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考试重点_西方音乐史考试要点
西方音乐史考试重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西方音乐史考试要点”。
西方音乐史考试重点
一、客观题(选择、填空、判断)
1、(德)贝多芬
九首交响曲——《第三、五(命运)、九(合唱)交响曲》英雄性、戏剧性。《第一、四、八交响曲》生活风俗性和抒情性。《第七交响曲》群众性、舞蹈性。《第二交响曲》综合性。《第六交响曲》(田园)自然与哲理相结合。
第六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在形式上有所开拓,标题音乐。
32首钢琴套曲,《月光》、《悲怆》、《热情》、《暴风雨》。
歌剧《费德里奥》——拯救歌剧。
2、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①(德)韦伯——《魔弹射手》——使用“主导动机”。
②(奥地利)舒伯特——歌曲之王。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自由音乐家”。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自传式作品)——失意、哀伤。艺术歌曲《野玫瑰》、《魔王》、《鳟鱼》等。《圣母颂》源自瓦尔克《湖上夫人》中的《艾伦之歌》。
器乐作品《未完成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总的交响曲有9部。
3、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
①(德)门德尔松
48首“无词歌”——单乐章的钢琴小品,专为钢琴而创作。
音乐会序曲、标题性序曲(单乐章、带有标题的管弦乐序曲)有7首作品,代表的是《仲夏夜之梦》,其中有《婚礼进行曲》为其配乐。带有描绘性标题的作品是《春之歌》、《猎歌》等。
他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主奏乐器在第三小节就奏出了乐器。
1843年在莱比锡建立第一所音乐学院。1847年指挥演奏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是史上第二次。
②(德)舒曼——1840年-1841年是他主要创作时期——艺术歌曲之年。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意》。
钢琴套曲——有描绘性、篇幅小。《狂欢节》、《童年情景》(每个乐章都是
独立的,尤其是第七首《梦幻曲》著名)。他还倡导“大卫同盟”理念。③(波兰)肖邦音乐创作特征:
主要创作的是钢琴独奏曲,以单乐章为主,而且古朴而忧伤,寂静而神秘。
在音乐中运用弹性节奏。使用波兰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素材,旋律宽广。如玛祖卡、波兰舞曲、波罗奈兹舞曲,甚至将其运用到史诗性作品中。曲式结构大多不复杂,采用三部曲式。音乐中的装饰音和多连音、双音具有肖邦的个人风格。和声富于色彩性和浪漫色彩。
4、法国大歌剧:
(意大利)罗西尼《威廉·退尔》(正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意式
喜歌剧)、(德)瓦格纳《黎恩济》。(德)梅耶贝尔的《新教徒》(法国大歌剧的开端)、威尔第《阿依达》。
5、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
贝里尼《梦游女》(正歌剧)、《诺尔玛》(正歌剧)。
多尼采蒂《爱之甘醇》(意式喜歌剧)、《拉美摩尔的露其娅》(正歌剧)。
6、标题交响音乐——交响诗
①(法)柏辽兹《幻想交响曲》——标题交响曲,采用“主导动机”或“固
定乐思”,是自传式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被柏辽兹称为“戏剧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的体裁是中提琴与乐队。
②(匈牙利)李斯特——交响诗方面的创作有13首单乐章的带有标题的管
弦乐作品,特点是每部交响诗与所配的标题的关系不重描绘,更多的是喻意深长的情感体验,突出的原作那显现或隐含的诗意及作曲家内在的情绪的表现。强调感情的抽象性。
作品:标题性交响曲《浮士德》、《但丁》,钢琴作品《匈牙利狂想曲》。
7、19世纪中、下半叶的德奥音乐:
①(德)瓦格纳—— 乐剧改革的特征:见大题
作品: 《黎恩济》(法国大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主导动机的使用)《尼
伯龙根的指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乐剧改革——分场不分段)。②(德)勃拉姆斯——三B之一,其余两位是巴赫、贝多芬。
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音乐家,并指出“匈牙利舞曲”不是真正的匈牙利
本民族的音乐。
③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
8、19世纪中、下叶的法、意歌剧:
法国:谐歌剧(轻歌剧)出现。
①奥芬巴赫——轻歌剧的代表人物,作品《地狱中的奥菲欧》、《霍夫曼的故事》。
②古诺——《罗密欧与朱丽叶》
