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_中国旅游地理免费
中国旅游地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旅游地理免费”。
中国旅游地理
期末论文
学生姓名:王一茜学号:03709115指导教师:王建梅专业班级:经济管理系
09级 公共事业管理1班
中国喀斯特地貌的独特风光 摘要:
“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伊斯的利亚半岛北部与意大利交界处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地名,岩溶地貌发育典型,于是,“喀斯特”一词便用来代表岩溶地貌,这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石灰岩溶蚀的结果。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地貌类型性多样,为我国的旅游业带来无限生机,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财富。这些地方既可以进行旅游观光又可以进行科研考察,是旅游观光的明珠,是科学研究的宝库。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分布、类型、著名景观
1.喀斯特地貌在中国的分布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广西境内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喀斯特,贵州、云南、西藏多为高原喀斯特,高山喀斯特多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等高海拔地区。
此外,在中国的华东地区,虽然出露地表的石灰岩面积比较小,但仍然发育有形态各异的喀斯特地貌。在苏北、皖北地区发育着相对高度100-150米左右,顶部浑圆的喀斯特丘陵;江西萍乡-宜春一带出现了具共同基座的短锥状峰丛;浙江天目山及皖南、赣北则为有少量溶洞的喀斯特化山地;喀斯特发育最为强烈的是福建西南部的龙岩、三名地区,不光有类峰林、峰丘、溶斗等还有长达数百米的喀斯特地下河。
2.地表喀斯特类型及相关景点
2.1溶沟和石芽(云南石林)
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石芽指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其实它是溶沟形成过程中的残余物。云南地区的石林就是发育比较好的形态高大的石芽群,它的形成条件是厚层、质纯、产状平缓、垂直节理稀疏和湿热的气候环境。地表峰林奇布,主要为高大巨型石芽群景观,大部分灰岩山峰分布在河谷两侧,各种形态的石峰似人似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石林分布范围甚广,如:路南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和莫村石林、石板哨石林、李子营石林、天生桥等20片石林。此外,溶洞景观有:泸西阿庐古洞、奇风洞、玉溪溶洞,建水燕子洞,九乡溶洞,湖有:大叠水、长湖、月湖、仙女湖等。
2.2天坑和竖井
岩溶地面不断凹陷,形成漏斗状的圆形洼地或竖井状的洞,在我国的重庆和四川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他形成于陡峭的坡地两侧和洼地、盆地底部,因为流水沿着岩石的裂隙侵蚀强烈,所以天坑或竖井深达几十米到几百米。
2.3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
溶蚀洼地是一种范围广,近似圆形的封闭性岩溶洼地,四周多低山和峰林,底部平坦,雨季易涝,旱季易干。溶蚀谷地是溶蚀洼地进一步扩大或融合而形成的,它受构造影响比较大,面积更为广,底部平坦,常有地表径流,例如广西都安有一溶蚀谷地宽一公里,长十公里。这种喀斯特地形在我国云贵高原分布广泛,当地人称之为“坝”。
2.4干谷
干谷是地表径流消失后岩溶区遗留下来的谷地,它的形成原因是河流的某一段河道水流沿着谷底的竖井或水洞流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这种地表径流转为地下径流的现象叫做伏流。还有一种形成原因即类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的结果。这样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比较常见。
2.5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广西桂林)
广西桂林山水和阳朔风光主要是以石芽、石林、峰林、天生桥等地表喀斯特景观著称于世,并且是山中有洞,“无洞不奇”。以岩洞地貌为主的芦迪岩洞景观,景观内有各种奇态异状的溶洞堆积地貌,形成了“碧莲玉笋”的洞天奇观;七星岩石钟乳构成的地下画廊,真是玲琅满目;武鸣伊岭岩,北流沟漏洞,柳州都乐岩,兴平莲花岩,兴安乳洞,永福百寿岩,宜山白龙洞,凌云水源洞,龙州紫霞洞等也都是著名的溶洞景观区。
2.6地表钙华堆积(黄果树瀑布、黄龙风景区)
这是一类典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瀑布华,钙华堤坝和岩溶泉华。瀑布华指地表瀑布水流速度陡然增大,内力作用减小,水中的二氧化碳外逸,形成瀑布华。我国贵州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就属于这一种。此外,九寨沟钙华滩流属于水下地表堆积地貌,如珍珠滩瀑布;黄龙风景区钙化池、钙化坡、钙化穴等组成世界上最大而且最美的岩溶景观;石柱县新石拱桥为喀斯特天生桥地貌。
2.7地下岩溶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形态千奇百怪,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小的连一个人都难以通过。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以及重力作用的长期结果。溶洞景观在我国的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分布较为广泛。
武陵源黄龙洞,冷水江波月洞,鄱阳湖口石钟山景区、彭泽龙宫、瑶琳仙境、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通化鸭园溶洞等。
3.结束语
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高大雄伟、险峻陡峭的山脉,同时也有一些风光绮丽、造型独特的小型山林。这些小型山林往往有地下“曲径通幽处”的神秘岩洞相伴,吸引了大批登山旅游,探险考查人员。石钟乳、石笋、溶沟、石芽等,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颜色各异,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这就是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的宝库。
6请列举你所熟知的著名的避暑胜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开发的现状。 江西庐山现状:四大避暑胜地之一,自上而下有“匡庐瀑布誉满天下”的盛名。到此消暑,环境幽静,烦热顿消。成因:在......
中国旅游地理一、不定项选择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描写的是(D)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指的是(B)。A.瞿塘峡B.巫峡B.构造湖,火山堰塞湖,泻......
【摘 要】教学改革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须加大其改革创新的力度。本文就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合理规划和......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学习领域课程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导游、旅行社管理 授课单位:建工学院 学时:48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邱代来 2010-1-14 1.课程定位和课程......
中国旅游地理公选课论文圆明园简介: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三园面积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