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语块理论(推荐)_毕业论文结束语800字
毕业论文语块理论(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毕业论文结束语800字”。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2 Abstract...........................................................3 引言...............................................................3 1语块理论概述......................................................4 1.1语块的定义..................................................4 1.2语块与词、短语、熟语、句子之间的关系........................5 2汉语语块的类型....................................................6 2.1固定语语块..................................................6 2.2搭配语块....................................................7 2.3框式短语语块................................................7 3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语块教学意义....................................7 3.1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7 3.2有助于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和语篇写作的流畅性....................8 3.3提高交际的得体性............................................8 4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8 4.1讲授语块知识,使学生树立语块意识............................8 4.2增加语块输入和输出量........................................8 4.3创设情境,重视语块的整体提取和运用..........................9 4.4语块教学要分阶段分层次.....................................10 5对对外汉语语块教学的建议.........................................10 5.1转变观念,教授语块.........................................10 5.2整理常用语块,分级分类.....................................11 结 语.............................................................11
论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12
中文摘要
语块(chunks of language)理论是国外学者提出的语言研究的理论,近年来国内语言学界也逐渐重视语块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在英语作为
论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构成,并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再看下面两个统计,Alenberg研究了总词数约为50万词的London一 Lund Copus中的英语口语部分,发现有68000条不同长度和频度的词语组合,它们出现了201000次。
Amand and Savignon对法语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法语中的语块数量远远超过词的数量。由此可见,在人类语言交际过程中,这种预制语言是大量存在的。因此,把语块理论应用于教学是可以操作和实现并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
鉴于此,笔者联想,是否也可以将“语块”理论应用于
论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定性,结构成分之间可以插入词或词组,各结构成分都能被其他同类成分替换,成分的顺序也往往可以改变。”而语块也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但却是静态的,结构上不可切分、不可随意替换成分,所表示的意义大于其内部各个组成成分的意义之和。例如“美丽的花朵”,由“美丽”和“花朵”两个词组成,每个词可以各自在自己的聚合群中选择替换的词,只要语义和语法上可以搭配。,因此它是一个短语。而“打秋风”,乍一看是一个动宾短语,当然,这种划分在语法上也是可以的,但更严格地说,它是一个语块。因为“打”和“秋风”两个词组合已经成为一个凝固的结构,其意义大于这个词的意义之和,因此任何成分都不得被随意替换。所以说短语和语块虽然都是由词组成,但二者只有一小部分重合。
(3)熟语和语块
“熟语是指人们熟悉的、现成的短语或语句。”刘叔新(2002)把熟语分为固定语和常语两大部分。固定语是词汇单位,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另外还有专名语、专门语和准固定语等。常语是句级单位,包括谚语、名言、俚语和套语。这个分类看似复杂,要一一对比其下位小类与语块的关系,其实不然。我们只需考虑它们是否符合语块的三个标准——“预制性”,“固定性”和“易提取性”。熟语中,无论是固定语还是常语,都是由词组成的短语或句子,它们各自都有固定的形式和意义,不可随意更改,都是人们在讲话之前就预先存储在记忆中的,方便在需要时从给记忆中提取而不是临时生成。因此,我们认为,熟语可以划分在语块的范畴内。当然,语块的组成成分不完全是熟语。
(4)句子和语块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和短语、语块一样,句子也是由词组成,只要语法语义上说得通、一定条件下能表达完整意思,无论长短,都可以是一个句子,因此,句子千变万化数不胜数。有的句子是由词临时生成的,有的句子是借助语块生成的,有的句子甚至就是一个语块,如上面所说的常语。因此可以说,语块是造句单位,但二者有一小部分是重合的。
2汉语语块的类型 2.1固定语语块
