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_矛和盾的集合课文

2020-02-26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矛和盾的集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矛和盾的集合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5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执教者:大敦小学张敏茹

一、教学内容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的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

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并能据此提高阅读寓言故事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五、课时划分: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

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看大家喜不喜欢?(播放动画片)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什么吗?(自相矛盾)这个故事中的人手里拿了两种兵器,你知道是什么吗?你知道矛和盾各有什么特点?(板书:25 矛与盾的集合)

2.学写“矛”和“盾”(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字。)1)出示“矛”的图片。师:矛起源于古代的狩猎工具,古代人民根据矛的形状发明了象形字,又经过逐步的演变成为今天的汉字“矛”。请你们仔细观察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矛”是个象形字,中间的那一点很容易忘记,这是个开关。古代中国的矛大多数能根据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矛头,是灵活可变的。“矛”那一撇就是矛头下的流苏,即有美观的作用,又有辟邪的意图。写的时候,这一笔要写的流畅,写的飘逸。(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这个字,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出示盾的图片。请同学们想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师范写。

3)学生练写。要求:按笔画顺序书写,要把字写正确,写美观。教师巡视,反馈。3.揭示课题:

刚才同学们听了《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那么当课文中的矛和盾再次相遇,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结果会怎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25课《矛与盾的集合》,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们一定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生词学习情况

1.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小组合作读读课文,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又快又好。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2.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2)去掉拼音的生字,你会读吗?(摘水果)

3、小组合作交流:哪个字容易写错?

重点指导“集、般、神、兵、退”的写法,并在田字格范写。学生练写。

4、同学们写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看看课文中一些难读的词语你们都会读了吗?(投影出示)。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注意词语的停顿,四字词语要读出节奏。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4、如果把这些生字朋友藏在课文中,你们还能把它们读好吗?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同学们,读课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读懂,就是把课文读成一句话或一段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课件出示填空句子)。课件出示:

发明家()矛和盾与朋友比赛的时候,想到把矛的()、盾的()合二为一,发明了(),在战场上()。

2、这次矛和盾在一起,并没有发生自相矛盾,而变成了大显神威的坦克,这是为什么?你还想问什么吗?

把重点问题展示出来:1.矛和盾是怎样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

四、提出质疑,把握重点

亲爱的同学们,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发明都是人们从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启发而创造的,比如说人们看到鸟儿飞翔,研究飞翔的奥秘从而发明出飞机,从鱼儿的上浮下潜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书上的这位发明家也是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坦克。他是怎样受启发发明出坦克的呢?下节课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一下。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小组合作完成刚才的问题。

3、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坦克

4、师:同学们,曾经有很多人在玩的过程中有所创造,例如我们刚学的15课《玩出了大名堂》中列文虎克玩镜片发明了显微镜,玩出了大名堂。今天的这个发明家从“矛”和“盾”中得到启示,把“矛”和“盾”的长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从这个故事中,你是不是也悟出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初步领悟道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句话,想一想从中可以受到什么启发呢?

5、小结:今天老师要留给同学们两个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

2、“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给你什么启发?下节课我们讨论讨论。

四、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完成刚才的两个问题。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坦克

四、潜心会文,品读词句

(一)研读坦克的发明过程

师:我们先来研究矛和盾是怎样合二为一,变成坦克的?

1.正如同学们说得那样,坦克的发明坦克的发明本源于一场比赛,这场比赛进行的怎么样呢?谁能找到有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问:这句话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矛进攻的威力很大,为什么? 预设:

●雨点般:雨点又大又密集。课文中用上了比喻,更能感觉到矛进攻非常激烈。

●用动作理解 “左抵右挡”。体会这里的左抵右挡是手忙脚乱的被动抵挡,包括上下左右各个方位的防守。说明对方的进攻非常猛烈,自己的处境非常被动,非常危险。

●发明家“难以招架”了,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看来矛的进攻真是又快又急啊 指导朗读:谁能抓住这些词语读出矛进攻的激烈。

2.师:面对矛激烈的进攻,发明家他想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呢?请大家默读1——4自然段,一边默默地读,一边细细的想,一边轻轻的画,思考这个问题。1)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是什么呢?--(学生接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这个方法好在哪里?解决了自卫,保护了自己。发明家高兴吗,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3.师引读: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学生接读: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4.当缩头乌龟可不行啊,为了更好的进攻的问题,发明家又冥思苦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学生接读: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现在这个办法好吗?既能守又能攻,但不够灵活。怎样能让坦克动起来呢?学生接读:相机板书:坦克。

师:发明家遇到问题,通过不断的深入思考,一次次改进,发明了坦克。你觉得发明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希望同学们也能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坦克造出来了,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它?请大家看着屏幕,(屏幕出示坦克图片)说一说,你还能找到矛和盾的影子吗?(铁屋子,可以保护自己,有了炮口,使攻击力大大增强了。)再说说哪一部分是发明家的创新?(轮胎,履带,使它行动更加的灵活了,威力自然就更大了。)

小结:发明家不是简单地把矛和盾组合在一起,不是做加法,而是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再加上轮胎和履带等从而发明了威力无比的坦克。

6.下面我们再把他思考的过程完整的读一读。学生齐读一至四段。7.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

过渡: 我们通过学习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坦克在战场上是怎样大显神威的?

(二)坦克在战场上是怎样大显神威的?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坦克大显神威的句子。2.齐读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坦克的神威?

(出示句子)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坦克的“神威”?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 哇哇直叫, 乱成一团,等词语体会德国兵的害怕;从庞然大物,首次等词语体会坦克的威力很大.●“哇哇大叫”:他们为什么会哇哇大叫?(害怕)

●乱作一团:想象:德国兵乱作一团,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景?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想象说话)

●庞然大物: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坦克)我们在来看看这个坦克有什么特点?(坚固,体积大,作战能力强。)正是由于它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在加上轮胎和履带,使他的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所以敌人哇哇大叫,乱成一团。

●首次,头一回,这个词也能说明它很厉害,让敌人不战自退。3.让我们一起读出坦克的神威吧。

4.这次矛和盾在一起,并没有发生自相矛盾。而变成了大显神威的坦克,这是为什么?(其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将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进攻的枪口或炮口;)5.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看看课题中的集合是什么意思?集合是一种方法,是一种人生智慧,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课题,学生齐读。

师:集合使坦克成为了战场上的胜利者。看来,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想想:你们谁还能用其他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呢?这就是今天留给同学们的作业,回家思考思考吧。

矛和盾

矛和盾楚人有鬻盾与矛盾,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译文:在很久以前,楚国有一个人既卖......

《矛和盾的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安庄镇赵颜小学张芹一、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

《矛和盾的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词语。2、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

矛和盾的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

矛和盾的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在语言转换中有效理解“难以招架”、“庞然大物”、“集合”、“善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

《矛和盾的集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矛和盾的集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矛和盾的集合课文 矛和盾的集合课文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