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动力机制与学案导学的研究_学案导学课题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力机制与学案导学的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案导学课题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力机制与学案导学的研究
闸北区景凤路小学刘咏梅
【摘要】本课题研究以动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从激发和维护学习动力诸因素入手,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学习动力机制学案导学
一、课题价值
1.本课题研究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2.本课题研究必将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
3.本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需要
二、文献综述
1.强化动机理论强调正确行为的强化对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作用
2.需要层次理论启发我们由满足学生爱的需要走向自我实现的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指导我们要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成就动机
4.自我效能感理论启示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5.成败归因理论指出积极的归因对学生人格成长的正向作用
6.建构主义理论对学案的设计和导学策略研究提供了充实的理论依据
四、概念界定
1.学习动力机制
学习动机(motivation to learn)是指引起学生的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
2.学案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课题组组长:刘咏梅;成员:胡敏贞、丁佩珏、陆海燕、杨慧、王小燕、陈虹、钱罄、徐芝雯、王琪铭、梁晓晔、刘梅琴、邵洁、王璐,执笔:刘咏梅、杨慧
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个重要媒介。
3.导学
“导学”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导,即开导、启迪之意,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一个“导”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求教师会“导”,把握住导学的时机,采取有效的手段,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学案导学,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
五、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本课题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从激发和维护学习动力诸因素入手,尽力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品质,从而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研究内容
小学生学习动力促进机制、学案的编制和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学”策略。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为主、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为辅的研究方法。
4.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
研究的设计阶段(2008/6——2008/8):建立课题研究保障体系,完成整个课题的研究人员及课题组的建设工作,收集网络资料以及学校内部图书资料,建立子课题研究框架,提高群体研究的水平。
研究的实践阶段(2008/9——2009/6):全面启动研究,构建课题操作体系;对结题较早的子课题鉴定并总结,对成熟部分引入新的研究中去并进行推广。
研究的总结阶段(2009/7——2009/9):利用校园网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立优秀教学资源库;完成学习动力机制研究与实践学案集和教学案例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进行成果鉴定。
六、研究措施
1.营造研究氛围,增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主体意识
通过骨干教师引导学习、专家辅导学习、个体自学的“三结合”学习,帮助教师了解“学习动力机制”和“学案导学”的相关理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达成共识,逐步使学案的研究由“要我做”为“我要做”。
2.建立保障机制,确保课题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队伍保障,全员参与全程指导。成立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科研核心小组,建立学习引领制;成立专家支援团队,建立学术辅导制;成立教师合作群组,建立经验分享制。
制度保障,课题研究有章可循。明确“刚柔并济、循序渐进、做中修正”的研究原 则;制订《学案编制文本格式建议》;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主题式教研活动实施要求》。
3.构建“以校本教研为载体,驱动学科课堂”的教学管理模式
教研组子课题研究,与总课题研究同步,与常规教研活动相结合;学案设计,团队集智分享与个体钻研内化相结合;课堂实践,突出学案实施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内涵。
七、研究成效
1.探索动机激励策略,积极尝试激发学习动机
我们研究归纳的动机激励策略有:“设置合适目标”激励、“丰富教学内容”激励、“创设有效情境”激励、“运用期望效应”激励、“实施奖罚手段”激励、“给予积极评价”激励、“积极归因训练”激励。
2.日趋完善学案设计,三大亮点促进学习有效性
学案中的“学情分析”——促进教师真正做到备学生与备教材同步; “教学预设”——为课堂自然、灵动的生成奠定了基石; “学生活动”——学生学的时空和实效得到保证。
3.深入研究学案导学,三步策略促进有效学习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中支架式教学、情景性教学、随机通达式教学的原理,我们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理解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其每一个阶段都与学生心理活动有关。这每个阶段的导学策略都必须为激发学习动机、优化学习心理、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服务,在研究中,我们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先行研究,其他学科逐步整体推进。经过一个阶段的探索,教师们初步尝试并归纳了感知策略、体验策略和内化策略。
八、反思与展望
1.课题研究的价值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
2.本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意义正在凸现。
3.推进课改提升教育智慧尚需突破四个领域:一是教师参与科研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是课题思想在教研、教学中的渗透与体现;三是课堂内外学习动机的激发;四是提高学习力的策略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李雁冰《策略性学习与主体性教育》内蒙古师大学报 1999.22.林崇德《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中国教育学刊2002.23.张庆林、王永明《元学习能力及其培养》中国教育学刊1996.34.董奇 周勇 陈江兵 《自我控制与智力》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5.郭英、谢名春《关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江西教育科研 1998.3
6.曾庆春主编《教师与学习指导》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1.30
学案导学学习心得体会端氏小学史软鹏太谷之行,无疑是我教育教学思想的一次革命。他使我欢欣鼓舞,又使我手足无措,更使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个更清醒的认识。以下是我对学案式教......
《学与问》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的意思。4、了解议论文的体裁特点,理清文章结......
学案导学一、本周聚焦 1.二倍角公式:cos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in2=_________;tan2=______________; 2已知=(b1,b2) (a1,a2),ba1. 比较式子a,b大小时,经常作差比......
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的一种教学方式1、“学案导学”产生的理念①、课程标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合作、探究)②、学习、考试是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学会的东西才是真东西,自......
学案导学: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学习目标】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以及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基本史实。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