③比才——《卡门》使用了“主导动机”来代表她的命运。卡门是真实
主义之前带有真实主义风格的作品。
意大利:威尔第——三大阶段的不同目标及作品。见大题9、19世纪民族乐派:俄罗斯、捷克、挪威、芬兰等。俄罗斯:
①格林卡——“民族音乐之父”,《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确立了俄罗斯民
间神话歌剧的形式)。《卡玛林斯卡亚》(管弦乐主题幻想曲)。歌剧《为沙皇献身》或《伊凡·苏萨宁》在格林卡的创作中居于首位。
②强力五人团:
巴拉基列夫——在俄罗斯民歌主题素材的序曲中使用了“小白桦”主题。穆索尔斯基——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标题器乐作品),(法)拉威
为其配器成管弦乐组曲,与其同名。
包罗丁——交响音画《中亚西亚草原》
里恩斯基—科萨科夫——擅长配器,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用小提琴
代表王妃。
③柴可夫斯基——有7首交响曲,代表的有《第四交响曲》(运用小白桦的主题)、《第五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用减弱结束)。《曼弗雷德》(标题交响曲)。
庄严序曲《1812》、管弦乐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舞剧《天
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捷克:
①斯美塔那——捷克音乐之父,喜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沃
尔塔瓦河》是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是捷克的第二国歌。②德沃夏克——管弦乐曲《斯拉夫舞曲》、歌剧《水仙女》、第九交响曲
《自新大陆》。
挪威、芬兰:
①(挪威)格里格——《彼尔·金特》组曲(《日出》和《在山魔的宫殿》
最为著名)。
②(芬兰)西贝柳斯——交响诗《芬兰颂》——芬兰第二国歌。
10、世纪之交的音乐:
①(法)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家,钢琴曲《月光》,选自《贝加马
斯克渡组曲》,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交响三折画《夜曲》,交响素描《海》歌剧《佩利阿斯与梅丽桑德》。
②(法)拉威尔——印象主义音乐家,管弦乐《包莱罗》,最有影响的作
品是《达夫尼斯与克洛埃》。
③(奥地利)马勒——10首完整的交响曲。除了九首交响曲外,还有一
部《大地之歌》声乐交响曲——引用中国诗歌文化,其中有东方元素。《第八交响曲》又称“千人交响曲”。声乐套曲《亡儿之歌》。艺术歌曲
由管弦乐队伴奏。
④(德)理查德·施特劳斯——交响诗《唐·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
说》、《唐·吉诃德》、《英雄生涯》(自传式作品)。歌剧《莎乐美》、《玫瑰骑士》。
⑤(意大利)马斯卡尼——真实主义,独幕剧《乡村骑士》。
列昂卡瓦洛——真实主义歌剧《丑角》(二幕剧)。
普契尼——歌剧《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东方音乐元素)。
《艺术家的生涯》。
11、20世纪音乐:
⑴表现主义(直接反叛印象主义,展现现实,与真实主义接近,揭示社会丑陋、阴暗。
代表人物:
①(美籍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华沙幸存者》,体裁是朗诵+乐队伴奏+男声合唱。
十二音音乐——强调十二个音的平等,不强调任何音的主导地位。
②(奥地利)贝尔格——歌剧《沃采克》。
③(奥地利)韦伯恩——点描派创始人,作品结构短小、音乐精致,是
序列音乐的早期开拓者——《变奏曲》。
⑵新古典主义——复古,与19世纪标题音乐、综合艺术相对抗(音乐
形态方面)。
斯特拉文斯基——三个时期:第一,民族主义时期或俄罗斯风格时期。以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为代表。
第二,新古典主义时期。舞剧《浦契涅拉》,歌剧——清唱剧《俄狄浦
斯王》。第三,十二音音乐时期。舞剧《阿贡》,合唱《哀歌》、《安魂赞美诗》。
⑶民族主义音乐——(匈牙利)巴扎克——发现真正的匈牙利的民族音
乐。歌剧《蓝胡子公爵》,舞剧《神奇的满大人》(带有东方音乐元素)。⑷美国音乐(铜管乐多,黑人音乐元素)——格什文《蓝色狂想曲》(钢
琴与乐队)。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歌剧《波吉与贝丝》。
12、20世纪上半叶其他风格与类型的音乐:
人物:(前苏联)肖斯塔科维奇、(俄)普罗科菲耶夫。
类型:微分音音乐与噪音音乐。13、50、60年代的音乐:
①序列音乐——特点:将节奏加以固定化,接近于十二音音乐。代表
人物(法)梅西恩
②偶然音乐——作曲家对作品的创作演出不加以控制。代表人物(美)
约翰·凯奇的《4分33秒》。
二、主观题——论述题
1、综述浪漫主义时期综合艺术的音乐特征及其发展19世纪上半叶,欧洲的一些艺术家们对艺术表现的意向、热烈的情感和丰富的色彩着迷。他们对文学、戏剧等深感兴趣,并通过音乐的语言和手段加以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综合艺术(整体艺术)。作品形式属于混合形,某些戏剧情节决定了音乐作品的构思方式。其中以柏辽兹的标题交响曲,李斯特的标题性交响诗以及瓦格纳的乐剧改革最为重要和突出。
