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学案1_过秦论教学案
过秦论教学案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过秦论教学案”。
《过秦论》
【教、学要求与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积累课文中常用的实词,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2.体会文章叙事时极力铺陈,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1.根据课文的特点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
2.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知识重点】
1、学习作者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章重要字词句。【自主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作者贾谊(公元前200~前168): 2.写作背景: 3.题解:
本文是史论。“过秦”意思是,“过”是。“论”是一种 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
二、自读课文,完成自我检测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合从缔交()赢粮而景从()
因利乘便()万乘之势()
(2)宁越()宁有种乎()乐毅()安乐()(3)翟景()墨翟()召滑()累召不应()恬静()铦()
(4)鉏耰棘矜()矜持()度长絜大()
度德量力()内立法度()
(5)逡巡()崤函()黔首()
锋镝()隳()流血漂橹()瓮牖绳枢()氓隶()一夫作难()
2、通假字:
约从离衡()合从缔交()始皇既没()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
三、阅读全文,思考分析
1、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2、、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第1、2段
一、自主学习
阅读1、2段,借助书下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务耕织()惠文、武、昭襄,蒙故业()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西举巴蜀()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尊贤而重()相与为一()窥周室()会盟()天下诸侯已困矣()兼韩、魏„„之众()
杜赫之属()于是六国之士()开关延敌()因利乘便()延及孝文王()享()国之日浅()
亡矢遗镞()膏腴之地()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2、分析下面字词的活用现象。
内()立法度 南()取汉中 西()举巴蜀 据肴函之固()外连衡而斗()诸侯 尊贤重()士 会盟而谋而弱()秦 流血漂橹()约从离()衡 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追亡()逐北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流血漂橹()九国之师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二、研读分析1、2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1自然段,作者就用精湛的语言,铺陈的手法,非凡的气势、叙述了秦国从孝公一代开始强盛,并有并吞天下的野心。这段话共三句,表达了怎样的三层意思?
2、第2段叙述了哪几位秦国国君时期的事?
3、九国的强大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这些内容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第3、4段
一、自主学习
阅读3、4段,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B)
1、解释古今异义词
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并起()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将数百之众()(2)名词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动词的使动用
却匈奴七百余里()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吞二周而亡诸侯矣)((4)形容词的使动
以愚黔首()废先王之道()
3、研究下列典型例句的译文,指出正误,说明理由。(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才能不及中人。
(3)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4)天下云集响应。
二、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A)
1、第3段从哪两个方面详细铺叙秦始皇的功业?
2、第3段作者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防务五个方面来谈,请用选文中的语句回答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3、第4段写了强秦的灭亡。“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呢?选文中语句回答。用意何在?
第5段
一、自主学习
阅读第5段,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崤函之固()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序()八州而朝()同列
百有()余年矣 致()万乘之势 才能不及中人()非抗于九国之师()且夫天下非小弱也()52、研究下列典型例句的译文,指出正误,说明理由。(1)崤函之固,自若也。
(2)非及向时之士也。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说明下列各句句式特点。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③陈利兵而谁何。()④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5为天下笑者,何也?()
4、名句名篇默写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2)然后践华为城,据亿丈之城,以为固。(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二、分析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文中设计几组实力对比?对比的结果是什么?
2、请概括作者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
3、既为史论,那么“论”自然体现在末段,作者的思路如何?
4、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
5、对比是本文主要写法,指出有哪几组对比?
三、总结: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文章气势磅礴,笔力雄浑。大量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秦兴秦亡波澜起伏,那力透纸背的说理,那援引史实的分析,那酣畅淋漓的铺张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北方民族大学张尚志一、缘起战国纷争,群雄逐鹿,秦以边陲之地,纵横征伐,百有余年而一统天下,可谓盛极一时!可是,谁曾想这个盛极一时的王朝却短命而亡,亡得那样迅速,那样悲惨,又是那样的......
《过秦论》【自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作者贾谊(公元前200~前168): 2.写作背景: 3.题解:本文是史论。“过秦”意思是 ,“过”是 。“论”是一种 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过秦论》教学案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过秦论》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讽今的手法。 2.归纳掌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一、作者简介贾谊年十八以能诵......
《过秦论》学案 设计人:赵玉伟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指导了解古诗:贾 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