汉语中的固定语非常丰富,并且表达形式多样,是汉语语块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专名语和准固定语。”考虑到汉语语块的特点,参考刘叔新的观点,我们在固定语语块下位,又将其细分为成语语块、惯用语语块、歇后语语块和专名语语块。
(1)成语语块
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四字格”的就是成语,或者说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结构。但刘叔新认为“纯从音节(字)的多少来确定固定语的不同类别,是不成的” 成语区别于固定语中其他单位的有效特征是它的“表意双层性”。因此,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成语,如“狐假虎威””水落石出”等,他还将我们一般所说的三字格的惯用语“戴高帽””出洋相””走后门”等也纳入成语之列,只不过把它们看做“成语中的特殊小类——离合成语”。
(2)惯用语语块
“固定语中,凡充分具有结构成分固定的特点,但是不具有表意双层性,其含义体现成类事物的一般概念而非个别事物概念或专门概念的,就是惯用语。”比较传统的惯用语语块,如“总而言之””相提并论””诸如此类”,而因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成批的新惯用语,如“黄金地段””优胜劣汰”等,并有逐渐壮大的趋势。可以说,惯用语语块在数量上超过成语语块和其他语块很多,是固定语语块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中的主力军。
(3)歇后语语块
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一般是一个比喻性的句子,后一部分一般是表达意义的词。前一部分虽是句子,但归根到底是要引出后面的词,因此,我们仍把歇后语语块归入词级语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猫哭老鼠——假慈悲”。
(4)专名语语块
专名语语块指的是汉语中一些专有的名词称谓及简称,如“黑龙江大学””长三角”等,这些称谓是专有的、固定的、不可以随意更改的。
2.2搭配语块
词级语块中的搭配语块是指在一个词(实词或虚词)出现的时候,在表达某一特定意义时,往往有另一个词与之共现,二者共同形成一个词级语块。这种搭配语块较明显的是虚词的搭配。虚词是汉语主要语法手段之一,汉语的虚词不但数量多,而且每个虚词的用法各异,换句话说,“由虚词构成的语言板块,形式极为丰富,语用功能也很鲜明,识别和掌握这些板块,无疑是汉语学习的必要环节。”我们以构成虚词搭配语块中的介词为例来看看大体情况。比如,汉语中介词有很多,因此可以组成的介词语块数量也很庞大,如介词“在”,可以组成“在„„上/中/下””在„„里/外””在„„左边/右边/旁边””在+处所””在„„看来””在„„方面”等多个语块。还有一部分是实词的搭配。这种实词搭配语块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缀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的补充形式。如“„„透了””„„得要命”等,这些语块都要求前面出现动词或形容词,并且对动词/形容词的类型和意义都有限制和要求。
2.3框式短语语块
我们在前面比较语块和短语的关系时提到过,短语和语块之间有一小部分是重合的,而框式短语语块就在这一小部分之中。这种语块乍看上去是短语的形式,但实际上有固定的结构框架,已经形成一种凝固的形式整体储存在人脑中,提取非常方便。如“不 A 不 B”式框架短语语块,一般可以表示“正好”的意义,可以生成多个形式,如“不冷不热””不大不小””不高不矮”;再如“A 来 A 去”,可以表示“反复”的意义,可以生成的形式有“想来想去””走来走去””忙来忙去”等;又如“不 A 也罢”,表示“„„也可以”的意义,生成的形式如“不提也罢””不写也罢””不去也罢”等。掌握这种框架可以帮助汉语学习者准确地运用汉语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提高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水平。
3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语块教学意义
3.1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依据生成语言学的理论,语法规则在语言生成的编码系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言语输出者只要在这些语法规则内填充进适当的词汇就可以生成无数个句子、表达无数个意思。但这种公式化的语法规则如果在需要时才临时构建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也是费时费力的,很难使言语输出达到流利的程度。然而,如果头脑中事先储存了大量的公式化规则——即预制语块的话,那么言语输出者就可以在不同的交际语境中“脱口而出”地使用具有某些特定语用功能的语块,“在一定程度上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汉语语感。”
正如亓文香(2008)指出:“引进语块教学后,留学生对常用词语的固定搭配、特定使用环境和基本语法规则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记忆,减少母语对汉语学习的负迁移,不再抱着词典进行汉语和母语一一对应式的学习,有利于摆脱母语的影响,从而进行纯粹的汉语学习。”
论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3.2有助于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和语篇写作的流畅性
在语言学习中,表达是否流利是检验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语块是在对语言日积月累的使用中形成的已经稳固了的板块,言语输出这可以在交际时从记忆中整体提取这些板块而无需临时生成和分析。这就节省了语言输出的时间,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性。Nattinger 和 DeCarrico(1992)强调了语块在语篇中的重要性,并按照语块的组织功能将其分为宏观组织者和微观组织者。宏观组织者指那些能标记话题、转换话题、总结话题,以及能对话题进行评价等作用的语块,如“在我看来„„”,“首先„„其次„„再次”等;微观组织者指的是语篇中那些令语篇更加流畅的部分,像“综上所述”,“虽然„„但是”等。由此可以看出,语块的组织功能与汉语语篇构成有相通之处,因此对于汉语是同样适用的。
3.3提高交际的得体性
