品安全的两个重点工作是打击舞弊行为和畜牧业监督,与之相应的两个新部门近几年也应运而生。其中,直接由法国农业部管辖的食品总局主要负责保证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卫生安全、监督质量体系管理等。竞争、消费和打击舞弊总局则要负责检查包括食品标签、添加剂在内的各项指标。法国农民也已经意识到,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乃至食品产地和生产过程的卫生标准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所谓理性农业,是指通盘考虑生产者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保护的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其目的是保障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有利于环境保护。法国媒体认为,这种农业可持续发展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还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性。
在销售环节,实现信息透明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除了每种商品都要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等必需内容外,凡是涉及转基因的食品,不论是种植时使用了转基因种子,还是加工时使用了转基因添加剂等,都须在标签上标明。此。
德国措施
一直以来,德国政府实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以及食品企业自查和报告制度,成为德国保护消费者健康的决定性机制。
德国的食品监督归各州负责,州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监管方案,由各市县食品监督官员和兽医官员负责执行。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BVL)负责协调和指导工作。在德国,那些在食品、日用品和美容化妆用品领域从事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企业,都要定期接受各地区机构的检查。
食品生产企业都要在当地食品监督部门登记注册,并被归入风险列表中。监管部门按照风险的高低确定各企业抽样样品的数量。每年各州实验室要对大约40万个样本进行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样本成分、病菌类型及数量等。食品往往离不开各种添加剂,添加剂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与否。在德国,添加剂只有在被证明安全可靠并且技术上有必要时,才能获得使用许可证明。德国《添加剂许可法规》对允许使用哪些添加剂、使用量、可以在哪些产品中使用都有具体规定。食品生产商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所使用的添加剂一一列出。
美国措施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遵循以下指导原则:只允许安全健康的食品上市;食品安全的监管决策必须有科学基础;政府承担执法责任;制造商、分销商、进口商和其他企业必须遵守法规,否则会受处罚;监管程序透明化,便于公众了解。
食品安全
美国整个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分为联邦、州和地区三个层次。以联邦为例,负责食品安全的机构主要有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下属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和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农业部下属的食品安全及检验局和动植物卫生检验局,以及环境保护局。
三级监管机构的许多部门都聘用流行病学专家、微生物学家和食品科研专家等人员,采取专业人员进驻食品加工厂、饲养场等方式,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构成覆盖全国的立体监管网络。与之相配套的是涵盖食品产业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法律及产业标准,既有类似《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这样的综合性法律,也有《食品添加剂修正案》这样的具体法规。
一旦被查出食品安全有问题,食品供应商和销售商面临严厉的处罚和数目惊人的巨额罚款。美国特别重视学生午餐之类的重要食品的安全性,通常由联邦政府直接控制,一旦发现问题,有关部门可以当场扣留这些食品。百密一疏,万一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召回制度就会发挥作用。
民间的消费者保护团体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力量。比如2006年6月,一个名为“公众利益科学中心”的团体就起诉肯德基使用反式脂肪含量高的烹调油。
日本措施 为了让消费者放心,日本有关方面还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履历管理系统,要求生产、流通等各部门采用电子标签,详细记载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各种数据。日本还于2003年出台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并在内阁府增设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以便对涉及食品安全的事务进行管理,并对食品安全作出科学评估。另外,农林水产省设立了“食品安全危机管理小组”,建立内部联络体制,负责应对突发性重大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之我见院系:文法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108511学号:105080540044姓名:代颖舟1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之我见内容摘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类生......
食品安全征文比赛稿件食品安全之我见 根据《眉山日报》报道: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染色馒头、假牛肉„„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食品问题就接二连三的冒出来了„„我们都知道,在2......
食品安全之我见09 生本1班 何健强 2009574171引言:在一桩桩食品卫生事件的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黑色交易。有多少人成了交易的受害者,在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重复着怎样的一件又一......
食品安全立法之我见[摘要]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包括体系不够完整、内容不够全面、职责不够清晰、法律责任规定不严等。各方呼吁尽快出台一部可行性强......
食品安全之我见湛江师范学院生科院09生本3班2009574310黄佳玲345961508@qq.com摘要:食品是各种人食用或引用的成品和原料,食品安全关系着人体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可是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