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 我们在路上_课改我们在路上1
课改 我们在路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改我们在路上1”。
课改我们在路上
牛驼镇中学校本教研交流材料
2014年8月
课改 我们在路上
今天,我非常荣幸地坐在这里,作为八年级的代表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课改经历。自从学校倡导新课程改革以来,每天,我都被身边的人和事感动着,这些人在一起谈论的永远是学生,他们在一起探讨的永远是课改,他们在一起交流的永远是课改过程中的不足或收获,用外人的眼光来看,他们就是一群疯子,都有病!早来晚走是常态,课上辛苦课下更忙碌。他们展现着我们牛驼镇中教师的风采,年级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课改的重视,对教育的重视。
我们年级组的课改体验交流内容,我准备从三个方面来谈: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晏殊《蝶恋花》中的词句。是说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也正是王国维认为的成大事业必经的第一境界。这一境界其实就是立志,就是下决心。
拿我们年级组来说,课改伊始的壮观场面我未曾亲见。七年级下半学期我进入这个年级组对课改茫然一片时,发现其他老师已经完成了最初的磨合期,对课改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认知。特别是刘涛赵建成老师,光荣的成为了第一批课改标兵,随局领导赴南方淮安外国语学院这所课改先进学校参观考察。不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还把更先进的理念带回来。其他老师也是,已经初步上了轨道。经过我的了解,得知他们在初步响应领导号召进行课改的时候,真是对课改一无所知,即便上一届学生在五一之后搞了一个多月的课改,学习杜郎口,将桌子搬到了一起,也分了组,只是传统课堂模式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那时对课改的要求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只是追求形似而已。送走那一届毕业生后,接手新的七年级,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推行课改,七年级又作为重点年级。这样一来,老师们只有硬着头皮顶着巨大的压力迎难而上,试图开辟一条既符合杜郎口理念又适合牛驼镇中学实际情况的可行的道路。可想而知,他们当时的压力真是很大。
赵平主任也说:课改最难改的是什么?是教师!这群七年级的教师,除去关艳飞老师外,其他的都是十几年如一日地在讲台上用传统模式在演绎着知识,若想抛却根深蒂固的思想很难。下课坐在一起教研,有时为一个不同的见解争得面红耳赤是当时年级组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怎么放手让学生自主,如何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改变传统模式,如何用导学案,如何改变传统教案去编写实用的导学案……这些问题让老师们头疼、迷茫,面对课改,是进是退?老师们在校领导的带动下,迎难而上,下定决心去面对并尝试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把行动研究纳入日常工作中,研究并解决问题。虽然这一阶段我没有亲身参与,但通过来后的接触了解也是感同身受。正如王国维大评论家所说的第一境界。在传统课堂模式存在各种弊端的今天,我们去探索一条新的道路。虽然开始迷茫,有各种困难,但是只要有了决心,立志攻坚克难,就会有所收获。正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直面挑战 扎扎实实搞课改
1、改变旧理念 潜心编制导学案
课改必须改课。导学案就是课堂的抓手。传统课堂上我们用惯了教案。那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编写的教学设计。它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重点难点突出,适用于以教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但
新课改实施后,有效教学这个概念被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实践证明,有效教学的实施的确迫在眉睫,最初的时候,我们为了进行有效教学,课前留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预习,同时,教师提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接着,学生完成当堂检测,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及小结,这种形式上课学生思想很活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这样的教学缺陷也就出现了,主要是(1)预习的时间过短,很多问题无法深入理解。(2)学生讨论易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东西。(3)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想讲一点东西,导致课堂时间明显不够。(4)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但是解题技巧却没有提高。
在反思与困惑中我们开始认真对待导学案,对导学案的作用认识最早的就是刘涛老师,他在导学案的编写上下了一番苦功夫,每天都精心准备导学案,晚上加班加点不说,还要把电脑拿到学校来,利用课下时间来完成。课上坚持使用导学案。他的学生有了导学案,就可以在课前自主预习,通过自学理解完成对应的思考题及梯度练习题,然后在课堂上经小组讨论,把百分之八十的问题弄懂,最后他再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重点难点突破。这样借助导学案,就把课堂所需掌握的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特别是他在编写导学案过程中的分梯度练习题,学生可选做,这样也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从他的实践来看,学生一般都想把题做出来,好像导学案太费时间,但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确被调动了。这样的教学,老师在课前很累,课上也不轻松,但是每节课都有意想不到的学生表现。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积极性被调动,合作学习的能力被训练提高。这也是有效教学的目的。
有了这样一个带头课改潜心钻研课改的教师带路,我们也都开始重视起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了。特别是前段时间教育局组织全员听课,虽然耽误了一些我们的教学进度,但是也促进了我们今后的课改工作。我们集各家之长编写的导学案也基本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板。大家也都认为很实用。
有了实用的导学案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又进了一步,为我们年级的课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推翻旧课堂摸索确立新模式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
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被忽略了,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这
种教育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
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