较之准确性和地道性、流利性和流畅性而言,得体性应该属于语用范畴。语言中某些特定的语块不仅表达一定的语义含义,同时还表达特殊的语用功能。表达相同语用功能的语块集体存在于大脑的特定区域内,便于在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根据需要提取。因此,语块教学有助于提高二语学习者相应的语用能力,扫除语言知识和语言环境脱离而造成的交际障碍,有效提高交际的得体性。一直以来,在二语教学和习得过程中,学生都受本国与目的语国文化差异的影响而往往难以得体地使用汉语交流。因此,以语块为教学单位,将其语言形式和意义与其附着的文化意义作为一个整体教授给学生,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可见,重视语块、学习语块,可以使学习者学到更多真实、具体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日常交际能力,以达到适时适地说适用语言的水平。
4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4.1讲授语块知识,使学生树立语块意识
语言不但多样而且是无穷尽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语言形式都呈现给学习者,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增强学习者对语言的敏感性来帮助学习者。wills(1996)使用过一个术语“意识提升”(C。nsci。usneSS一rai:ing)来形容这种“帮助”,意识提升是通过激励学习者考虑某些语言样本从而得出语言是怎样运行的知识。哪种类型的激励可以有效地提升学习者对语块的意识?Petrovitz(1997:206)认为“必须通过结构课程来一遍一遍陈列可能的词汇项目”。在语言的学习中,使学习者逐渐增强对语块的意识,让学习者明白语块的功能以及语块的优势性。但是语块又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所以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例如“一帆风顺”。可以是语块,“首先„„其次„„再次„„”也是个语块,但与前者相比,后者就要难识别得多,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习者以“刺激”,只有这样学习者才会意识到这些词的组合被经常忽略掉,但却是本族语者经常所使用的,并且是语言使用中最简单的方法,而且这些词不是随便组合在一起的,具有相互选择性。
汉语口语习用语块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新异性、简洁性、常用性和地道性,很容易引起学习者的兴趣,这是习用语教学的一个优势,应该善加利用,逐步将习用语块引入汉语听说教学。但是另一方面,习用语块数量较多,不可能都放在教学中处理。大部分习用语块可能都需要学生在真实的交际中自学习得。因此课堂教学的关键不是习用语块的输入量的无限增加,而是通过课堂教学的输入和操练,培养学生利用上下文语境(也包括语气、语调、节律等)辨识和理解习用语的能力,而且此项能力经过实验证实可以通过训练获得。
4.2增加语块输入和输出量
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语块的概念,教师可以提示中心词,让学生快速回答。比如:教师可以设置“首字提示”的练习,通过提问或者卡片提示语块的论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成式习用语要求学生整体运用;对框架式习用语的弹性可变部分进行替换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它的生成性,可变化的部分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有章可循,因此,尽量总结出简单容易理解的规则,引导学生进行变化,在操练中帮助学生逐步内化变化的规律。通过三个月的教学实验和阶段测试发现,反复操练和反复重现的过程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效率,提高了学习者的使用频率及正确率,综合效果良好。
4.4语块教学要分阶段分层次 对于不同级别的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扩大学生们获得语言的能力。初级阶段的词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一批最常用词语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使学生获得语言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使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来解决沟通的需要。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语言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差异,母语与目的语中相同的地方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快地接受目的语,但是两者毕竟还是完全不同的语言。在这个阶段,需要让学习者了解不同语言的共性,但也要让学生看到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培养学习者模仿的能力。
在初级阶段,教材编写者在教材后面都会将生词列出,并在后面注有各种语言的释义。在使用生词表的同时,可以加入与生词相关的其他成分,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仅了解这个词,而且了解与这个词相关的用法。比如“水”,我们可以列出“喝水”、“打水”等适合初级学习者学习的语块,来加强学习者对整体语块的习得,这样一方面会有利于学习者获得语言,另一方面,从初级阶段就开始重视语块的积累,会提高学习者语言输出的地道性。
中级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大学生的词汇量。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语法基础,因而会将所学的词汇通过计算的方法进行类推,有可能“过度泛化”。正如我们的调查结果所显示的,中级学习者对于语块学习策略使用得最少,这就需要进一步加深学习者对两种不同语言的词语各方面的认识,并且明确语言的产生不是几个词相加,而是需要符合本族语者的约定,这样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词语。在中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引导学生对词汇使用的语境的重视。相较于初级学习者,中级学习者学习的词语对前后搭配的要求更高,这个时期对于词汇的注释,一方面可以加注对译词,另一方面也应该明确不同词语使用的环境,前后的搭配,以及各种限制。尤其是一些近义词的学习,明确其前后特定的词语搭配,尤其是一些较为典型的搭配,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符合本族语者的语言。高级阶段的词汇学习更加注重词语的搭配,这也是我们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