柏辽兹:运用“固定乐思”手法,摆脱了古典交响曲的构思与形式,其作品中一切音乐的表现手法要服从其标题性、文学性的戏剧构思。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力图与诗歌等相结合。他的《幻想交响曲》,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自传式、标题交响曲。而《罗密欧与朱丽叶》被他称为“戏剧交响曲”。
李斯特:运用“主题变形”手法——单主题的展开与处理。以及交响诗——以文学、诗歌的内容来决定乐曲的构思,是一种诗意境和思想的表达。每部交响诗与所配的标题关系不重描绘,并且富含诗意,强调感情的抽象性。
瓦格纳:打破了“宣叙调——咏叹调”的传统模式,采用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旋律风情,使歌词的每个字都得到清晰的表现,同时又在需要的时候对某些字词给予强调,通过吟咏的方式强化感情。摒弃传统歌剧的分曲形式,采用分
场不分段,这样的音乐也被称为“无终旋律”。加强了管弦乐队的作用,在整部歌剧中,管弦乐队始终积极参与到剧情的发展中,而不是作为陪衬。而“主导动机”用来代表剧中的人物、情节、观念、情感甚至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器物的个性鲜明的音乐材料,对剧情的发展、贯穿、提示起到重要作用。调性、和声等手段也与戏剧的发展紧密结合。代表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
2、19世纪初~20世纪初的意大利歌剧
早期:以罗西尼为代表,他的创作特点是:罗西尼渐强风格,用在叹调、序曲中。如《塞尔维亚的理发师》中的序曲。唱段中有风格——卡巴莱塔,出现反复性节奏。唱段不长,表现轻松、欢快的情绪。其作品还有具有法国大歌剧特征的《威廉·退尔》。除了他以外,此时期还有意大利作曲家贝里尼、多尼采蒂,其代表作品分别是正歌剧《梦游女》、《诺尔玛》和正歌剧《拉美摩尔的露其娅》、喜歌剧《爱的甘醇》。
中期:以威尔第为代表,其创作阶段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30年代~40年代,作品有16部,达到顶峰。作品主要以爱国题材为主,场面宏大,情节跌宕起伏,作品对意大利人民的爱国情绪和民族独立精神具有积极意义。作品:《麦克白》、《纳布科》等
中期:50年代~70年代,作品有10部,达到黄金、成熟时期。更倾向于细腻、深刻,对人物和情节刻画的更生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绪。打破分曲结构,使情节展开更加连贯,强调重唱的地位。如《弄臣》、《茶花女》、《阿依达》、《游吟诗人》。
晚期:70年代~90年代,受到以瓦格纳为首的德国歌剧创作理念的影响,采用“分场不分段”的形式,同时提升乐队在歌剧中的作用,与人声一起塑造人物性格。如《奥赛罗》、《法尔斯塔夫》。
晚期:真实主义歌剧,其特征是:着重描绘社会上底层人民的生活不幸、苦难。剧情往往非常紧凑、发展迅速,独幕剧、二幕剧较多。在剧情中往往出现死亡场面,多为凶杀内容具有血腥性。代表作曲家——马斯卡尼、列昂卡瓦洛。最有成就的是普契尼,但他的歌剧又有一些不同之处——关注对女性的描写。,如《蝴蝶夫人》、《托斯卡》以及《图兰朵》中描写柳儿。这些形象品德高尚、善良、性格刚烈,但终究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他的作品的题材表现异国风情,如《蝴蝶夫人》带有日本音乐元素,《图兰朵》中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
名词解释夜曲:一种流行于19世纪的三段体器乐曲,与小夜曲无关,厂址具有安逸,恬静气质的抒情性器乐曲,以钢琴曲居多,最早把夜曲运用到钢琴音乐中的是19世纪的英国作曲家约翰·菲尔德......
2013.3.27课程任务:讨论课:西方音乐史的学科性质问题;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文化和中国先秦音乐文化的比较;中世纪音乐史的学科属性及其与西方音乐史其他断代的区别。教学点:上海交通......
格林卡(Glinka,1804~1857)是俄罗斯音乐的奠基人,他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有句名言“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编了一下而已。”这反映了格林卡的创作思......
西方音乐史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在古希腊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音乐现象出现?(1)主要特征:单声部旋律,朴素大方,并有简单的乐器伴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
西方音乐史一.文艺复兴时期(RENAISSANCE PERIOD)(1450-1600年)这个时期是人类艺术的再生,音乐的理论及实践得到极大的发展,以圣经故事为主,创作了大量的教堂音乐,弥撒曲、安魂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