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对学生的知
识记忆储存,而不注重发展其综
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
维、批判性思维,不利于适应知
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的培
养,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
要。
特别是艾德加〃戴尔的学习金
字塔显示转教别人/立即应用学习习近平均留存率为90%。
对这个金字塔我们很重视,在自己的课堂上大胆把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去讲授,教师再
加以点拨。做的最好的要数赵建成关艳飞许春爱和苗金侠老师。他们手下都有为数不少的一批学生老师,讲起课来头头是道,分析起来条理清晰。
课堂模式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已成为我们固有的课堂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向高效课堂靠拢。
3、增强凝聚力 创建班级新文化
自课改以来,我们学校学杜郎口,学天卉,由形似到神似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我们一味地去研究课堂技术和管理评价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以往我们做的比较薄弱的班级文化建设入手。理解“班级文化”的深刻含义,化生硬的、低效的、有形的德育为无形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在无形的班级文化中得到感染、感化和熏陶。一个班级也应该有着一股能让每个成员团结一心、奋发向上、克难奋进的力量,它就是班级的信仰、追求,或者说是班级的灵魂——班魂。有了班魂的班级,每个成员就会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目标,就会有生活和学习的价值取向,就会有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力量,班魂就是班级中的合成胶水,为班级带来最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刘翠霞老师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做的特别突出,以她们2012级4班为例。这个班叫辉煌班,有寓意,有班训,有班呼,有组名,从班名到组名、从班魂到组魂一线贯通,立体可感、血脉相连。这也是一个团结上进的班集体,学生积极向上,劲头十足,当然其他几个班也很出色,在浓郁的班级文化中,学生时刻铭记自己的班名组名,时刻铭记自己所肩负的担子和义务,班级文化建设已经步入育人氛围浓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4、变批评为鼓励 评价机制讲策略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学生课上表现不积极,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特别是分组时,学困生容易受到排斥,解决这些问题,小组评价必不可少。对于我们来说,从杜郎口从天卉学来的很多方法很实用,确实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还是不够理想。后来我们采用奖励性贴纸来鼓励学生的方法,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奖励方法最初采用的是夏丽娟老师。她在幼儿园待了两年,和孩子们有很深的接触,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独到的见解,最初,她尝试着吧对待幼儿园孩子们的方法应用于初中学生身上,没想到效果却出奇的好,学生们喜欢,课上课下表现好的同学都有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这也让我们意识到不管什么时期的学生都愿意得到老师的赏识,更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努力。
于是,我们年级组的老师也学习这种方法,像葛翠青老师的苹果树,关艳飞老师的小鱼骨头升级深受同学们喜爱。后来刘涛老师更是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法,录制学生讲课的微课,谁讲的好,讲的清楚明白,就在课堂上播放谁的讲课视频,这样,学生更是精心准备,积极性更高了。
对于学困生,我们想办法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有一个著名的生物实验叫《梭子鱼之死》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任何时候梭子鱼饿了,只要张张嘴,把小鱼吞进去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开始时,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梭子鱼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子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这时,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梭子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最后,这条可怜的梭子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你会说,这条梭子鱼真是笨死了。梭子鱼原来并不笨,捕食小鱼是它的拿手好戏,它是一条能够独立生活的正常的鱼。可是,无数次地碰壁后,梭子鱼开始怀疑自己捕鱼的能力,后来,它彻底绝望了,坚信自己是一条笨鱼———这种无能感最终害死了它。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身上也发现了类似梭子鱼的现象,他称之为“习得性愚蠢”。他说,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
失了自信心。在他人的眼里,就会觉得他们“越学越笨”了。要知道,有远见的家长和老师会让孩子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成功时脑内会释放出脑内吗啡这种化学物质驱使孩子想重复这一经验,因此“成功是成功之母”。基于这些,我们很关注学困生,课上采取学困生答题多为小组挣分原则,让他们在体验成功喜悦时也能有组内小主人的自豪感。尊重差异,缩小差异是我们的目标。而且,我们采用集体进步集体授奖,个人落后集体受罚的的方法,这样一来,学优生会积极地去指导学困生为小组争得更多荣誉。也符合学习金字塔理论。每到一定阶段我们就会评出最佳小组,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有成就感。效果很好。
5、接受新理论思维导图入课堂
自从范瑞增校长和刘涛老师在学校开办了心理辅导室以来,一些新的理念由他们传入了我们年级的课堂,我们积极研究他指导学生的思维导图理念,并将它大胆应用于我们年级各学科的授课和复习中。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画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葛翠青老师就是一个思维超前的老师,她在复习是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教育局组织听课时她的思维导图也成了一个亮点。
(二)寓教于乐 让学生感到快乐
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先生提出“与学生一起重温自己逝去的童年”——这是在老师生活中可以被允许的唯一的奢望。
“亲其师信其道” 这句出自《学记》——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关艳飞老师的课学生们爱上,她和学生亲密无间,师生之间没有代沟,是朋友,而且,她制作的课件精美,也善于就地取材制作直观实用的教具,她的课堂笑声不断,学生表现积极踊跃。成绩也是非常好。