高级阶段,学习者最需要重视的就是产出地道的目的语,这就需要学习者在构建自己的目的语系统时向本族语者逐步靠拢。这个时期,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大量的词汇搭配练习十分重要,同时不同语境中语言的得体性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因此一方面还需要巩固词汇的搭配以及固定词组等语块的使用,另一方面还需要巩固单句、话轮等类型语块的使用。
5对对外汉语语块教学的建议 5.1转变观念,教授语块
语言不但多样而且是无穷尽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语言形式都呈现给学习者,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增强学习者对语言的敏感性来帮助学习者。wills(1996)使用过一个术语“意识提升”来形容这种“帮助”,意识提升是通过激励学习者考虑某些语言样本从而得出语言是怎样运行的知识。哪种类型的激励可以有效地提升学习者对语块的意识?Petrovitz(1997:206)认为“必须通过结构课程来一遍一遍陈列可能的词汇项目”。在语言的学习中,使学习者逐渐增强对语块的意识,让学习者明白语块的功能以及语块的优势性。但是语块又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所以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例如“一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帆风顺”。可以是语块,“首先„„其次„„再次„„”也是个语块,但与前者相比,后者就{要难识别得多,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习者以“刺激”,只有这样学习者才会意识到这些词的组合被经常忽略掉,但却是本族语者经常所使用的,并且是语言使用中最简单的方法,而且这些词不是随便组合在一起的,具有相互选择性。
5.2整理常用语块,分级分类
日常会话中涉及的语块数量极大,我们没有办法归纳整理出全部的语块。但是常用语块的数量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本着“急用先学”的态度,通过分析自然语料,来统计提取出常用语块。但大部分语块富于变化性,恐难尽数,因此,提取语块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对此,周健(2007)主张,在提取语块时应优先考虑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目的语产出的需要。他同时指出,“对整理出来的常用语块还应当区分出其中的口语语块和书面语块、结构语块和功能语块、相对固定语块和弹性语块。”
我们认为,对语块进行分级整理时非常必要的,它将有助于我们直接进行教学。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逐渐认识到语块的重要性。Ellis(2002)指出,“语块是
论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Nattinger & Decarrico,J。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1992。
[2] Miller,GeorgeA。selfridge。A Verbal Contexr and the Reeall of Meaningful Meratial AmJ Psychol,1950。
[3] 周正钟:《最近12年国内语块研究综述》,载《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1年
论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致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
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
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刘老师、和研究生助教吴老师。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
基于语块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摘要】随着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和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语块在二语和外语习得中的作用已经成为语言学界普遍关注的领域......
语块理论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语块是真实教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语言现象。作为一种兼具形式与功能性质的语言构件,适合并促进英语教学。关键词:语块,中职英语,语块教学 一.......
三本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普遍不够理想,应该重视语块的习得与积累,因此文章旨在探讨语块理论对中国三本院校学生听力习得的教学启示。 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英语中存在着一种......
加强词块教学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曹智宏四川省什邡市实验中学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 这意味着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如何生......
许颖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江苏苏州 215104)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呈现语法规则、讲解语法知识,然后学生机械操练、识记,题海战术让学生对于英语语法学习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