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诗歌进行历史动态教学_诗歌巧教学
巧用诗歌进行历史动态教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诗歌巧教学”。
巧用诗歌进行历史动态教学
湖南省泸溪县第二中学 梅玉送
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在仅有的45分钟内尽可能地把所有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掌握好它,即实施有效的教学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最好途径。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你得去攀登,去挖掘,才能发现它。”诗歌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它以生动精炼的语言,具体感人的形象,耐人深思的议论,融诗、史于一体。如果我们能够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反映某一时期历史的诗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巧用诗歌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新课导入会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它能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这将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在导入《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时,我用“好了歌”这首打油诗:“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提问:诗歌中提到皇帝有哪些苦恼?假如你是中国古代皇帝,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苦恼?然而明朝的皇帝又是怎样具体解决问题的呢?从而使学生对本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在讲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这课有关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时,我让学生先朗诵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让学生感受到南北朝佛教盛行的状况,为介绍范缜的《神灭论》揭露统治者利用佛教麻痹欺骗人民的事实埋下了伏笔。这样通过诗歌导入新课,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起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合理利用诗歌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诗歌所反映的历史是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具体、形象的描绘,构成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将枯躁的史实和形象的历史画面结合在一起,让历史重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一些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诗词,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秋收起义时,引用毛泽东的《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让学生认识到:与南昌起义比较,秋收起义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并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这样便加深学生
对该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讲《 红军不怕远征难》可引用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红军长征的路线、红军长征的艰辛以及长征的结果的理解和记忆,比教师直接按照教材去讲授效果会好很多。
三、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引入诗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有效方法。中学历史教学在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方面具有独1
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历史时代的杰出人物以不同的风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貌和优良的道德传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脊梁。他们在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 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成为炎黄子孙继续奋进的巨大动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入关于杰出人物道德风貌的诗句,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使思维受到启迪,思想心灵受到触动,从而去接受思想教育,转化不良思想,树立良好品德,做真正的正人君子。在讲授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时可引用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等等。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国殖民 侵略前赴后继,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在教学过程中巧用诗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巧用诗歌,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表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在讲授汉朝民族关系时,可引用史学家剪伯赞的诗:“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昭君出塞前后汉朝边境的变化,帮助学生对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形成正确认识,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对于隋炀帝的评价,史学界有很多中说法,教师可引用唐朝文学家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来正确全面的对隋炀帝进行评价,以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五、利用诗歌教学要注意方式、方法 诗歌虽然有利于历史教学,但是教师在选择诗歌时一定要谨慎,要精挑细选,选用典型性的通俗易懂、与历史知识结合紧密并且学生比较熟悉的诗歌,问题的设置要新颖、科学,有思考价值,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让学生迅速回忆、联想,能更快的理解相关历史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绝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更要避免将历史课变成语文课,否则会得不偿失。
综上所述,教师把诗歌巧妙适时地引入历史教学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历史思维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巧用史料优化历史教学【内容摘要】近年来,将史料引入教学与考试,一直是历史教育改革中颇受重视的一环。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
巧用各种方法,进行音标教学音标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和理想效果,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单纯的音素认读、记忆,和反复拼读练习确实比较乏味。教师应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虽然形式多样,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多方面接受教育的需要。学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敏感,接受信息的意识极强,对时事的发展表现出特别的关心。根据学生的心理需......
诗词歌赋皆为史――巧用诗歌资源,丰富历史教学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我同的历史长河中,许多诗人喜欢以诗咏史,他们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人生的跌宕起伏,而且王朝的兴衰荣辱也都尽现其......
第九篇 巧用舌位圖進行韻母教學在韻母的發音教學中,舌面元音舌位圖以其特有的形象化、直觀化、科學化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能使學生迅速準確地把握發音要領,使教師免去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