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导学案_雪导学案及答案

2020-02-26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雪》导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雪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史军伟校审:张梅签审:刘成大使用时间:2012.9.26

《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涵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2.通过合作探究,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3.学习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用极度的热情享受学习的快乐。【学习重点】

1.领会本文内涵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学法指导】

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知识链接】:

1.了解散文诗这种文体

散文诗介乎诗与散文之间,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幻想;从形式上看,它和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形式比较自由。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者。2.了解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被誉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第一声春雷”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02年至1926年夏,他先后在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课。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孔乙己》《故乡》《社戏》)、《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藤野先生》),散文诗集《野草》(《雪》、《风筝》),杂文集《热风》《坟》等16种。

3.了解写作背景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残酷。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野草》共收录了鲁迅的散文诗23篇,是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在北京所作。

《雪》写于1925年,在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北方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文章表现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

作者的感情有对江南雪的美好的喜爱、向往、惋惜;更有对朔方雪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品格的赞美。

【课时安排】:1课时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处()子塑()雪罗汉朔()方脂粉奁()目光灼灼()粘()连凛()冽().褪尽()2.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编号:YW-12-03-07班级:学生姓名:第1页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旋转而且升腾。在凛冽的天宇下。是雨的精魂。3.课文内容:

①文章的题目是《雪》,在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主要体现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②文中写到的这些地方的雪整体上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大家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学过的咏雪的诗句还有哪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颇富诗情的《雪》,去欣赏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

二、细读课文

1.作者写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文章的题目是《雪》,在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体现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3.在第二至三段中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4.作者写江南的雪,表达了何种思想感情?

三、研读课文

1.作者赋予了北方的雪以什么样的个性?

(独立的个性、激昂斗志,如一个奔放的挑战者。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2.看完两幅雪景图后请大家谈一谈:你自己喜欢哪幅雪景呢?

3.作者更欣赏哪里的雪?从何处可以看出?

(作者更喜欢北方的雪,从“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可以看出)4.作者更喜爱北方的雪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歌颂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关键语句进行品味。(带领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成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蕴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归纳小结】:

写法: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①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②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实现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当堂测评】: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朔()方灼灼()凛()冽眷()念荷()戟 彷()徨()褪()尽胭()脂脂粉奁()磬()口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作用。

(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2)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二、课内阅读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编号:YW-12-03-07班级:学生姓名:第2页

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读江南的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一特点?你能看出在这些句子中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吗?

3.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

4.作者是怎样描写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是什么样的感情?

5.鲁迅从来写文章都惜墨如金,而这篇散文诗他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塑雪罗汉的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6.能、情)揣摩“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含义。

三、课外阅读 雪

①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②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巳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爽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③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透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④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

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

⑤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桀骜不驯的人格力量。”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出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⑥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选自《名家散文》 祝勇文)

1.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简洁,而意韵最丰厚”?

2.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第③中“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一句的妙处。

3.第④段中有“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一句,其中“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4.第⑤段中作者说“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请你从文外举出一例加以印证。

5.第⑤段末“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一句中“柳宗元心底的境界”指的是什么?

【布置作业】:

熟读背诵课文,完成《导与学练习题。》

编号:YW-12-03-07班级:学生姓名:第3页

【板书设计】: 《雪》鲁迅

江南雪:滋润美艳,有生命力血红的抱住山茶,白中隐青的梅花 深黄磬口腊梅 冷绿杂草 感情:喜爱→向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北方雪:孤独,顽强不屈

感情: 赞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主旨:要用不屈的斗争来创造美好的春天(鲁迅自身写照)【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1、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在对比中表现了对江南雪的喜爱和对北方雪的赞美。

2、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色彩斑斓,蕴涵着生命,透露着生机。江南的雪,倾注着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3、表现了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的遗憾和引起下文对朔方雪的描写和赞美。

4、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这些描写倾注了作者对北方雪不畏严寒,在孤独中抗争、奋斗的赞美之情。

5、雪罗汉是江南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但是它却很快消融,让作者感到江南雪的美好是值得留恋的。这样的描写还自然引出对下文对朔方的雪的壮美的描述和歌颂。

6、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它的不屈和献身,让它成为雨的精魂--坚强和不屈的精魂。

1、国画落笔简约,留有空白(即留白),给人以想像的空间。

2、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当时所见之景、所生之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3、“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是指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1分)。读书的过程就是一种心灵的旅程,所以说读书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2分)。(意思相近即可)。

4、如文天祥在狱中吟出了宁死不屈的的诗篇。司马迁于逆境之中写出了“无韵之《离骚》”--《史记》(举例恰当得2分)。

5、孤寒寂寥中有牛命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只答出旺盛的生命力得1分,答出孤寂的环境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得2分)。

雪导学案

霍山与儿街中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语文导学案6雪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重点)3、朗读文章,理解作者借......

《雪》导学案

课题 :第六课《雪》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3、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4、体察作者博大的胸......

雪导学案

《雪》导学案【资料链接】1、了解散文诗这种文体散文诗介乎诗与散文之间,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幻想;从形式上看,它和散......

《雪》导学案答案

《雪》师生共用导学案课 型:讲读课 执笔:徐春红 备课时间:2015、3、19 学习时间: 班级: 姓 名: 【学习目标】1、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借景......

《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教师寄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七律)学习......

《《雪》导学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雪》导学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雪导学案及答案 学案 雪导学案及答案 学案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