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设计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浙江省宁波市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设计”。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

2.(2011年3月德州市一模12题)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3.(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14题)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治国所用的指导思想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否定B.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对传统儒家思想补充完善

5.“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

6.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

①主张理在气先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

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④心外无理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8.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也„„”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里所说的“子”指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9.(2011年3月长春市调研25题)“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有教无类④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卜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1.(2011年4月茂名市二模14题)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2.(2011年11月蚌埠市期中15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位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使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

13.(2011年1月南通市一模4题)“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

A.无为寡欲B.格物致知C.内心反省D.经世致用

14.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

15.《论语》日:“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反映出封建教育的本质目的是

A.提高臣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

B.传承儒家学说等传统文化

C.鼓励臣民通过学习实现人生理想

D.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二、非选择题

1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3分)

(2)简要评价材料

二、材料三中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8分)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4分)

17.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1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2.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而孔子思想是封建思想,二者有根本区别,另外18世纪的中国已闭关自守,中法不存在频繁的文化交流,排除ABC即可。

3.C4.C

解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批判传统儒家思想的同时,三大思想家与传统儒家学派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5.D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其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6.B

解析:①是客观唯心主义,是朱熹的观点,故排除;④是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故也应排除;两者思想的本质都是唯心主义,所以②是共性,两者都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③是共性;因此正确选项是B。

7.D

解析:本题最好使用排除法,孔子倡导儒学,朱程倡导理学,而王阳明提倡的是心学,强调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故选D符合题意。

8.A

解析:

从“仁”“礼”等字眼中,可以判断这是儒家的思想主张。因此。排除了C、D项。从“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中,可以看到“子”在分析“仁”与“礼”之间的关系,并把建立“仁”的社会作为理想。这就是孔子与孟子的区别了。颜渊是孔子学生,更能够由此判断这是孔子的言论。

9.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主流思想。①体现了孔子“仁”“德”思想;②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能强加于其他人,体现了孔子处事原则;③体现了孔子教育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没有差别;④体现了孔子提倡维护等级的思想,属于糟粕。

10.A11.D

解析:题干要求“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而①②属于儒家思想的初创,故故排除;③④都说明了儒家思想与时代同发展,吸收了其它学说的优点。

12.D13.C

解析:佛家偈语大意是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联系各选项,C项宋明时期的心学主张“内心反省”,即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本题选C项。

14.D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其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15.D

解析:理解好“学而优则仕”的含义即可。

二、非选择题

16.(1)是正确的。(1分)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2分)

(2)黄宗羲:工商皆本。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4分)

雍正帝:重农抑商。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的。(4分)

(3)在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2分)

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的富强之本。(2分)

17.①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为孔子(孔丘)。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还主张“礼”(贵贱有“序”)。

②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还有孟子(孟轲)。他发展了孔子学说,主张仁政。

③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为董仲舒。他对儒学加以发挥,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为朱熹。他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⑤先秦儒学只是众多思想流派(答“百家争鸣”亦可)中的重要一家,从西汉武帝时开始儒学居于统治地位,明清两代新儒学(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材解析及训练

|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 ●劝学:标准要求目标 目标分解知识能力目标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道家、墨家......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专题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中说:“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文中所说的“教训”主要是()A.要注重社会主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教案新人教版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教案 新人教版单元知识整合(一)宏观体系构建(二)专题知识总结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地位及原因(三)中......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类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史 2011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11·巢湖一检】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四书》是儒家重要......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8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1.面对社会疾病,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

《浙江省宁波市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浙江省宁波市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设计 宁波市 专题 浙江省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设计 宁波市 专题 浙江省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