许春爱老师的课堂也是如此,她是一个很有想法的老师,接受新鲜事物能力非常强,课堂形式多样,学生情景表演热情投入,快乐学习,特别是在局领导视察过程中,得到了局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刘宝军老师更是别出心裁,采用新颖的留作业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学生眼中的作业不再枯燥无味。因此爱学乐学。
苗金侠老师的12级2班,七年级入学时是37人,八年级升级考试仍然是37人,两年时间无一人来无一人走,巩固率维持在100%,这在镇中的历史上应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个班的学生在班级里很快乐,哪怕是倒数前几名的学生,也没有厌学情绪,每天高高兴兴来,高高兴兴走,把学校当成乐园,不会产生厌倦感,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之处。
陶行知老先生在《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中呼吁:“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在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变成了真正的先生。”
我们总是说我们在无条件的爱着孩子,其实孩子更是无条件的爱着我们,他们可以承受我们的脾气,事过之后依然天真无邪的对我们微笑,他们可以承受我们的错误,事过之后依然会紧紧的拥抱我们。孩子会毫无吝啬的向我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喜爱、笑容,面对这么天真可爱对我们“不计前嫌”的孩子,我们怎么可以不让自己的情绪变得更平和一些呢?!这样,让学生感到快乐,我们也快乐,教学也就变得快乐了。
(三)宽容理解 打造和谐团队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影视界的人士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小插曲:某次录影她打无线电
计程车回家,下车时计费表上显示的是一百八十元。她拿出两百元给司机,司机默默的收了。以台北市的计费标准,表上加十五元等于车费,她稍微等了一下,以为司机会找五元给她,但司机一点动静也没有。她想,算了,才五元嘛,就拉开车门下车了。关上车门的那一刹那,她才恍然想起自己是叫无线电车的,按规矩需再加叫车费十元,是她还欠司机五元才对。于是她又敲敲前车窗,赶紧把五元再递给司机。司机冷冷的摇下前车窗来,说:“哼,亏你想到了,不然我还以为,连你这样一个名人,也想贪我五块钱的小便宜!”
虽然误会是化解了,但我这个朋友心里老大不舒服,她说:“他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我少给了他五元呢?”很显然这种不舒服源于误会,有人的地方就有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误会,造成矛盾,因此我们因该学会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办公室的主体是人,和谐的办公室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既有个人自由发展空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平台,又有全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团结友爱、互守诚信、相互促进的团队精神。这是评价一个办公室是否和谐的首要标准。和谐办公室就是要人和,人和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人和出感情、出健康、出效率。
我们办公室那么多人,难免磕磕碰碰,产生矛盾,但是,老师们能够克制自己,及时化解矛盾,力求办公室团结和睦。很多事情能很快达成共识,这也促进了我们的课改工作。拿我们今年4月31号录制的辩论赛为例,我一直非常感动于办公室的好同事能积极配合,认真完成我们的录制工作。圆满完成我们年级组承接的任务。当时的辩题是新旧课堂模式哪个更利于学生成长。当时我只是通知大家辩题,分工抓球后,要求各自去准备自己的发言稿,一直到31号下午录制才把大家召集起来,没有彩排直接录,每想到,每个人准备的都非常充分,辩论场上剑拔弩张,语言犀利,特别是王燕军老师,在我们大家都认为不知道如何驳斥对方三辩的时候,他站起来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的驳斥赢得大家的掌声。我真的没想到辩论赛能录制的这么成功,最初的想法是做做样子的了,我也很理解大家都很忙,哪来那么多时间找资料。但是辩论赛开的不但顺利而且还很成功,这也正是年级组老师们团结、努力、向上、和谐的体现。
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过年级组老师的不懈努力,“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这些理论的提出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高效课堂给了孩子一片成长的蓝天,在这片蓝天下,学生的自主意识得以充分彰显。
1、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落到了实处。
2、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拥有了大空间。同时,高效课堂为教师二次发展带来了希望。“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高度,对教师也适用。走进高效课堂,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放手让孩子做主的课堂,带给教师的是极大的压力与挑战。这样的课堂不确定因素太多,为此,教师的准备功夫要做足,即便所有的工作不一定都能在课堂上、在学习中呈现出来。
其实在不知不觉中,课改已经深入人心,我们也在享受着课改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体验。有这样一首诗我把它作为今天的结束语。学生的收获/来自教师的理解/来自教师的信任/教师的宽容/教师的智慧/成就学生所有的梦想/教师的肩膀/学生的高度/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幸福。”
课改,我们在路上课堂改革不是一件易事。并不是随意创一个模式就是课改,也并非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的革新,更不仅仅是老师们在教法上的一些改变。真正的课堂改革事关教育管理者、老......
课改,我们在路上——库区育才小学工作汇报库区育才小学2014、5、25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育同仁: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育才小学全体师生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到我校指导工作,并向......
课改,我们永远走在路上——课堂教学改革阶段回顾与展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首先向大家汇报一下上周高效课堂教学比武的情况,上周全校共开设比武课31节,从整理到的资料看,邱主任和曹......
课改路上,我们风雨兼程胡永成二中的课改如今已进入第三个年头,这其中有喜、有优、有苦、有乐、有思、有惑。通过课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增强,合作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习热情持......
课改是教育教学改革一项长时间而艰巨的任务,本学期我校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中心校课程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关注课堂,确立新课程的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