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教育个案分析_幼儿家庭教育个案分析
流动儿童教育个案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幼儿家庭教育个案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流动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作者:栾文娣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年第01期
摘要:流动儿童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他们的教育都应该引起重视。笔者以流动儿童为例,分析研究了其家庭教育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心理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1-0119-02
一、案例基本情况
小林,男,12岁,江苏淮安人,父母来宁打工把他带到南京上学。他活泼、聪明、机灵、性格逆反、学习不扎实,语言表达能力很好,学习成绩中等。初到他家时,父母刚好有事出去,他便接待了我们,他很健谈,可是后来小林的父母回来后,他基本上没有讲话的机会,只有其父母在滔滔不绝地讲,一边和我们谈话一边还教训着小林。
小林父亲高中毕业,来宁后开货车为人运货,工作比较忙。小林父亲一直对自己没能上大学深表遗憾,所以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小林父亲自己虽然很辛苦,但是为了儿子能够上大学,再苦再累、花再多的钱都心甘情愿。由于有这种心态,加之小林的成绩又不是很突出,所以林父言谈中对小林的现状有一种深深的“恨铁不成钢”的不满,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以此达到教育的目的。小林家唯一的经济来源是父亲,所以他整天就在外边跑,根本没时间管孩子。
小林母亲小学毕业,无业,小林父亲在外打工,她负责照顾家庭。小林母似乎对小林学习没有特别的要求,她辅导不了孩子的功课,只是顺着丈夫的意思办事,小林在家经常挨母亲打。小林母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对小林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当我们特地问她小林的优点时,她想了一会才说到“不太计较吃穿”。在对小林的评价中其父母反复强调的便是小林写作业“瞎糊”、“不认真”。就在我们去访谈小林的当天中午,小林刚刚和母亲对打过,原因是小林因为刚学过课文第11课,其中讲到盐城大丰县的麜鹿,因为家里正好有地图,小林便去找大丰县了,结果不小心把地图上的灰弄了到床上。
二、分析
大部分青少年都会经历叛逆期,知识的增加和视野的开阔,使他们对外界充满兴趣,这时期青春期叛逆心理和渴望独立的要求非常明显,但现实生活中又往往被压抑。叛逆对青少年来说很正常,但是小林显然提前进入了叛逆期。
(一)父母的高希望和低能力
父母在对孩子的将来进行展望时,最大的感触就是自己现在太苦了,孩子将来千万不能重复这样的生活,并且他们都表示希望小孩将来就留在南京。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够上大学,最起码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所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他们都很着急,改变这种现状的心情很迫切,甚至有点急于求成。小林也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但是父母的急于求成让他无所适从。
(二)缺乏沟通和交流的家庭
流动家庭的父母很少与孩子沟通,平时所谓的沟通也是以学习和做作业为主的单向的高位控制,父母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很少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促膝交谈,孩子也因此很少有解释的机会,即使稍做解释,父母的态度也是不信任。当然,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着缺乏沟通的情况。但是在流动儿童家庭要更加严重。这样的孩子一般更容易孤僻、更无助,他们有的选择了沉默的方式,有的则通过制造一些问题行为来引起父母和教师的重视。
(三)孩子缺少信任与缺乏自信
小林的母亲总是说小林没有让她省心的时候,她认为小林做作业全是马马虎虎、糊弄、不认真。但与老师的交流发现,小林基本还是能完成作业的。一个对自己的孩子都没有信心的父母,怎么可能教育出让她满意的孩子呢?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错误,正是在这些小错误中,孩子才不断长大。可是父母对孩子不满意最简单的表现就是“打”。小林挨打更是家常便饭。对于父母的方式,孩子只能被动接受,而在内心深处并不认可,小林的“对打”本身则能更好地说明这点。父母好像并没有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也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多大触痛,更没有考虑老师同学对孩子和自己会有什么看法。
(四)孩子缺乏良好的习惯
习惯对一个人人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习惯能促成一生的成功。在和小林的老师交谈之中发现,他“学习经常喜欢耍些小聪明,别人不会做的他能做出来,但是不踏实,经常粗心大意,学习习惯不好”。习惯的养成,是一点一滴的,要靠环境和自身一起努力。小林并不是缺乏学习的能力,而是缺乏学习的习惯。如果父母能给予一定的督促,让孩子的习惯逐渐好起来,对他的学习和人生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五)孩子缺少进取心,自我效能感低
小林的父母也许是“恨铁不成钢”,在话语言谈之中,都表现出对他的不满。在这样的环境下小林自然就会“破罐子破摔”,对学习和生活都抱有消极的态度,得过且过,对父母也尊重不起来了。
三、解决方法
(一)多一些教育投入和交流
小林的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虽然过得不是很宽裕,但是供小林上学还是没有问题的。小林的父亲也表示了只要他能上大学,再大的投入也愿意。建议他的父母多和老师交流,多和教子有方的家长交流,逐步改变自己的教子方法,同时,可以通过让小林参加一些课外辅导班,逐步提高小林的成绩。在小林犯了错误时,忍一忍再发火,问清楚做错事的原因,即使真的犯了什么错误,也不要动手就打,可以通过教育和讲道理这样宽严结合的方式来解决。
(二)多一些信任和鼓励
教育专家认为,父母的信任,能让孩子避免说谎。孩子有时候说谎一方面是为了怕父母失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惩罚。父母应准备原谅自己的孩子并帮助他摆脱困境,即使孩子伤了父母的心时也应如此。这种方法能杜绝说谎的发生,也会让孩子更敢于承担责任。同时,要多进行赏识教育,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不断放大闪光点,鼓励孩子战胜困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要总把“你不如别人”挂在嘴边。
(三)制定计划,改变不良习惯
小林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因此,制定了一个科学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很重要。包括每天的起床时间、每天读英语的时间、每天写作业时间及休息时间等,刚开始的时候由父母和我监督他执行,过段时间让他主动完成。
(四)改变认知,增强自信
(1)孩子与父母。农村流动人口是介于农民与市民之间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是“户籍”农民,却又是“编外”市民。他们的孩子也是不同于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的一群,虽然他们在户籍上......
流动小学生教育案例鱼胡路小学徐 滟案例背景:重庆直辖以来,伴随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大大加快,大量人口为谋职业向城市迁移,成为流动人口。其子女也随父母进入城市,他们如......
改善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现状的对策分析 麒麟区阳光小学代剑波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流动人口大规模的持续增加,随父母迁入城市的学龄儿童也呈现出增多趋势,这些孩子,就是人们通......
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百里中心小学:李宏强一、个案档案:杨春虎,男,1999年8月6日出生甘肃省灵台县百里乡杨新庄村杨新庄社,父亲:杨小英,杨春虎现就读于百里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由姑母......
个案分析马 X X ,女,13,于2009.11入校,至今已有5个月,在这5个月的学习中,我们对马 X X 进行了一系列的评量,根据北京启智教培中心适应性功能教育课程评量的结果,对其进行分析:一 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